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利高管在2025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再次提及某車企常壓油箱事件,并力挺長城汽車的舉報行為,將原本已經被冷處理的常壓油箱事件再度推上風口浪尖。
回顧長城舉報事件
2023年,長城汽車對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兩款車型使用常壓油箱提出舉報,指出其可能不符合國六排放標準,導致蒸發污染物排放超標。某車企則堅稱其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并指責長城的舉報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
常壓油箱和高壓油箱的差異
常壓油箱一般用于傳統燃油車,其設計壓力較低,通常在4-7KPa之間,主要依靠碳罐系統吸附汽油蒸汽。
然而,隨著國六b環保標準的實施,對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愈加嚴格。
插電混動車型由于長時間使用電力驅動,油箱內的汽油容易持續揮發,導致常壓油箱難以滿足新的排放標準。
高壓油箱能夠承受更高的壓力,通常在30KPa以上,有效防止汽油蒸汽泄漏,符合更嚴格的環保要求。
常壓油箱在環保上不如高壓油箱
常壓油箱無法阻止汽油揮發,對于揮發的汽油用碳罐吸附,由于部分插混車主把插混車當電車開,長時間不啟動發動機,會導致碳罐吸納能力達到極限,進而導致揮發物質擴散到空氣中。
相較之下,高壓油箱則能夠提升油箱對揮發物質的約束能力,減少污染排放。
因而在出口歐洲的車型中,哪怕是同款車在國內用常壓油箱,出口車型也會變成高壓油箱。
吉利高管在公開場合表示,常壓油箱在技術上難以滿足國六排放標準,特別是在插電混動車型中,長期使用電力驅動會導致油箱內壓力升高,增加汽油蒸汽泄漏的風險。
在被長城舉報后,某車企雖然沒有對老客戶進行召回,但在部分新車型中開始使用高壓油箱。
對于使用常壓油箱的插電車,也采用OTA的方式增加發動機啟動的頻率,通過定期運轉發動機燒掉油箱揮發物資,以解決排放超標的問題。
某車企高管解釋稱:對于PHEV車型長期純電行駛,每隔一周左右,通過啟動發動機運轉3-5分鐘,燃燒碳罐內吸附的燃油蒸汽,所以可以使用常壓油箱。
但這種做法的代價就是車主即便把插電車當純電車開,依然會定期消耗燃油,甚至有不少車主發現插電車半夜發動機自行啟動燒燃油,這種遠程控制發動機自行運轉的套路被網友調侃為“偷油”,不少博主還拍了視頻上傳互聯網平臺。
應試能達標實戰未必能達標
某車企的做法雖然在應試檢驗中能夠達標,但在實際使用和檢測中,未必能夠達標。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以溫度為軸線的燃油蒸發模型不一定準確,算法存在誤差。
二是整車實際工況遠超靜態工況,應試的時候,整車是在理想狀態測試的,油箱的初始加油量是固定的,但實際使用中,整車在振動的條件下,油箱內燃油是在翻滾波動的。在國六排放的真實場景研究中,實錘這種基于靜態的燃油蒸汽估算法是嚴重偏離真實場景的。
三是無法模擬碳罐偏差與劣化,碳罐存在溫度老化、振動老化、壓力老化和油氣老化,新車碳罐功能正常,不代表老化后的碳罐就功能正常。
一旦碳罐老化了,必然導致基于碳罐吸納揮發物的解決方案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定期啟動發動機違背節能環保精神
國家推廣綠牌車是基于節能環保的大戰略,希望以此節約資源,降低污染排放。
然后,某車企用定期啟動發動機的方式避免揮發物超標,一方面會浪費燃油,另一方面也會帶來污染。
事實上,車輛冷啟動階會產生大量污染物,WLTC工況測試條件下,冷啟動階段的顆粒物排放占整個測試過程的總顆粒物排放超過40%。
與冷啟動的高污染相反,在高溫下,由于燃燒充分,反而對環境污染比冷啟動要低很多。
正是因此,不少車企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采用的策略是一旦啟動發動機,就盡可能一次性多用一段時間就是要把燃燒室和后處理系統的溫度升高,以確保其他污染物能被清理掉。
比常壓油箱更為惡劣的是后軸金屬油箱
后軸金屬油箱是指將油箱布置在車尾,處于后車車軸的后方,且是金屬油箱。這種設計一旦被追尾,很容易引發油箱起火車毀人亡,美國車企在上世紀90年代因后軸油箱設計導致追尾事故后油箱爆燃,被罰款十多億美元。
時隔30年,這種高風險的設計居然還被國內不少車企繼續使用,而且油箱還是金屬材質,缺乏保護的油箱在撞擊后泄漏,同時金屬撞擊產生火花,安全風險很高。這也是當年美國車企被重罰的原因。
相比之下,上汽則顯示出老牌車企的經驗和擔當,榮威D7把油箱的位置放到后軸的前面,而且油箱是樹脂材料,在安全方面考慮的更周到。
即便是以廉價著稱的五菱星光,上汽依然選擇了和榮威D7同樣的油箱布局,沒有因為五菱車價格低就忽視了安全性。
汽車市場劣幣驅逐良幣
當下,國內車企價格戰越演越烈,正在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具體來說,使用高壓油箱,成本必然比用常壓油箱高。
使用環保水性阻尼,成本肯定比使用瀝青高。
使用原生棉,成本肯定比使用黑心棉高。
使用8mm鍍鋅鋼板,成本肯定比使用2mm鍍鋅板,甚至是用普通鋼板成本高。
使用博士、大陸、法雷奧、電裝等大廠的零件,成本肯定比使用雜牌高。
某些車企就靠偷工減料,用雜牌零件降低車輛的耐用性、安全性,使用劣質回收棉和瀝青導致車內甲醛等有害氣體挨著國標線,損害車主的健康和安全。
普通人在看待常壓油箱事件時,千萬不要成為精神資本家,去和資本家共情。
普通人只是消費者,就應當支持有利于普通人買到物美價廉車的主張。
中國已經成為汽車大國,要想真正成為汽車強國,必須提升汽車質量和制造標準。只有這樣,老百姓才能買到安全、耐用、實惠,且車內零甲醛的好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