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受國內信貸需求偏弱,LPR重新定價、存量按揭調價等負面因素沖擊,過往“躺賺”的銀行也過起了苦日子、緊日子。
而在這輪劇烈的調整出清中,許多中小銀行,囿于體量偏小、地域限制、科技支撐不足、資本結構單一等自身條件,逐漸掉隊。
以廣東省的五家城商行為例,廣州銀行、東莞銀行、珠海華潤銀行、南粵銀行和華興銀行,即便身處經濟發達、民生富庶的珠三角,但發展態勢也難言明朗。
01成長遭遇波折
2024年,上述五家城商行交出的“答卷”都不甚理想,要么“雙降”,要么增收減利、減收增利。
◆廣州銀行:營收137.85億元,同比減少13.86%;凈利潤10.12億元,同比驟降66.47%。
◆東莞銀行:營收101.97億元,同比下降3.69%;凈利潤37.33億元,同比減少8.20%。
◆珠海華潤銀行:營收71.32億元,同比增長4.87%;凈利潤4.49億元,同比暴跌67.97%。
◆南粵銀行:營收28.44億元,同比下降7.15%;凈利潤4.29億元,同比微增3.15%。
◆華興銀行:營收83.67億元,同比微降0.49%;凈利潤28.52億元,同比下滑5.56%。
這其中,廣州銀行和珠海華潤銀行的凈利潤變化最大,均較2023年縮水近7成。
拉長視線看,華興銀行和廣州銀行的成長性堪憂。
財報顯示,前者營收自2021年觸及91.18億元的頂點后,便逐年走低,2022年為88.99億元,2023年降至84.09億元,2024年進一步滑落到83.67億元;凈利潤連著兩年“瘦身”,2023年、2024年分別為30.2億元、28.52億元,對應降幅8.82%、5.56%。
▲數據來源:華興銀行財報
后者主要輸在凈利潤,算是應了一句話:干得越久掙得越少。2021—2024年,其凈利潤分別為41.01億元、33.39億元、30.17億元、10.12億元,變動幅度為-7.9%、-18.6%、-9.6%、-66.47%。
同時,廣州銀行的營收也徘徊在“下坡路”,2022-2024年,從171.53億元萎縮到137.85億元,三年共少創收33.68億元。
▲數據來源:廣州銀行財報
黯淡的“基本面”,或多或少對廣州銀行的IPO之旅形成“掣肘”。
今年初,廣州銀行主動撤回上市申請,深交所正式停止了對其股票發行的審核程序。這意味著,這家在資本市場排隊近五年的城商行,又一次“夢碎”大A。
據柒財經了解,早在2009年重組之后,廣州銀行就立下三年內上市的目標,期間歷經多次高層表態、成功受理等關鍵節點,卻因財務資料過期、申報會計師更換等原因屢屢折戟。
如今,面對盈利能力的持續探底,廣州銀行將如何在困境中尋找新出路?
止步不前的還有東莞銀行。
其于2008年首次遞交A股上市申請以來,迄今已嘗試IPO 17年,但截至2025年5月仍處于中止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歉歲薄收,但東莞銀行仍完美演繹了"虧誰不能虧領導"這條職場流行梗。
2024年,東莞銀行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領取薪酬總額為2,515.13萬元,2023年則為2,290.01萬元,漲幅9.83%。
02資產質量分化
相較于業績集體“開倒車”的局面,2024年,該五家城商行的資產質量分化加速,有人進步,有人退步。
◆廣州銀行:不良貸款率1.84%,同比下降0.21%;撥備覆蓋率158.76%,同比上升1.09%。
◆東莞銀行:不良貸款率1.01%,同比上升0.08%;撥備覆蓋率212.01%,同比大幅減少40.85%。
◆珠海華潤銀行:不良貸款率1.65%,同比下降0.08%;撥備覆蓋率172.7%,同比上升3.38%。
◆南粵銀行:不良貸款率2.42%,同比下降0.15%;撥備覆蓋率114.72%,同比減少14.11%。
◆華興銀行:不良貸款率1.53%,同比下降0.04%;撥備覆蓋率 207.14% ,同比下降0.04%。
具體來看,廣州銀行和珠海華潤銀行屬于兩項指標均向好的一批,但不容忽視的是,二者的不良貸款率本身處在相對較高的位置,遠遠大于行業平均水平1.5%,存在可觀的優化空間。
▲數據來源:各銀行財報
深入剖析,信用減值損失或是主因。2020年-2023年,廣州銀行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合計超過300億元,2024年雖未披露,但崩掉的凈利潤暗示其仍承受著不小的風險出清壓力。
珠海華潤銀行2024年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擴大到42.92億元,較上年猛漲44.64%,顯著侵蝕盈余。
東莞銀行則是“上進生”的反例。
2024年,東莞銀行在不良貸款率走高的背景下,資金“安全墊”——撥備覆蓋率被大舉削薄4成多,是隊伍中“自由落體”最快的選手,反映出凈利潤嚴重承壓。
總部位于湛江的南粵銀行,不良貸款率看似有所改觀,但其更大的隱患在于撥備覆蓋率,僅為114.72%。
按照監管要求,撥備覆蓋率需在 120%-150% 的彈性區間,南粵銀行顯然沒有達標,且該行不良貸款率從2020年的1.15%一路上揚到2022年的2.91%,再壓降到2024年的2.42%,并未從根本上改變高位運行的態勢。
參考“包郵區”的幾家上市城商行,或能更直觀地顯出廣東小銀行資產質量不樂觀,“過冬”裝備不足。
天眼查顯示,截至2024年末,寧波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76%、0.89%、0.76%、0.83%,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89.25%、350.1%、541.45%、340%,差距肉眼可見得大。
總得來看,在不確定性增大的環境中,廣州銀行、東莞銀行、珠海華潤銀行、南粵銀行和華興銀行均負重前行,基于稟賦不同誠然各自間有差別,但就資產質量而言,大家都面臨嚴峻挑戰。
03合規經營任重道遠
業績不振,資產質量下行背后,往往是內控“紅燈”的頻頻閃現。
以廣州銀行為例。2025年剛開年,便罰單壓頂。
1月,廣州銀行中山分行因貸款業務違規及違規收費,被重罰220萬元;3月,東莞分行因“貸款三查不盡職”、未與借款企業共同承擔抵押物財產保險費兩項違規行為,被處以95萬元罰款,兩名責任人遭警告處分。
5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行政處罰信息證實,廣州銀行江門分行因 “辦理經常項目資金收付,未對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外匯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查”,不僅被沒收違法所得,還被處以100.9 萬元的罰款。
換言之,2025年還未過半,廣州銀行就為營業外支出貢獻了近416萬元。
財報顯示,2024年,廣州銀行的罰款支出755.71萬元,相比2023年4480.62萬元大幅減少3724.91萬元,不過,絕對值仍較大。
▲圖源:廣州銀行財報
同樣情形的,還有東莞銀行。
5月6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東莞分局對東莞銀行開出罰單。因“股東股權管理不到位,未穿透認定主要股東關聯方”和“貸款三查不嚴”等問題,被處以罰款110萬元。
2024年,東莞銀行(集團)罰款及滯納金突飛猛進,588.18萬元的金額,對比2023年100.03萬元,飆升了488萬元,同比增幅高達488%,也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底”雪上加霜。
▲圖源:東莞銀行財報
珠海華潤銀行的情況看上去更加糟糕,總計收到監管部門罰單超千萬。
2024年5月,因剛性兌付代銷資管計劃被珠海監管分局罰款700萬元,時任行長宗少俊、個人金融部負責人吳穎被警告;7月,深圳分行因采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被沒收違法所得32.25萬元,并罰款200萬元,一支行行長遭終身禁業。
同年7月23日,珠海華潤銀行又因未嚴格審查外匯收支單證真實性,被外匯管理局罰款110萬元;8月,深圳分行因違規存貸款,再次被罰款235萬元,時任黨委委員孫永亮被警告。
報表數據也佐證,2024年,珠海華潤銀行罰賠款支出1185.1萬元,同比增長209.35%,全部計入當期非經常性損益。
對于這些銀行來說,建立合規管理體系,嚴賭各環節漏洞,依然任重道遠,而等待他們的考驗,又遠不止于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