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是維護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種常量元素,主要分布在人體的肌肉中,大約占70%,皮膚中有10%,其余的20%存在于神經、腎臟以及腦髓等組織器官中,骨骼中也含有少量的鉀。
鉀的主要生理功能
預防高血壓
鉀通過利尿、擴張血管等以改善水鈉潴留,使血壓下降,所以鉀能對抗食鹽引起的高血壓。平時需要注意富含鉀的食物的攝入。
維持心臟的正常功能
鉀和鈣、鎂協同作用維持心臟的正常功能,它可以通過控制血壓降低心臟病的發生率。
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鉀有助于神經傳導功能的正常運行,維持心肌的自律性、傳導性和興奮性。
參與新陳代謝
鉀在細胞的新陳代謝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葡萄糖變成糖原、氨基酸合成肌蛋白、血糖的調節、能量的合成與釋放等,均需鉀的參與。
維持滲透壓
細胞內的鉀和細胞外的鈉相互作用,互相制約,維持細胞內外鉀、鈉離子的動態平衡,維持滲透壓。
維持酸堿平衡
鉀和鈉共同作用可調節體內液體的酸堿度,使體內酸堿平衡。
當體內缺鉀時,會造成全身無力、疲乏、麻木、低血壓、頭昏眼花、心跳不規律和加速等;還會使胃腸蠕動減慢,導致腸麻痹,加重厭食,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
這些情況下可能出現低鉀
人體內不能沒有鉀,哪些情況下機體可能出現低鉀呢?
1、攝入不足
這種情況多見于消化道梗阻、長期禁食、偏食、厭食、昏迷、惡性腫瘤患者,他們本身體內鉀的貯備不足,同時腎臟每天仍然不斷地排鉀。
2、排出過多
包括經腎失鉀、經胃腸道失鉀、經皮膚失鉀等。其中經腎失鉀最為多見。
經腎失鉀:引起腎排鉀增多的因素較多,包括長期使用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利尿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過多;某些腎臟疾病,如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多尿期、腎動脈狹窄等;腎小管酸中毒等。
經胃腸道失鉀:因消化液丟失而導致低鉀,多見于長期大量嘔吐如幽門梗阻、腹瀉如濫用瀉藥、霍亂等、胃腸膽道術后患者。
經皮膚失鉀:一般來說,鉀經過汗液排泄很少,但是在大量嚴重出汗時,如高溫作業,可能隨汗液而丟失大量的鉀。
3、體內鉀分布異常
這種情況下,機體的總鉀量沒有減少,但是細胞外的鉀向細胞內轉移,導致血液中鉀濃度降低。
常見于原發性低鉀性周期性麻痹(一種遺傳病),甲亢,糖尿病患者過量使用胰島素,鋇中毒等。
鉀的膳食來源
一般情況下,從日常膳食中就可以獲得足夠量的鉀。
含鉀量較多的谷薯雜糧類有土豆、山藥、綠豆、蠶豆、玉米面等;
含鉀量較多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杏、梨、油桃、柚子、西瓜等,其中香蕉含鉀量尤為豐富;
含鉀量較多的蔬菜有菠菜、莧菜、毛豆、大蔥等;含鉀量較多的肉類有雞肉、瘦肉、內臟等;
含鉀量較多的海產類有海帶、紫菜、黃魚等;另外,牛奶等乳制品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鉀。
體內鉀含量過多時,同樣會存在致命風險。不過,攝入較多富含鉀的食物一般是不會導致高鉀的,但是伴有腎功能不全者可能發生。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版)》提出:
健康成人鉀的適宜攝入量為每天2000毫克;要預防慢性病,鉀的建議攝入量為每天3600毫克。
通常人們可以從日常飲食中獲取足夠量的鉀,合理膳食,就不會出現嚴重缺鉀或者鉀過量現象。
這個夏天你吃夠鉀了嗎?來留言區參加討論吧~
編輯 | 馬博士健康團 來源 | 馬博士健康團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合作 | faye.feng@ignitehealth-gp.com
● 桃杏李的完整科學指南,這樣吃才不浪費營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