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國產CPU相對于英特爾、AMD、蘋果基本處于追趕狀態,單核性能是國外大廠50-60%是常態。
最近,鐵流著實被震撼到了。
小米用X925和臺積電3nm工藝,把國產ARM CPU的單核性能追到國際大廠水平,甚至不比英特爾、AMD的桌面CPU差多少。
在2023年龍芯發布3A6000的時候,SPEC06 單核性能達到43-46分,這個成績在當時的國產CPU中是首屈一指的。
當時,國產ARM CPU SPEC06單核性能成績弱的15分,強的30多分,且國產ARM CPU 30多分用的是臺積電5nm工藝,龍芯46分用的是境內12nm。
在制造工藝落后1.5代的情況下,性能反而反超,只能贊嘆龍芯卓越的設計能力。
短短兩年時間,信創市場的ARM CPU,SPEC06單核性能弱的也有30分,強的有40多分。
小米借力ARM和臺積電,3.9Ghz的X925,SPEC06成績怕是有80分,這是什么概念呢?AMD Zen5在5G主頻下,估算也就90-100分。
小米通過技術引進,不僅實現對麒麟等技術引進cpu的逆襲,把龍芯、申威這樣的自主CPU甩在身后,技術引進頂尖技術,太猛、太兇。
明年龍芯6600系列要出,IPC推測是22-24/G,主頻2.8-3.0Ghz,工藝為境內12nm,SPEC06 單核性能推測60-70分。
這對于龍芯而言進步很大,但相對于小米玄戒而言依然有差距,何況明年會有玄戒O2,性能也會有所提升。
當下,國內企業只要肯燒錢,前端買ARM授權,后端可以外包設計,當然,有實力可以自己做,就能拿出性能超越自主CPU的ARM芯片。
芯片型號
SPEC2006 int base
架構
制程工藝
主頻
時間
小米玄戒O1
80+(估算)
ARM
臺積電第二代3nm
3.9
2025
龍芯6000
43
LoongArch
境內12nm
2.5
2023
麒麟X90
40+
ARM
網傳5nm
2.3
2025
麒麟9010
37.1
ARM
境內7nm
2.3
2024
麒麟9020
43.8
ARM
境內7nm
2.5
2025
甚至買ARM授權,做一些修改,然后從山海經或名勝古跡里選個名字,給修改后的ARM CPU核冠名,比如“華山”內核、“衡山”內核、“黃山”內核,就能自我標榜“全棧自研”套取政策紅利。
龍芯、申威這樣的自主CPU已經處于內外夾擊狀態。
不過,這種內外夾擊對龍芯未必全是壞事。
十五時期,龍芯有國家經費,十一五時期,因漢芯事件龍芯躺槍斷奶,是計算所經費支持龍芯。在有公家經費的時候,龍芯做的一般。
十二五以后,龍芯斷奶,靠風投做芯片,反而越做越好,內外夾擊的惡劣環境反而鞭策龍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老子的福禍相依真乃道家至理。
可以說,正是在內外夾擊下,逼得龍芯死里求生,殺出一條血路。
過去,對于英特爾、AMD是仰望的,如今,再看英特爾、AMD,好像也沒那么神,至少在前端設計上沒那么神。
從SPEC17測試成績看,在3.6G主頻下,IPC也就2/G,龍芯6000也是這個水平。龍芯和外商的差距主要在后端設計,Intel積累了大量的版圖、電路、庫,所以頻率很高。
當然,intel、amd要考慮高主頻,必然在ipc上有取舍。龍芯則走高ipc低主頻路線,直接對比ipc,對intel、amd不公平。
即便如此,ipc追平也是巨大進步。
只能說慶幸小米不做信創,如果像某些ARM CPU公司那樣,拿ARM芯片標榜全棧自研,把ARM芯片往信創里塞,那玄戒基本就是亂殺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