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茅臺”
封面 I 新聞媒體
作者 I 李東陽
報道 I 李東陽朋友圈
一只咧著九顆尖牙、面帶邪魅笑容的丑玩偶,能撬動多大的商業(yè)奇跡?
昨日,全球唯一一只薄荷色LABUBU在永樂2025春季拍賣會上亮相,打著初代収蔵品的頭銜,拍出了108萬天價。
圖源:永樂在線小程序截圖
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快~
當你還在選擇質疑潮玩生意的可行性時,它早已把枝蔓生長到了全球,還催生出一個又一個商業(yè)奇跡。
正如香港設計師龍家升大抵不會想到自己筆下的精靈,會一躍成為全球聞名的頂流,泡泡瑪特創(chuàng)始人王寧可能也不會想到,做一款成年人的玩具會把自己推上首富寶座。
6月8日,據(jù)福布斯實時富豪榜數(shù)據(jù),泡泡瑪特的創(chuàng)始人王寧,憑借203億美元的身家,成功超越“養(yǎng)豬第一股”牧原股份的創(chuàng)始人秦英林,榮登新一任“河南首富”寶座。
如果你好奇為何泡泡瑪特會迸發(fā)出如此強大的商業(yè)力量,或許只能搬出那句經(jīng)典語錄: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IP飛輪一旦啟動,商業(yè)勢能便如同滾雪球般膨脹——滾向市場的不僅是產(chǎn)品,更是文化符號的統(tǒng)治力。
如今黃牛們、潮玩愛好者們以及商業(yè)投資人,勢必領教到了IP價值膨脹的魅力,這是一種價值界限模糊、上限極高的商業(yè)模式。
前文提到108萬的薄荷色LABUBU就是最好說明,那場拍賣還拍出82萬元的棕色LABUBU,全球限量15版。
如今但凡是跟LABUBU沾邊的,每逢發(fā)售,盡數(shù)售罄,二手市場溢價數(shù)十倍是常有的事,如2024年初泡泡瑪特推出的LABUBU Van全球限量聯(lián)名款玩偶原價599元,如今二手成交價已突破一萬。
不單是普通愛好者,如貝克漢姆、Lisa、泰國皇室公主等名人都難逃其魅力,甘愿為了LABUBU付諸不菲真金白銀。
圖源:Lisa在社交媒體展示Labubu
正應了那句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茅臺”!
何況LABUBU只是泡泡瑪特旗下的一支產(chǎn)品線,其他爆款未來可期。
別看如今泡泡瑪特成了人人研究的商業(yè)典范,一開始其實沒多少人看好它。
2010年,王寧在北京中關村創(chuàng)立泡泡瑪特,初期定位為“潮流集合店”,但代理銷售的是文具、小飾品等雜貨。
這一階段主要模式是流量型零售,但問題是商品同質化太嚴重,沒有撐得起潮流這兩個字的核心產(chǎn)品及文化。
真正的轉折點出現(xiàn)在2015年,日本潮玩品牌Sonny Angel的“福袋盲抽”讓王寧眼前一亮,敏銳捕捉到了盲盒機制對Z世代消費心理的精準把控——不確定性帶來的收集欲與社交分享欲。
于是在2016年,王寧果斷轉向自有IP研發(fā),簽下了香港設計師Kenny Wong的Molly IP,推出首個盲盒系列,線上線下迅速售罄,引發(fā)搶購熱潮。
在國內(nèi)市場驗證了"IP + 盲盒"這一模式的商業(yè)價值后,2018年泡泡瑪特正式闖蕩海外,首站登陸東南亞自此開啟了自己的全球頂流之路。
2020年12月,泡泡瑪特正式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接近千億,成為"中國潮玩第一股"。
盡管之后幾年泡泡瑪特一路水逆,股價2022年10月跌至10.2港元/股的歷史低點,但總算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到了2024年迎來大爆發(fā),全年營收130.4億元(同比增長106.9%)。
圖源:微博@紅星新聞
到了如今,泡泡瑪特更是把IP這門生意放大到了全球,而且這僅僅只是開始。
一門生意是否賺錢,窺斑盜版市場的瘋狂可見一斑,因為盜版猖獗的本質是剛需未被滿足的鏡像。
如LABUBU的爆火,不僅讓泡泡瑪特和王寧的商業(yè)盤來到了新的高度,盜版工廠更是從中撈的盆滿缽滿。
最近紅星資本局報道,隨著LABUBU的需求持續(xù)走高,一些仿冒工廠甚至出現(xiàn)了產(chǎn)能不足問題。
有廠商搞出來的“Lababa”“Lagogo”,銷量已經(jīng)來到了萬件。
當然了,生產(chǎn)和銷售這種仿版LABUBU是一種侵權行為,前幾日一則“義烏市場LABUBU一夜之間全部下架”的帖子讓網(wǎng)友直呼大快人心。
據(jù)相關媒體報道,有義烏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稱,生產(chǎn)和銷售LABUBU必須獲得正版授權,對于盜版他們一直是嚴打的態(tài)度。
圖源:微博@九派新聞
的確,對于潮玩生意來講,IP研發(fā)才是需要重金投入的環(huán)節(jié),走向市場后被仿制成本相對較低,但質量沒保證、含糊不清的售賣方式勢必會損害消費者對正版商品的信任度,所以被打擊關閉是早晚的事。
除了這類無底線薅IP羊毛的做法,更高明一些的是黃牛黨。
早在去年,社交媒體上就出現(xiàn)了大量大學生“炒”潮玩生意的帖子,什么“實習一個月進賬3000,不如搞潮玩一天凈賺2萬。”
圖源:小紅書網(wǎng)友
一些入坑泡泡瑪特的黃牛黨起初都是被保值特性吸引的,畢竟搶購一件基礎款玩偶都可能會賺到一杯奶茶錢。
隨著搶到的貨越來越多、越來越稀有,黃牛們開始嘗到了潮玩生意的魅力。
在社交媒體上,不乏一些黃牛分享自己開到隱藏款的帖子,評論區(qū)有人怒斥黃牛生意無恥不道德,擾亂市場秩序,但還是有人禁不住誘惑,詢問多少錢可以出售。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為熱愛支付高溢價這一招全球通用。
如前些日子在倫敦某購物中心,有黃牛為搶LABUBU大打出手,導致泡泡瑪特不得已宣布暫停在英銷售。
震撼,實在是震撼!
如今不買潮玩甚至油然而生一種錢放在地方不去撿的感覺。
不過普通消費者千萬別沖動,畢竟熱愛是需要在一定界限內(nèi)才能健康發(fā)展的,否則難免走向極端。
事實上,自從泡泡瑪特誕生的那一天起,爭議就常伴左右。
畢竟一個玩偶要讓消費者為其喜怒哀樂,從而信仰充值不是件容易事,有一個標志性的外形以及優(yōu)良的制造工藝只是標配,為玩偶打造鮮活的性格、龐大的世界背景,讓IP充滿血與肉是長紅的關鍵。
當然了,即便以上需求盡數(shù)搭建,IP生意還是有其本身的脆性所在。
最常見的就是消費者不愛了,有些IP由于未能及時更新維護形象,導致熱度周期短,用戶自然就會尋找別的代餐。
但如果開發(fā)過度,同樣會造成IP透支的風險,如Hello Kitty因授權產(chǎn)品超10萬種,核心用戶忠誠度下降25%。還有的則是受苦于同質化競爭壓力,如同一IP被多家企業(yè)授權開發(fā),導致產(chǎn)品雷同。
所以說,這門生意是很難伺候的,成功的IP運營者往往要具備“風險敏感度”與“敏捷響應力”的雙重特質。
圖源:泡泡瑪特官博
對于泡泡瑪特而言,雖然已經(jīng)深耕了一條專屬于自己的發(fā)展之路,但還是有不少值得警惕之處。
首先是在IP文化上的寬度和厚度,這需要時間的沉淀,是一門急不得的慢功課,迪士尼和孩之寶就提供了很好的示范,米老鼠、小馬寶莉都是運作了幾十年的IP。
其次,制作生產(chǎn)工藝是IP生意最基礎的一環(huán),實事求是的講泡泡瑪特還需要進步。
如前段時間,社交媒體上不少網(wǎng)友表示自己買到的Labubu出現(xiàn)了品控問題,如開線、歪頭、掉漆等。
即便泡泡瑪特回應有問題可以換新,但花高價買“缺陷產(chǎn)品”糟糕經(jīng)歷是不可挽回的。
發(fā)展的事情只能用發(fā)展來解決,泡泡瑪特能夠在IP產(chǎn)業(yè)乏力的大環(huán)境下逆勢增長、沖出海外,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這是新型產(chǎn)業(yè)的榜樣,也說明了國產(chǎn)IP產(chǎn)業(yè)的潛力所在。
當這只丑萌玩偶成為王寧的財富密碼,全球潮玩市場已悄然轉向——中國制造不再只是流水線的代名詞,更成為孵化全球文化符號的溫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