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桑
編輯/雪梨王
熊琴(快手昵稱:笨熊)的鏡頭里,藏著一整個山野的詩與遠方:天上下著小雨,散養在山野間的豬從遠處狂奔回家,恰巧從鏡頭前飛速掠過;牧羊犬金豆最近添了一窩崽,此刻懶洋洋地蹭著主人的腳;路邊樹叢里的野生樹莓沾著清晨的露水,一口咬下去,甘甜清新,帶著山野的氣息。
笨熊漫步在自家山頭,隔著手機屏幕,給網友分享農舍里的種種趣事。她說話慢聲細語,臉上總是掛著靦腆的笑容,一張圓臉親切而溫暖。9年前,她選擇返鄉創業,如今成了三農領域的一名知名視頻博主。
去年,笨熊還在快手公益支持下建起了一座共享直播間——這里軟硬件齊全,周邊村民可以隨時學習短視頻拍攝和直播技能,甚至售賣自己的農產品,笨熊全程指導。共享直播間緊挨著一間上百平米的雞舍,在黑色的大棚旁,笨熊常常蹲在散養的雞群中開啟直播,講述自己雞的養殖過程與細節。鏡頭中,活蹦亂跳的土雞頻頻起飛,有些甚至跳得比人還高。笨熊看著,笑著感慨:“雞也需要一片廣闊的天空呀!”
這些年,手機屏幕早已成為笨熊和外界連接的新農具。這位農家女,也通過直播實現了年收入超過百萬的蛻變。而笨熊并不是個例,如今在中國城市與鄉村的廣闊天地,無數個笨熊正通過掌握數字技能,搭上數字經濟的快車道,一步步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架橋”
笨熊曾經不顧一切地想要走出鄉村,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1年大學畢業后,她在深圳輾轉做過銷售、文員、服務生,盡管工資最高時達一萬元,但高昂的日常開銷和房租讓她存款寥寥。繁忙機械的工作也讓她倍感壓抑,她常覺得自己像巨大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與此同時,家中母親生病,父親向她借錢時,她連幾千塊也拿不出。
2016年,笨熊決定回到家鄉重慶奉節創業。她和丈夫唐清閑一拍即合,確定了共同的目標——發展生態農業。
但這個選擇很難被家人和村民們理解。在傳統的農村觀念中,有出息的孩子是應該“走出去”的。父母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養了一輩子的羊,好不容易供出個大學生,怎么又要回來養羊?
唐清閑甚至因此挨了父母一頓打,后者拒絕與他往來。但夫婦兩人還是決定堅持自己的選擇,他們用此前在城市打工攢下的錢租下一座山頭,開始養羊、種植蔬菜。
初創期的挑戰接踵而至——重慶雨水頻繁,每逢下雨,出村的道路就被沖斷了,他們種植的新鮮蔬菜常常因此無法及時送出去。笨熊記得,有一次她和丈夫把皮卡停在家附近一條大溝旁。那天月亮很亮,星星很多,兩人坐在地上,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是自己不夠努力嗎?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種菜,也摸索學習了許多種植技術,為什么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好蔬菜卻送不出去?
為了消耗堆積的蔬菜,笨熊又養了500只雞,但養殖的雞和羊同樣面臨銷路難題。在村里,養羊都是等冬天羊販子一次性上門收購,如果遇到市場價格不好,連成本都難以收回。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201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夫婦倆得知快手網紅“老杜的旅行”到奉節當地旅游,兩人聯系上老杜。在老杜的建議下,他們開始發視頻,記錄自家的菜園與農舍風光,有時還會與老杜連麥直播,分享養羊、找羊的趣事。漸漸地,他們的內容吸引了一些受眾。
直播總能帶來各種意外收獲——有一次,笨熊的鏡頭無意間掃到舅爺爺家飛舞的小蜜蜂和蜂桶,直播間里立刻有人好奇地問這是什么。一番介紹后,舅爺爺家的10桶土蜂蜜很快被搶購一空。
這啟發了笨熊:從奉節農村進城,需要兩三個小時的車程,有了好的產品只能被動等待收購商上門,外面的人甚至壓根不知道這山里有什么“寶貝”。而如今,只需打開直播鏡頭,通過網絡平臺,就能消除物理空間的距離。
快手解決了笨熊的銷售難題。以羊肉為例,由于各地飲食習俗不同,有些地方冬天吃羊肉,有些地方夏天喝羊湯。通過直播,她的產品不再受制于本地市場和季節因素,實現了自產自銷。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她還把主動權和定價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笨熊剛開始做直播的時候,在奉節農村,很少有人能熟練使用手機。村里中老年人居多,一些人甚至還在使用按鍵式老人機。平日里,除了打電話,人們對手機的用途幾乎沒有太多想象。
起初,大家看到笨熊天天在那里“玩手機”,也不懂她到底在“玩”什么。當蜂蜜通過直播賣出去,掙到錢了,村民們開始對直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受笨熊的影響,村里越來越多的老人嘗試養蜂,笨熊則在直播間里無償幫老鄉們售賣自家的土蜂蜜、臍橙等農產品。
2023年,快手發起了“幸福大講堂”公益項目,其中的“幸福鄉村學堂”正是為了幫助像笨熊這樣的普通農戶掌握直播電商技能,推動農產品直播電商產業發展,架起鄉村與城市間連接的橋梁。
當時,笨熊收到快手后臺私信后,果斷報名成為重慶會場的培訓成員。她坦言,自己最初直播只是像發朋友圈一樣隨意,對開直播、發視頻毫無技巧可言。而通過培訓,她系統地學習了自媒體運營的技巧,掌握了從內容規劃到拍攝細節的注意事項,逐步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訣竅和風格。
她也表示,培訓獲得的這些技能,回去之后自己可以更好地去教給其他有需要的伙伴們,帶動更多人做好短視頻直播,幫助周邊村民更好地把農產品賣出去,實現增收致富。
今年是笨熊回鄉的第九年。從最初養幾頭豬、幾只羊起步,到如今她的農場已經發展到400多頭豬,500多只羊,上萬只雞。笨熊算了一下,她去年的營業額突破680萬,年凈收入大約60萬到80萬。
她過起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每天清晨推開小木屋,就可以眺望山谷,呼吸到山野里清新的空氣。去年,她順利生下了二胎,如今有家人相伴,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有奔頭。
“如果每個村都有一個笨熊”
和笨熊的經歷相似,ID名為“嗨 梁掌柜”的梁倩娟也是一位回鄉創業的鄉村博主。
“胖胖的大姐曬的野生灰灰菜”“村里大姐挖的藥材”“去年叔叔又送來的木耳”……在她的直播間里,土雞蛋、花椒、老樹核桃、木耳、腐竹、蒲公英、灰灰菜等當地“土貨”,有什么就賣什么。視頻中的村民們笑容憨厚,分享著自家獨特的時令農產品。比如每年初夏時節,老鄉們都會上山挖野生蒲公英,曬干后用來泡茶或煮水,具有消炎降火的功效。
當地人發現,同樣的商品在梁掌柜這里總能賣出更好的價格,也因此,很多人會主動把各種意想不到的農產品送到她這里銷售。起初,梁掌柜只是幫同村的人帶貨,后來,鄰村的人也找了過來。漸漸地,她主動到外鎮收貨,就這樣一步步發展下來,她的網店逐漸壯大,成了當地農產品“飛出大山”的窗口,將家鄉特產銷往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海外市場。
如今,梁掌柜一年能賣出價值200多萬的家鄉特產,今年還帶動了300多戶農民就業增收。值得一提的是,在她幫助的農戶中,有四分之一是貧困戶。
對梁掌柜和笨熊來說,做鄉村電商、帶著更多人一起致富,更讓她們收獲了精神層面的滿足感。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笨熊深知農村問題之艱難。奉節曾是貧困縣,村里大多是老人和留守兒童,如今的村小只剩兩個孩子,一個三年級,一個五年級——這讓笨熊心生使命感,她總是希望能做點什么,讓農村重新繁榮起來。
這也正是快手發起“幸福大講堂”公益項目的初衷。創業14年來,快手7億老鐵的社區里越來越多新農人嶄露頭角,平均每天銷往全國各地的包裹數近百萬,但對于留守農民和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來說,數字技能的缺乏越來越成為振興鄉村的一個鴻溝。
于是,2023年快手公益發起普惠型新媒體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幸福大講堂”,針對鄉村主播、女性、青年創業者、殘障人士等群體的就業、創業、增收需求,提供互聯網運營、直播電商等新媒體職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掌握互聯網實用技能。
笨熊的生態農業步入正軌后,她在2025年也受邀成為快手“幸福大講堂”師訓計劃的特聘講師,為更多來自各地的村民提供短視頻培訓和經驗分享。她很喜歡這種公益模式,覺得可以幫助更多人在鄉村找到自己的事業。
“我們希望能夠推動以一及十、及百的力量,助力整個鄉村振興和行業發展。”快手科技副總裁、北京快手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宋婷婷表示,要做到真正的技術普惠,就必須帶動偏遠地區的人們共同擁抱數字技術。
除了軟件培訓和思維層面的啟發,快手公益還提供了不少硬件支持,幫助達人搭建共享直播間,開放給十里八鄉對數字技術感興趣的人學習與實踐,邊學邊練邊輔導。以笨熊家的共享直播間為例,近年來,快手公益已陸續在山東、貴州、福建、遼寧、重慶等地設立了多個類似的共享直播基地,解決了村民直播的一大資源難題。
這些實實在在的支持,正逐漸改變著農村的創業環境,數字鴻溝在一點點消解。在笨熊看來,如果有更多年輕人愿意回到農村,形成規模效應,或許能進一步促進當地基礎設施等軟硬件的升級——這是她一個人難以推動的改變,但“如果每個村都有一個笨熊,或許鄉村振興的步伐可以更快些”。
從偶然到必然
事實上,“幸福大講堂”提供的幫助不僅限于田間地頭,它更關注著每一個可能被數字浪潮忽視的人群。比如在養老行業,它正悄悄開啟著一場銀發群體的生活方式變革——
在唐山的一家養老院里,有老人戴假發演起愛情小劇場,有人用美聲放聲高歌,還有人拄著拐跳起舞——她雙腳不動,隨著音樂扭胯轉手,跳到嗨處,直接把拐棍扔了出去,對著一旁擔心的護工大喊,“我沒事兒,我開心著呢!”和刻板印象中暮氣沉沉的養老院不同,這里歡聲笑語,墻上掛著五顏六色的裝飾,儼然像幼兒園大班教室。幾名老人排排坐好,在院長劉華的指揮下排練起《夜上海》的舞蹈。
劉華的一天十分緊湊,從早上六點起床,到晚上十點休息,除了打理日常事務,陪老人們閑聊外,他還會做兩場直播,發三四支視頻。他自許“奇葩院長”,在他看來,很多人在60歲之前,都是為了工作以及家人的一日三餐而忙碌,“現在他們來了養老院,我就是要放飛他們。”
在不少視頻里,劉華是帶頭起舞的那個,身姿靈活,跟在他后面的老人們,有的即便動作不夠靈活,也總是笑逐顏開,歡樂的氣氛感染著每一個人。
起初,有的老人不愿意出鏡。幾番詢問后,劉華了解到,主要是他們的子女不想讓周圍人知道自己把父母送進了養老院——即使自己不得不這么做。
“千萬別拍我媽,我丟不起這個人。”一位家屬斬釘截鐵地對劉華說。
但隨著短視頻走紅,愿意出鏡的老人越來越多。而這些也改變著子女們對于養老院的固有偏見,一些原本緊張的親子關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緩和。之前那位拒絕讓老人出鏡的家屬,后來主動找到劉華,說自己的觀點變了,“我媽自從出現在鏡頭里之后,每天都很開心。我現在不怕別人知道她在你的養老院了,她住在這兒,我臉上倍兒有光。”
甚至有老人因為上鏡少,沒坐在C位,給子女打電話“告狀”,“哼,劉院長現在喜歡xxx,我在他心中不重要了,我要回家!”為了將一碗水端平,劉華把拍攝地換到了能容納百余號人的地方,只要愿意來的,都能拍上。
還有很多從外地來的老人,在養老院只住一個月,就是為了拍幾段視頻,當一當“網紅”。
劉華明白,老人們拍視頻的背后,其實是渴望被關注、被尊重,想證明“自己還很有用”。所以,每次拍攝前,他都會“布置作業”——把歌詞打印出來分發下去,老人們會很認真地記誦,練習;拍攝時,再給老人們安排一些小任務,有人負責音響,有人負責盯電梯口,各樓“層長”則負責通知和組織。每天從早到晚,老人們的生活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有時子女打來電話,接通后,老人帶著驕傲的語氣說,“別打擾我啦,我正忙著呢!”
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讓老人們格外積極,他們熱衷于養老院里的各種事務——有細心的老人看劉華扣子掉了,熱情幫他縫上。后來,劉華干脆從舊貨市場批發了一大堆布料回來,讓老人們親手縫制椅墊,更有手藝精湛的老人專門給劉華做了套演出服。
當然,這里的生活遠不止跳舞和拍視頻那么簡單。劉華和其他工作人員會耐心地教每一位老人使用手機,幫他們注冊好賬號。喜歡安靜的老人,則可以泡上一壺茶,曬曬太陽,或是在樹蔭下練氣功,再為劉華的直播點個贊,悠閑地度過養老院的時光。
在快手平臺上,劉華覺得自己獲得了顯著成長——他參加了多次快手組織的培訓活動,從早期的快手康養課程,到近兩年快手公益為更好助力銀發群體而推出的“銀齡學堂”。“正規、系統,有了清晰的方向。”在銀齡學堂的學習中,劉華受益匪淺,他系統深入研究賽道經營的方法,結合未來對養老院的整體規劃,“以前火出圈多有偶然性,但經過培訓以后,火是一種必然性。”
在劉華看來,快手全面革新了傳統養老院的宣傳方式,比如從前常用的掃街發傳單、送掛歷等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老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品質。
100萬人的新可能
和劉華一樣,韓雨也是一位熱愛拍短視頻、做直播的養老院院長。在山東省龍口市的一家養老院里,她同樣踐行著“快樂養老”的理念,打造著五彩斑斕的“老年幼兒園”。
2021年初,韓雨無意中拍攝的一支老人手勢舞視頻意外“爆了”,收獲了2.1億的播放量。彼時,網絡上鮮有以輕松搞笑的形式呈現的養老院日常,來自各地的養老院院長紛紛來取經。而在借助短視頻平臺提升知名度后,韓雨又開啟了自己的養老培訓業務。
她想的是,自家養老院最多只能照顧240個老人,但如果能把教育方法、管理模式復刻出去,那些從業者可以照顧更多老人,讓千千萬萬的老人受益。
前年,韓雨參加了快手“幸福大講堂”的“銀齡學堂”項目,在這里,她系統學習了賬號運營技巧和實用講師經驗。之前,雖然粉絲們經常催促她多開直播,但她對這方面并不熟悉。通過學堂的學習,她逐漸掌握了方法,學成后也對自己的自媒體運營進行了全面優化。
隨著能力的不斷提升,韓雨從學員逐步成長為講師——今年5月,快手公益正式推出“師訓計劃”,這是“幸福大講堂”的又一次升級,韓雨和劉華成功入選,成為師訓計劃的成員。該計劃旨在全面提升學員的課程設計能力、教學互動水平以及IP運營能力,助力每一位講師成長為各行業數字技能普及的中堅力量,深入各領域開展公益培訓,用數字技能為社會各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在“銀齡學堂”,韓雨和劉華也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養老院院長和從業人員,大家分享著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與煩惱。
其中,入住率低是一個被普遍反映的問題。韓雨發現,造成問題的根本來自養老院經營者的認知水平。例如,有些養老院為了節省開支,早上不給老人吃雞蛋。韓雨會提醒他們,你為了省一個雞蛋的錢,但損失的絕不僅僅是一個雞蛋的錢。還有一些養老院會通過克扣飯菜、減少護理人員等方式盡量壓縮成本,結果入住率常年維持在30%左右,始終難以提升。
“如果服務品質差,自然留不住人。”在韓雨看來,得轉變思路,去想可以從哪些角度為老人付出。養老是一項低回報、低利潤、回報周期長的事業,她強調,前期的賠錢不叫賠錢,是在積累工作方法和口碑。
她把在學堂中學到的自媒體運營技巧也教授給學員,從如何搭建直播間到自己踩過的各種坑,“光靠流量是不夠的,只有和線下管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留住流量。”對于這些經驗,韓雨總是傾囊相授,她企盼的是,更多人能復刻自己的理念,從而促進行業深度變革。
這一點,與劉華不謀而合。通過短視頻等方式,他們倡導的“快樂養老”理念,正是希望打破社會對養老院的刻板印象。
經營養老院的這些年,他們深刻意識到行業存在的一個關鍵痛點——年輕專業人才的匱乏。行業的革新不能僅靠管理者的努力,要想真正改變現狀,必須扭轉大眾對養老行業的傳統認知,吸引更多有潛力的年輕人才加入,從而推動整個養老產業的升級與模式創新。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通過“銀齡學堂”擁抱養老行業,提升數字技術素養和能力。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快手公益“銀齡學堂”培訓已覆蓋超3000人,學員涵蓋全國各地養老院院長、護理人員、養老專業學生及社區養老社工等,共計1600多所養老機構受益。
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養老和鄉村振興曾是難以破解的難題,而如今,數字技術正為這些領域帶來新的可能。6月10日,快手科技發布的《快手2024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幸福大講堂”已覆蓋全國40個縣市,線上線下累計惠及超100萬人次。
鄉村、銀齡、巾幗、自強……“幸福大講堂”的每個分支都肩負著獨特使命:2024年,“幸福鄉村學堂”在貴州畢節、新疆和田地區、內蒙古科右前旗等地舉辦多場活動,幫助傳統農人和返鄉青年掌握數字技能;“銀齡學堂”在西安、許昌、鄭州等地面向老年群體和養老從業人群開展專業培訓,助力養老產業升級;“自強學堂”通過與殘疾人雙創園合作,幫助殘障人士通過直播帶貨實現自立;“巾幗學堂”則在山西等地,通過培訓活動,持續為農村婦女提供在家就業增收的機會。
過去三年,“幸福大講堂”就是通過一個個學堂、一場場培訓,將數字技術的橋梁從城市延伸到鄉村,從年輕一代拓展到銀齡群體,讓那些曾被時代遺忘的角落重新煥發生機。
這不僅是一次數字化嘗試,更是一種持續賦能的實踐,喚醒了無數個體力量,也點燃了許多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數字化浪潮下,“幸福大講堂”如一條紐帶,將城市與鄉村、年輕人與長者、科技與生活緊密聯結,讓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機會成為不平凡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