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登月再受挫!
近日,日本私營航天企業ispace的HAKUTO-R-M2著陸器,也就是“堅韌號”,嘗試著陸月球失敗,很可能已經墜毀在月球上。
這是該公司的第二次登月嘗試,與第一次相同,本次任務也是以失敗告終。
那么,這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日本登月再失敗
據了解,ispace公司在2022年12月曾進行了第一次登月嘗試,該公司的“白兔-R”1號著陸器由SpaceX的“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一開始,著陸器與火箭分離后,地面控制室就與著陸器建立了聯系,本以為之后的任務階段也會順利進行,但是沒想到卻發生了意外。
2023年4月26日,該著陸器大約飛行了100多天,準備從月球上空約100公里處下降,但是在下降過程中卻與地面失去了聯系。
對此,ispace公司表示:“白兔-R”1號任務的月球著陸器在實施著陸過程中與地面失去聯系,因此未能完成月球著陸任務。
在首次登月嘗試失敗后,ispace公司便開始準備第二次登月任務,也就是本次的“白兔-R月球探險”任務。
今年1月,其“堅韌號”著陸器與美國螢火蟲航天公司的“藍色幽靈”著陸器一起搭乘SpaceX的“獵鷹9”火箭發射升空,后“藍色幽靈”已于3月2日成功登陸月球。
而相比“藍色幽靈”,雖然“堅韌號”一如既往地選擇了一條低能耗、節省燃料的路線,但是這也沒能改變最后任務失敗的結果。
6月5日,該著陸器于100公里高度軌道開始執行著陸程序,原計劃著陸于月球冷海附近,但是當著陸器距離月表192米,下降速度比預期更快,隨后便與地面團隊失去了聯系,雖然之后任務團隊也曾嘗試重啟著陸器,但是并未成功。
對此,任務團隊表示:著陸器未能及時接收到自身與月表之間距離的測量數據,因此無法減速至正確的著陸速度。
據了解,該公司首次登月任務失敗的原因是當時用于收集著陸器高度和速度的遙測數據誤判了著陸器已經著陸,但是實際上并沒有,才導致了著陸器自由下落墜毀。
所以ispace首席技術官不久前還表示:已經解決了本次任務的遙測問題,并修改了軟件。 “我們還仔細設計了接近著陸點的方式。”
但是此次任務還是以失敗告終,ispace首席執行官表示“堅韌號”很可能已撞擊月球表面。
其實近年來,日本已多次嘗試發射月球著陸器,但是表現得都不怎么好,對比下來,我國探月可是順利得多。
去年我國“嫦娥六號”成功發射,任務過程非常順利,最后“嫦娥六號”順利著陸月球南極,完成了月球采樣等任務,實現了人類首次月背采樣返回。
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逐步推進,我們的“嫦娥七號”也將在明年發射,前往月球南極尋找水冰存在的證據。
而且不僅是探月工程,我國載人航天、深空探測方面都有很大的進展,而這些都是我國航天的快速發展的表現,這一點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各種航天元素也出現在我們身邊。
像是用于特殊領域的精準營養食品——空間站航天員太空高能壓縮食品,采用航天領域的高科技核心技術制成,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和能量,如今也隨著新質生產力的大力發展也被應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