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剛剛在北京站收官,2-3被土耳其逆轉,這場球不光比分難看,輿論場也徹底炸了鍋,主教練趙勇成了眾矢之的,球迷“下課聲喊得震天響,微博、評論區直接對噴,人民日報第一時間發文鼓勵,說年輕隊伍需要成長空間、輸球也正常,可很顯然,大多數球迷并不買賬,這次的爭議點看似簡單,實則一環扣一環,歸根結底,還是臨場指揮與用人策略直接影響了比賽走勢
先說最扎眼的地方,這場球中國女排原本優勢不小,2-1領先,按理說氣勢正盛,結果第四局崩盤,第五局直接被反超,這種局面不是第一次了,數據顯示趙勇自4月10日上任以來,中國隊已經兩次領先被逆轉,球迷們的槽點很直接:關鍵時刻教練不叫暫停、不換人,眼看著局勢一點點滑向深淵,就是按兵不動,哪怕對方士氣爆棚也沒臨場調整,暫停和挑戰機會都攥在手里不用,這波“擺爛式操作直接讓球迷破防,場上龔翔宇、吳夢潔都快累癱了,替補席上的王藝凡、王奧芊板凳都快坐穿了,就是不上場,這種用人思路讓人看得直搖頭
球迷吐槽教練組不是一天兩天了,但這場比賽后,趙勇的“甩鍋言論徹底點燃了火藥桶,賽后被問到為何不在關鍵時刻調整陣容,趙勇說“教練不可能替運動員上場打球,她們要學會自己扛壓力,這話聽著像雞湯,實則風評拉滿,畢竟所有懂球的人都知道,臨場指揮的作用就在于及時調整,幫隊員卸壓,特別是年輕隊伍,在比賽末段頂不住壓力很正常,靠喊口號真不如實際行動,專家也直言,輸球核心原因其實就在教練組身上
當然,場上不是全員低迷,還是有亮點值得點贊,這波中國女排副攻“雙塔組合——張籽萱和王奧芊,直接打出未來感,二人的配合不能說天衣無縫,至少算是“敢傳敢扣,國際挑戰賽那波6扣6中的配合,堪稱中國女排最近最有看點的進攻套路,尤其第三局關鍵反擊,張籽萱假動作背傳,王奧芊一錘定音,解說員直接點贊回懟:這倆新星哪像是新人,配合默契直追老將,王奧芊也坦言,平時訓練兩人配合練得多,彼此脾性門兒清,這種無條件信任感在場上確實能頂住壓力,說句實話,只要二人持續成長,中國副攻線未來幾年絕對有戲
但問題也很明顯,王奧芊狀態正好,教練組卻偏偏讓她坐冷板凳,反而讓狀態低迷的陳厚羽首發,前兩局進攻命中率不到20%,后面打波蘭一整場只有1次有效進攻,這數據擺出來,換誰都知道要調整,但趙勇依舊堅持用她,這波操作讓一眾球迷看不懂,社交媒體上已經有不少人直接發問,為什么不用最“在線的球員,反而讓表現拉胯的繼續消耗,這種臨場決策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一場比賽下來,按理說年輕球員狀態起伏很正常,教練的責任不就是幫她們“兜底嗎,結果這波用人思路,屬實有點“逆天而行
再說說外部聲音,官媒一邊倒喊成長空間,球迷基本不買賬,覺得不是不能接受輸球,關鍵是教練明明有機會止損,卻選擇放任自流,這種“擺爛態度才讓人心寒,甚至有傳聞說趙勇上位靠裙帶關系,這種話題已經開始發酵,球迷下課聲越喊越高,當然也有理智派覺得球隊整體經驗還是差點意思,年輕隊員需要更多大場面歷練,一兩場輸贏并不能蓋棺定論,可不管怎么說,教練組的臨場反應能力和用人策略,確實暴露出了短板
說到底,這支中國女排平均年齡只有20歲,整體天賦和潛力都在線,隊長龔翔宇也坦言,和強隊比還是有差距,個人技術、臨場調整都要提升,球隊現在最缺的就是大賽經驗和穩定心態,年輕人沒輸過幾場球,關鍵時刻心態崩盤也很正常,但教練組如果還不及時復盤調整,只會把年輕球員越帶越“勢弱,這才是球迷最擔心的地方
其實看回這場比賽,輸球不可怕,怕的是該叫暫停不叫,該換人不換,機會明明有卻不敢用,賽后還甩鍋給球員,這種態度難怪球迷不滿,當然了,副攻雙塔的崛起算是本場最大亮點,未來值得期待,陳厚羽狀態低迷還被強行首發,教練組確實該好好自省,畢竟用人不用疑,用疑不用人,最后只會讓自己陷入輿論泥潭
這場失利其實就是給中國女排和教練組上了一課,年輕隊伍需要成長,但教練組的成長同樣不能缺席,未來路還長,怎么用好新人、怎么讓臨場指揮更果斷,這才是中國女排能否走得更遠的關鍵,球迷可以接受輸球,但不能接受“擺爛,希望下次看到的,是更有章法、更敢于變化的中國女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