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科學黑洞,今天我們要討論一個嚴肅的話題:馬斯克的星鏈衛星開始不穩定,最近幾年墜落數量呈上升趨勢,已經累計達到583顆,這也將給地球甚至是太空環境帶來極大威脅!
“星鏈”計劃的核心是想用4.2萬顆衛星來代替傳統的通信措施,從該計劃一提出到實行,質疑的聲音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最近一段時間“星鏈”衛星再次登上熱搜,有統計數據發現每年“星鏈”衛星的墜毀數量在快速上升。2019年首批“星鏈”衛星發射,到2020年有兩個衛星墜毀,但是僅僅過了一年到2021年,衛星墜毀的數量急劇上升,達到了78顆,此后就是2022年的99顆,2023年的88顆。
但是到了2024年“星鏈”衛星貌似變得更加不穩定,有316顆衛星墜毀再入大氣層。
最開始大家并沒有過多關注“星鏈”衛星的墜毀情況,畢竟馬斯克發射的衛星數量太過于龐大,借助于獵鷹火箭的強大動力,以及每次發射的低成本,星鏈衛星可以頻繁的發射。
截止到目前為止,馬斯克累計發射星鏈衛星已經將近9000顆。據悉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壽命是5年左右,衛星到壽命再入大氣層是很正常的,畢竟“星鏈”衛星的發射軌道本來就不高,因此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目前科學家可以確定太陽活動是“星鏈”衛星墜毀的重要因素,在低軌道運行的衛星受到太陽活動的影響,它們的飛行軌道會發生變化,尤其是接近地球大氣層的邊緣,大氣層導致衛星飛行速度逐漸的變慢,最終的結果就是衛星再入大氣層銷毀!
當然了,“星鏈”衛星都是相對微小的航天器,每個重量不到300公斤,一些網友喜歡把“星鏈”衛星稱之為太空的路由器,這還是非常形象的。
數量多、成本低就是“星鏈”衛星給人留下的印象,因此“星鏈”微信的墜毀往往不會過度引起人們的關注。
但其實也更因為如此,各國才比較害怕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因為它們是真的比較危險。
此前中國空間站被兩次惡意接近,就是“星鏈”衛星做出來的,要知道作為太空實驗平臺,中國空間站規模較大并且長時間有航天員駐守執行任務。如果“星鏈”衛星真的撞擊到中國空間站上,那么后果會非常嚴重,相反一個“星鏈”衛星和空間站相比較卻廉價的可憐。
因此有說法認為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就像是太空武器一樣危險,并且占據著非常重要的軌道,對于其它國家的太空發展是有害的!
而隨著發展大家發現“星鏈”衛星的威脅可不僅僅在太空之上,大量的“星鏈”衛星墜毀,對于地面之上人或者說建筑物都有威脅!
例如在2023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就提出過一個報告,報告稱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系統存在“嚴重風險”,或導致航空事故和人員傷亡。
通過模擬數據來看,到2035年左右星鏈計劃中使用的運載火箭和衛星將產生數十萬個太空碎片,并且預估至少有2.8萬個太空碎片最終會穿過地球大氣層,最終撞擊到地球表面。
現在發生的狀況來看,也預示著不好的情況或許正在發生。這才不到五年的時間,每15個“星鏈”衛星中就有一個發生墜毀再入大氣層,未來的情況或許會更加嚴重。
當然,再入大氣層并不意味著會撞擊到地球表面,大部分的部件會在大氣層中燒毀,但仍存在掉落在地面上的潛在危險。
幾年前就看過一篇文章,或許有些絕對,單挺符合現狀的,如果馬斯克全部的星鏈衛星都布置完成,那么未來各國發射低軌道衛星或許都要看他的臉色。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