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在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的當下,曾被譽為“零售之王”的招商銀行也面臨著諸多發展挑戰。尤其是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招商銀行在盈利能力、資產質量、轉型進程三個維度遇到的挑戰也逐漸突出。
近年以來,招商銀行的營收增長日漸乏力,資產質量也隨著其資產規模的增長,十分承壓。通過其最新的財報數據,以及第三方媒體的相關報道,也不難窺見招商銀行當前的發展困境。
營收增長乏力,盈利能力承壓
近年以來,招商銀行的營收表現不佳,增長動能出現結構性失衡。歷年財報數據顯示,其2023年營業收入達3391.23億元,同比下降1.64%;2024年進一步降至3374.88億元,同比降幅為0.48%。
踏入2025年,這一頹勢仍在延續,第一季度營業收入837.51億元,同比下降3.09%。這一持續下滑的態勢,無疑給曾經有“零售之王”美譽的招商銀行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從收入結構來看,利息收入與非息收入均面臨壓力。先看利息收入方面,2024年凈利息收入為2112.77億元,同比下降1.58%,其核心原因在于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下降26個基點至3.5%,而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率僅下降9個基點至1.64%,凈息差收窄至1.98%,同比減少17個基點。
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凈息差進一步降至1.91%,凈利差1.82%,同比分別下降11個基點和8個基點,環比分別下降1個基點和3個基點。
對此,招商銀行解釋稱,主要是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及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影響,疊加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生息資產收益率有所下降,這成為拉低凈利息收益率的主要因素。
再看非利息收入,招商銀行同樣面臨壓力。2025年1-3月,公司實現非利息凈收入307.55億元,同比下降10.64%。其中投資類項目因市場波動加劇出現大幅波動,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由盈轉虧至-53.06億元。
這一數據直觀地反映出資本市場的不穩定,對招行非息收入造成的沖擊。盡管招行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業務創新,如構建了功能齊全的線上銀行平臺,針對高凈值客戶推出全球資產配置方案,面向年輕群體推出消費信貸產品,但業務結構轉型艱難,未能有效轉化為規模增長動能。
以2024年為例,雖然其零售客戶存款達4.03萬億元,同比+15.4%,但貸款增速未能同步,資金未能有效轉化為信貸資產,資產運用效率存在短板。
財富管理類業務雖表現相對堅挺,分項目來看,財富管理類業務表現相對堅挺。代銷理財、基金、信托、證券交易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9.47%、27.68%、32.47%、81.47%,帶動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10.45%至67.83億元。代理保險則同比下降27.65%至18.26億元,顯示保險銷售承壓,金融服務需求疲弱問題依然突出。
與此同時,其盈利能力的另一關鍵指標——凈利潤,在2025年第一季度也呈現出下滑態勢。實現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372.86億元,同比下降2.08%;扣非凈利潤372.86億元,同比下降1.77%。
年化后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ROAA)和年化后歸屬于本行普通股股東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AE)分別為1.21%和14.13%,同比分別下降0.14個百分點和1.95個百分點。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招行不僅在營收增長上遭遇瓶頸,在利潤獲取以及資產回報效率方面,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不良與關注貸款上升,資產質量堪憂
從2025年一季度數據來看,招商銀行整體資產質量雖保持穩定,但邊際風險有所上升。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招商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667.4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1.3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4%,雖同比下降0.01個百分點,但不良余額的上升反映出局部資產質量承壓。
更令人擔憂的是“關注類”與“逾期類”貸款的擴張。關注貸款余額增加81.15億元至971.95億元,關注貸款率升至1.36%;逾期貸款余額亦增加64.50億元至983.25億元,逾期貸款率升至1.38%,這清晰地提示未來不良遷徙壓力加劇。
與此同時,在零售端,其不良貸款余額達361.25億元,占整體不良過半,不良貸款率小幅上升至1.01%。零售貸款(不含信用卡)新生成不良56.47億元,同比增加24.38億元;信用卡不良生成額維持在100.07億元的高位。
盡管招行對個人住房貸款保持審慎投放策略,新發放貸款中91.44%集中于一二線城市,抵押率控制在37.35%的穩健水平,但零售業務整體風險上升趨勢已不容忽視。
為應對資產質量風險,招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風險緩釋方面,招行加大不良處置力度,2025年一季度內處置不良152.11億元,其中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方式處置達54.76億元,體現其金融創新能力與資產出清效率。
截至一季度末,撥備覆蓋率為410.03%。然而,撥備覆蓋率較上年末下降1.95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3.84%,較上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信用成本(年化)為0.78%,雖同比下降,但這也顯示出風險計提節奏趨于平穩但壓力猶存。
資產規模方面,截至報告期末,該行資產總額125,297.9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1%;貸款和墊款總額71,254.7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44%;負債總額112,759.2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27%;客戶存款總額93,194.6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45%。雖然資產規模有所增長,但在資產質量隱憂的背景下,這種增長是否能轉化為高質量的發展,仍有待觀察。
轉型挑戰加劇,零售光環褪色
作為“零售之王”,招行的零售業務曾是核心競爭力,但近年來面臨增長分化與轉型壓力。例如,2024年零售金融業務稅前利潤同比下降9.28%,占集團稅前利潤的50.74%,同比下降5.83個百分點,零售業務的利潤貢獻度持續弱化。
盡管彼時其零售客戶數突破2.1億戶,管理零售AUM達14.93萬億元,但消費貸成為唯一亮點,其規模僅占零售貸款的5.7%,對利潤貢獻有限。財富管理業務作為零售轉型的核心抓手,同樣面臨嚴峻挑戰。
2024年大財富管理收入(包括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和托管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376.47億元,同比下降16.84%,降幅超過2023年的7.9%。其中,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20.05億元,同比下降22.70%,主要受代銷費率下調和資本市場波動影響。
盡管招行通過“以量補價”策略緩解部分影響,但降費政策對收入的壓制效應在2024年進一步顯現。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這一趨勢仍在延續,非利息凈收入中,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96.96億元,同比下降2.51%;其他凈收入110.59億元,同比下降22.19%。
招行表示,主要是受市場利率上升影響,債券和基金投資的公允價值下降。面對業務困局,招行持續加大科技投入,試圖通過數字化轉型重塑競爭力。
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信息技術投入金額合計達到674.44億元,金融科技創新項目累計上線3561個,覆蓋數字化經營、風控、普惠金融等多個領域。
例如,在普惠金融領域,招行通過隱私計算、AI大模型等技術,構建起多層次數字化產品體系,實現“1對N”的全產品、全場景額度匹配推薦,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突破8450億元,位列股份制銀行首位。
然而,科技投入的短期成效尚未完全顯現。盡管早在2024年上半年,招商銀行的零售信貸業務數字化獲客占比超50%,但整體零售業務收入增長乏力,顯示科技賦能的轉化率仍需提升。
此外,科技投入的高成本與短期盈利壓力之間的平衡問題日益突出,2024年員工費用下降3.21%,人均薪酬降至58.1萬元,這一現象可能影響人才吸引力和服務質量,進而對數字化轉型進程產生不利影響。
在內部治理方面,2025年3月,陸小榮接任零售金融總部總經理,市場聚焦其在信用卡數字化轉型中的經驗能否有效復制至財富管理和小微貸款等多元業務。
同時,招行擬取消監事會,由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承接監督職責,并設立職工董事,這一變革雖有助提升決策效率,但獨立監督缺失及職工董事權責模糊,可能削弱財務透明度和風險管控能力,給轉型進程增添不確定性。
綜上所述,招商銀行在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和轉型進程方面均面臨著嚴峻挑戰。從2025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其營收下滑、資產質量邊際風險上升、零售業務轉型艱難以及科技投入成效尚未顯現等問題相互交織,過去有零售之王美譽的招商銀行,恐怕再也難以高枕無憂。
結語
通過全文的分析不難看出,零售之王的光環正在悄然褪色。無論是業績增長承壓,還是轉型挑戰加劇,都讓招商需在資產負債結構優化、財富管理轉型、科技賦能升級以及內部治理完善等方面持續發力,以應對當前復雜的市場環境,重塑競爭優勢。
而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招商銀行不僅要應對行業共性的挑戰,如利率市場化深化、宏觀經濟波動等,還要解決自身業務結構和轉型進程中的個性問題,這無疑是一場充滿挑戰的硬仗,考驗著招行的戰略決策能力、風險管理水平以及創新變革的執行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