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減重被公認為改善代謝健康的核心策略,但約30%的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預中表現出減重抵抗(WL-Resistant)。既往研究多聚焦于成功減重人群的獲益,而對減重抵抗者的代謝變化知之甚少。此外,個體對干預反應的差異是否與表觀遺傳標記相關,仍需深入探索。這項由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與哈佛大學團隊合作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的重磅研究,揭示了即使在體重未顯著下降的人群中,長期生活方式干預仍能帶來心血管代謝指標的改善。
研究方法
本研究整合三項長期生活方式干預試驗(24個月DIRECT、18個月CENTRAL、18個月DIRECT PLUS)數據,納入761例完成者(平均年齡50.4歲,BMI 30.1 kg/m2),按減重效果分為成功減重組(WL>5%)、中等減重組(WL 0-5%)和減重抵抗組(體重未降或增加)。通過 MRI 評估內臟脂肪(VAT)和肝內脂肪(IHF),檢測DNA甲基化、蛋白質組和代謝組,并采用線性回歸、Cox模型及彈性網絡算法,分析減重與代謝指標的關聯及預測生物標記,探索個體化減重反應的代謝機制與表觀遺傳特征。
研究結果
減重抵抗者仍獲代謝改善,內臟脂肪減少是關鍵
減重抵抗組雖未實現體重下降,但多項代謝指標顯著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升高1.16 mg/dL(P=0.008),瘦素降低0.81 ng/mL(P=0.02),內臟脂肪面積減少7.15 cm2(P<0.001),肝內脂肪比例下降0.005%(P=0.001)。這提示即使無體重下降,生活方式干預仍能通過減少內臟脂肪堆積,改善胰島素抵抗和炎癥狀態。
成功減重5%以上者代謝獲益全面升級
成功減重組的代謝改善呈「劑量依賴性」:腰圍減少8.82 cm(P<0.001),收縮壓/舒張壓分別降低3.89/2.97 mmHg(P<0.001),甘油三酯下降34.8 mg/dL(P<0.001),肝內脂肪減少7.11%(P<0.001)。值得注意的是,該組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降低達50%,顯示胰腺β細胞功能顯著恢復。
DNA甲基化標記可預測減重響應潛力
通過表觀基因組分析,研究團隊鑒定出12個與成功減重相關的DNA甲基化位點(FDR<0.05),其聯合預測效能達AUC=0.73。例如,位于HIF1A基因的cg21161136位點低甲基化與減重能力強相關,提示缺氧誘導因子通路可能參與體重調控。蛋白質組和代謝組分析則顯示,絲氨酸代謝水平與減重抵抗相關,但該關聯在驗證隊列中未完全復現。
研究結論
這項跨越三大洲、隨訪長達24個月的研究顛覆了「減重必須達標才能獲益」的傳統認知:即使體重未顯著下降,堅持健康飲食和運動仍能通過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血脂和炎癥指標,降低心血管代謝風險。對于臨床實踐而言,這意味著應更注重鼓勵患者長期堅持健康生活方式,而非單純追求體重數字變化。
參考文獻:
Iris Shai et al, Individual Response to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A Pooled Analysis of Three Long-Term Weight Loss Trials,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5). DOI: 10.1093/eurjpc/zwaf308
來源:心關注
全面工作
傳播矩陣
FOLLOW US
蘇州工業園區東方華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電話:0512-68295918
郵箱:info@ccahouse.org
網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水坊路36號姑蘇會平江館心臟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