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京做官時,江忠源來訪。門子道:“老爺吩咐,你個讀書人只知賭錢吃酒,沒空相見?!薄安诲e,確實如此,難道不可以改嗎?”誰能想到,公子哥般之人日后成為湘軍鼻祖,曾國藩承接了他的大旗。然而,歷史開了個更大的玩笑,他們和洪秀全一樣都成為滿清的掘墓人。
江忠源
江忠源湖南新寧人,家鄉與廣西搭界,1812年出生于秀才家庭,雖說是書香門第,但豪爽仗義,吃酒打牌賭錢樣樣精通,一身公子哥做派,25歲考中舉人后,再無進展。他與左宗棠同歲,都是止步于舉人。
行為雖放蕩,但有忠君報國的觀念,功名心強,總想有番作為。因家境殷實,生性不安分的江忠源經常和朋友在外游歷。忽一日想起拜會在京作官的老鄉曾國藩。
曾國藩是湘人舉子的楷模,大家到京會試或游歷京城,都會拜見一番,討教仕途經濟學問。江忠源也不例外。但他想找人傾訴一下自己對天下大勢的認識,覺著曾國藩處的位置和學問一定能引為知己。
這位公子哥在湘人舉子中也小有名氣,曾國藩亦有所耳聞,一見江忠源名刺,便心生厭煩。讓門子直接回復不愿見。
江忠源這次是誠心實意來拜會,不是喝酒賭錢。你曾國藩直截了當回絕,我也是爽快之人,確實有不少的毛病,你曾國藩不愿意回見改錯之人嗎?
曾國藩非常驚訝,此人如此坦誠,遂將其迎入府中。落座寒暄過后,江忠源就天下之事侃侃而言:雖然天下承平已久,但預感天下大亂不遠矣,屆時必將要有一番大作為。興起時聲震屋瓦,揮手間茶盞拂落在地,依然談笑自若。
由此,曾國藩對江忠源印象大為改觀。感慨道:“我平生從未見過如此人才?!庇謬@道:“此人雖能名滿天下,但最終會因節烈而死。”不想一語成讖。
江家在當地是大族,兄弟幾人很是強悍,在鄉影響力十足。江忠源憑借自己的見識,預感到天下大亂將近,聯絡周邊鄉紳,招收鄉勇,舉辦團練。就是組建保境安民的地主民間武裝。
團練果然發揮了作用,新寧天地會發動反清起義,居然被江忠源率領的團練隊伍給彈壓下去了。一時引起官府的重視,知兵能戰的名聲傳到了道光皇帝那里。舉人出身因辦團練有功,1849年被破格任命為浙江秀水知縣。這時,左宗棠還在鄉下教書。
社會矛盾的爆發不止一處,1851年,同樣是讀書人,廣東秀才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舉起大旗反清,很快太平軍的形勢越來越大。此時的江忠源因母喪正在家丁憂,一直密切關注著局勢。
咸豐急派欽差大臣塞尚阿統軍彈壓,塞尚阿了解到初期圍剿不利,皆因綠營兵戰斗力低下,見老百姓一個個如狼似虎,見到太平軍一觸即潰。
需要新的力量和方式來對付太平軍,于是想到了成功彈壓天地會起義的江忠源。塞尚阿上奏朝廷要他移孝為忠。
接到塞尚阿來信,兄弟幾人摩拳擦掌,一個個躍躍欲試,覺著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自古道忠孝不能兩全,江忠源是個行動力很強的人,迅速趕往廣西塞尚阿大營,眾兄弟率500團練隊伍隨后也趕赴大營。
太平軍是宗教武裝,他們為建立平等天國抵死向前沖;綠營是職業兵,對陣則是遠遠地放槍放箭,抵近就潰逃。將畏戰,兵怕死豈能不敗。
團練隊伍與綠營兵大不一樣,頭領是奔著建功立業而來,團勇是奔著保衛家鄉而戰,都是樸實的農民,他們不像那些正規軍的兵油子,個個有自己的打算,而是聽從頭領號令,讓怎樣就怎樣。
面對太平軍的進攻,團勇堅忍不出,待抵近時,突然發起攻擊,雙方刀矛相接,太平軍多有傷亡。這種戰法和表現讓綠營刮目相看。
很快從湖南招的團勇達1000余名。江忠源預判太平軍會順湘江北上進攻長沙,率部在蓑衣渡設伏阻遏太平軍,設置障礙。果然,太平軍夾江而來,遇阻只得棄船上岸,結果又遭團勇襲擊,傷亡頗重。
團勇再強,面對強大的太平軍,仍然是杯水車薪,太平軍繼續北上,攻打長沙去了。
但是,這一仗,讓江忠源的軍事才能、團勇的戰斗力得以充分展現。讓朝廷看到了希望,惶恐不安的湖南鄉紳,感受到了可以與太平軍抗衡的信心。
團勇是保衛家鄉而戰,一路尾追太平軍也趕到長沙。江忠源馬上對新任湖南巡撫張亮基講:占領和控制湘江西岸,嚴防太平軍東去。
然而,此時的長沙城各路軍馬,相互推脫,竟無人愿意守衛西安。太平軍趁清軍混亂不堪之際占領了西安,至此,太平軍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事后證明,太平軍打下長沙,而后東去占武昌,繼而占南京是其總的戰略部署。但在清軍長沙保衛戰中,因有左宗棠的輔助和江忠源等死守,張亮基保住了長沙。
團練隊伍的表現,讓咸豐大喜過望,下旨將自發的地主武裝歸攏到官府治下,任命了幾十個團練大臣,幫辦團練,輔助綠營。曾國藩就是其中一位,領著招募的千名湘鄉團勇到了長沙。
太平軍被迫放棄攻占長沙,從西安順江東去,順利奪取了武昌,繼而攻取南京并立為太平天國都城,成了氣候。
不管怎樣,張亮基保湘有功,升任了湖廣總督,帶走了兩個人,一個是幕僚左宗棠,一個是由七品縣令升任正三品湖北按察使的江忠源,手下團勇跟隨赴任。率團勇作戰僅一年時間,連升四級,升遷速度之快讓人嘆服。
清軍由于戰略失誤,處處被動,江忠源成了救火隊長。被朝廷派往南京,出任江南大營軍務幫辦,為數萬綠營正規軍做軍務。
1853年6月,赴任路上,痛感綠營戰斗力低下,江忠源向咸豐皇帝上了一份奏章,請求朝廷:嚴肅軍紀,對有功者,盡心盡力者,破格獎賞;對臨陣脫逃、故意避戰者,就地正法;對綠營兵大加裁剪,清除那些巧猾怯懦之徒,多用膽氣充足、樸實耐苦之人。
計劃趕不上變化,此時的太平軍正向北進軍,朝廷怕下一步危及京城,急調江忠源趕往安徽鳳陽堵截。趕到九江時,又接到江西巡撫急報,太平軍要攻打南昌,城中兵力空虛,懇求救援。
無奈,江忠源只得晝夜兼程先太平軍一天,率團勇進駐南昌布防。并向長沙發出求援信,老師友曾國藩派羅澤南率3600名沒戰斗經驗的湖南團勇趕往南昌。
不管怎樣困難,南昌在江忠源的嚴密防守下,太平軍屢攻不克,不得不轉兵皖北等地。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兵鋒直指廬州(合肥)。
廬州作為戰略要地,兵勇只有幾千人,危在旦夕。朝廷又把救火隊長江忠源派往廬州救急,咸豐毫不吝嗇官帽,提升江忠源為二品安徽巡撫。
咸豐皇帝
短短兩年,江忠源憑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從一名小小縣令飛升為一省大吏,實屬罕見。能媲美的只有后來四品起步的左宗棠。要知道,他倆同歲,這時的左宗棠已離開張亮基在鄉耕讀,是個老百姓。
江忠源一路作戰,人困馬乏,半道抽一千兵馬留守六安,帶病率一千兵馬趕到廬州。此時的廬州已被圍困,城中僅剩3000兵馬,糧草,軍火短缺,恐難堅守。
江忠源是個不服輸的戰將,為報朝廷的知遇之恩,不愿放棄城池,打算固守待援。
總督舒興阿的清軍畏戰不前,兄弟江忠睿的隊伍被太平軍拼死阻擋不得前進。更要命的是廬州知府胡元煒私通太平軍,泄露軍情,太平軍發起猛烈進攻。
已知虛實的太平軍炸開水西門,攻入城中。江忠源奮力拼殺,很快身負七傷,戰至水閘橋時,為免被俘受辱,只身跳入水塘自盡,時年42歲。至此湘軍創始鼻祖,旗幟人物殞滅。
朝廷為表彰其忠烈,追贈為總督,后又追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
此后,曾國藩開始挑起湘軍大旗,幾經磨難,歷時10余年,1864年攻克南京,終于戰勝了太平軍。
太平天國起義,發動者是不第的秀才,為建立自己心中平等的世界豎起了反清大旗。,維護現實秩序的也是不第的舉子。都是讀書人,秀才造反,秀才平叛,很耐人尋味。
正是太平天國起義,埋葬了滿清賴以入關統治華夏的八旗兵勇,催生了替代綠營兵勇的漢軍。不光是湘軍楚軍還有淮軍,進而演變為北洋軍,滿清的統治機器的根基軍隊,掌握在漢臣手中。
武昌一聲炮響,腐朽沒落的滿清頃刻間土崩瓦解。
所以說,江忠源既是清廷的捍衛者也是它的掘墓人,包括曾國藩和左宗棠,歷史是不以人的個人意志而轉移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湘軍》、《百度詞條》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客戶端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