在車多貨少、運價低迷的大環境下,2025年以來我國重卡市場表現一直不太好。不過最近這一情況得到了緩解。
根據最新公開數據,2025年5月我國重卡銷售8.5萬輛,同比增長9%,是繼4月小幅增長(6.5%)之后的“2連漲”。
不僅如此,5月重卡銷量還創下了近4年同期最高。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5月、2023年5月、2024年5月我國重卡銷量分別為4.92萬輛、7.44萬輛和7.82萬輛。
同時,今年1-5月重卡累計銷售43.8萬輛、同比增長1%,將之前的下滑狀態扭轉為正增長。
上述現象標志著我國重卡行業目前已實現了觸底后的“溫和回升”。
那么問題來了,接下來重卡市場還能實現“持續回升”嗎?汽車總站網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搞明白以下兩個情況:
一是4月、5月我國重卡銷量為何能實現“2連漲”?
二是支持6月乃至下半年重卡市場增長的利好因素有哪些?
一、5月我國重卡銷量結構及各細分市場的增長情況。
首先,簡析一下5月國內重卡各細分市場的銷量及同比增速。
根據公開數據,5月我國重卡實現了8.5萬輛的開票銷量,同比增長9%。根據行業最新預測,5月國內重卡終端銷量大約6.4萬輛,比去年5月的5.23萬輛增長22.3%。
從國內重卡各細分市場看:業內普遍預測5月電動重卡銷量在1.5萬輛以上,比去年5月的0.5196萬輛大約增長1.9倍,增長勢頭迅猛。
燃氣重卡市場再次遇冷,并跌入今年以來的最低谷。根據業內權威預測,5月國內燃氣重卡終端銷量為1.46萬輛,同比去年5月的2.09萬輛下滑30.1%。
主要原因有:一是因為中長途公路運輸市場仍然存在著“車多貨少”、“運價低迷”的矛盾,燃氣重卡的買成本高于燃油重卡,用戶對投資燃氣重卡持比較謹慎的態度。
二是北方或西南區域(即燃氣重卡的主銷區域)以舊換新政策落地較晚,對燃氣重卡的具體補貼政策仍在觀望。
三是隨著續航里程的突破,電動重卡應用場景越來越寬泛,且營運及維修成本均低于燃氣重卡,擠占了部分中途市場燃氣重卡的空間。
國內國六柴油重卡實現了超3成的增速,成為拉動重卡增長的主要動力。根據業內預測,5月國六柴油重卡實現3.44萬輛的銷量,同比去年5月的2.62萬輛增長31.3%,且占據重卡總銷量53.8%的市場份額。
其次,簡析一下5月我國重卡出口市場情況。根據業內權威預測(5月的海關出口具體數據尚未出爐),我國重卡出口大約在2.0萬輛左右,比去年5月下滑近2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5月我國重卡市場的增長主要是依靠電動重卡及燃油重卡“兩駕馬”車驅動。
二、6月乃至下半年我國重卡市場能否持續回升?
汽車總站網認為,5月之后重卡市場大概率能實現“持續回升”。主要依據如下:
一是北方或西南區域老舊營運貨車補貼政策將進一步落地,燃氣重卡的目標用戶很可能會由持幣觀望轉變為實際購買。比如,四川、山西、山東、等省份分別在4月、5月、6月發布了老舊營運貨車補貼更新政策細則。
2025年4月22日,四川省發布《2025年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工作實施細則》,并明確了包括燃氣貨車在內的具體補貼標準。
2025年5月6日,山西省發布了《2025年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工作實施細則》,明確了燃氣貨車的具體補貼標準。作為燃氣重卡的銷量大省,在補貼政策的刺激下很可能會引起燃氣重卡市場的大爆發。
2025年6月5日,山東省發布了《2025年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工作實施細則》,明確了包括燃氣貨車在內的具體補貼標準。
二是燃油重卡需求將隨著老舊營運貨車補貼政策的進一步落地得到持續增長。
三電動重卡以極低的使用成本和較高的收益,在中短途貨運市場上持續熱銷,并且已經有部分大電量車型駛上了中距物流場景。
四是重卡出口銷量同比降速或將得到遏制。
隨著中美高層的頻繁接觸,有關出口市場的國際貿易壁壘可能會得到破解。
同時,“一帶一路”沿線的東南亞、中東、非洲及部分拉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開發持續推進,如印尼高鐵、中巴經濟走廊等項目,對工程類重卡需求旺盛。智利銅礦投資增長和南非礦產出口量回升,將拉動拉美和非洲自卸車等工程類重卡需求。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框架下關稅減免政策全面落地,降低了中國重卡出口到東南亞國家的成本。歐盟《Fit for 55》法案強制要求2030年重型車減排30%,倒逼歐洲電動化進程加速,為中國新能源重卡出口歐洲提供了機遇。
綜上分析,我國重卡市場在實現“2連漲”之后,或將意味著持續回升的“高光時刻”即將來臨。具體如何,請業內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