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楊偉
啤酒行情沒來,“啤酒影子股”樂惠國際,近期遭遇爆炒,短短10個交易日股價上漲了67%。
幾年前,樂惠國際投資設立鮮啤業務,經過運作,旗下“鮮啤30公里”已經成為“冷鏈鮮啤中國銷量第一”。
當啤酒行業也遭遇擠壓式增長與結構性繁榮,精釀便成為其中最具確定性的新賽道。盡管樂惠國際旗下鮮啤業務體量不大且仍處于巨虧狀態,依然被市場賦予了啤酒新勢力的標簽。
但是,在巨頭林立且相對割據的啤酒市場中,想要從零開始創立一家精釀啤酒新零售品牌,可能并不會那么簡單。樂惠國際“鮮啤30公里”的長跑,才剛剛開始。
爆炒
此前幾年,全面性的啤酒行情消失不見,今年也不例外。啤酒旺季已至,但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亞太等頭部公司,不僅未見行情啟動,反而集體承受下行壓力。
根本原因在于,精釀化和年輕化后,啤酒消費的季節性屬性減弱,以前大多在夏季佐餐,現在一年四季啜飲。直接原因,則是最近幾年啤酒市場再度遭遇增長壓力,傳統巨頭尤為明顯。
不過,結構性的啤酒行情還是出現了。而且,反認知般地出現在了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的標的上。
5月26日,樂惠國際股價突然漲停,隨后連續拉出多個漲停板。昨日,公司股價再度大漲6.97%,報收39.74元/股,最新市值47.97億元。短短10個交易日,公司市值增加了67%。
要知道,此前一年多,樂惠國際股價持續低迷,市值長期徘徊在30億元以下。
股價異常波動,引發市場強烈關注,公司不得不數次回復問詢函稱,不存在重大事項,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樂惠國際被資本關注,大概率與旗下的“鮮啤30公里”業務相關。
本來,樂惠國際只是一家啤酒設備供應商,堪稱“啤酒行業的賣水人”。近年,公司借助產業優勢,一腳跨入鮮啤市場。
2020年,公司看中精釀啤酒市場的行業性機遇,投入數億元,在上海、寧波、長沙、沈陽和武漢建立5家規模鮮啤工廠,推出“鮮啤30公里”品牌。
樂惠國際的鮮啤產品,追求極致口感,“不殺菌、不過濾、內含活酵母”。為了提高配送效率,公司通過合伙與加盟等模式,開設了150多家“鮮啤30公里酒館”;另外,在即飲渠道擁有近300家經銷商;在零售渠道,也已經與麥德龍、大潤發、全家等連鎖品牌建立合作。
2024年,樂惠國際獲得冷鏈鮮啤中國銷量第一的榮譽。去年,該業務收入1.40億元,同比增長33.36%,虧損7527.88萬元。
盡管鮮啤業務體量仍然不大,且虧損巨大,但已然成為上市公司的核心增長點。而且,鮮啤業務毛利率超過30%,遠高于公司傳統業務2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
更關鍵的是,啤酒市場也進入了擠壓式增長與結構性繁榮的局面。最重要的看點,便是來自于精釀啤酒,其中就包括鮮啤。
如果說,燕京啤酒(000729.SZ)憑借工業啤酒的精釀化,成長為近幾年五大啤酒公司中最有看點的標的。那么,從啤酒設備跨入精釀啤酒市場的樂惠國際,自然也會因為精釀標的的稀缺性,而受到市場的追捧。
6月5日,中金公司、野村證券、中銀基金在內的40余家投資機構,到上海鮮啤30公里城市酒廠調研,關注重點也是鮮啤業務的發展及預期。
轉型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樂惠LHEHUI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啤酒設備供應商之一,積累了超過150家啤酒客戶、500余家全行業客戶,完成了300余個大型項目,創下了所有客戶訂單100%成功交付的行業紀錄。
2017年,樂惠國際(603076.SH)上市,借助相關資源夯實了全球化布局,鞏固了在細分市場的領導者地位。
但是,從上市前后開始,公司連續多年不溫不火,收入徘徊在10億元以下難有增長,業績波動劇烈且偶有虧損。
樂惠國際的業務發展與業績表現,與啤酒行業深度綁定。中國啤酒產量在2013年到達巔峰之后,便一路向下。行業調整期,對設備的需求自然難以增長。盡管樂惠國際近半業務來自海外,但海外啤酒市場的整體境況可能還不如中國。
即便中國啤酒行業在2016年之后,通過高端化和精釀這兩大動能,獲得了幾年的復蘇周期。但是,行業性的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猶如懸在行業參與者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于是,樂惠國際“不熟不做”,開啟了一條以啤酒設備為核心的小步快跑式的轉型之路。
2019年,公司進入白酒裝備業務,目前已經與前十大白酒公司中的絕大部分建立了合作,共獲得白酒設備訂單12.65億元,已經成為中國白酒裝備的龍頭企業之一。2024年,白酒裝備業務給公司帶來1256.88萬元。
樂惠國際子公司保立隆,專業發展飲料機械業務,過去4年貢獻利潤總額接近9000萬元。
同時,公司正在積極培育乳品機械、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等烈酒設備、鋰電等新能源設備等新業務,用來降低對傳統啤酒設備業務的依賴。
另一邊,樂惠國際又親自下場,從一家啤酒設備商,直接涉足啤酒業務,孵化精釀啤酒品牌。從B端到C端,從工業品牌到消費品牌,看起來是核心業務延伸,實際上不亞于一場跨界。
這兩種業務,需要的是不同的能力。工業設備,需要的是制造能力,以及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把握;新消費品牌,更看重服務體系的搭建,以及對消費者的持續影響。這個挑戰的難度,不亞于30多年前樂惠國際創業。
為此,公司付出了較大的代價。傳統設備業務萎縮、鮮啤業務虧損,導致業績整體承壓。2024年,公司收入14.90億元,同比下降9.77%,歸母凈利潤2100.00萬元,扣非凈利潤下降95.51%至114.79萬元。
當前,中國啤酒市場的市場格局,已基本固化,前五大巨頭占據90%以上的份額;另外的不到10%市場,分布著眾多特色精釀啤酒品牌、中小型地方工業啤酒以及進口啤酒。
如果想要在這樣的割據化市場中真正分得一杯羹,需要長期、持續的投入。為此,樂惠國際近幾年緊盯業務回款、調整募投項目,似乎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