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媒匯
作者 | 謝春生
編輯 | 蘇淮
光伏行業的未來會好嗎?沒有人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眼下光伏“一哥”的日子,并不好過。
近日,隆基綠能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HHLR管理有限公司(下稱“HHLR”)計劃自2025年6月30日至9月29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不超過3789.02萬股隆基綠能股份,占總股本的0.5%。
公告顯示,此次減持原因是基金投資運作需求,股份來源為協議受讓、大宗交易買入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截至公告披露日,HHLR持有隆基綠能4.16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5.5% 。以6月6日收盤價14.47元/股計算,此次減持市值約5.48億元。
圖片來源:隆基綠能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HHLR為高瓴資本旗下專注于二級市場投資的基金管理平臺。2020年12月,高瓴斥資158.4億元,以70元/股的價格受讓隆基綠能6%股份,成為彼時公司第二大股東。此后,經過兩次分紅送轉,高瓴持股數量增至4.44億股。
受行業競爭加劇和市場需求波動影響,隆基綠能的股價近年來持續下行。截至6月10日收盤,隆基綠能報14.30元/股,較2021年高點跌幅超70%,總市值1083.66億。
回顧過去一年,隆基綠能的日子并不好過。先是被市場傳言“裁員30%”,之后多番回應否認,結果2024年年報發布后,減員近五成,慘遭打臉。針對裁員一事,源媒匯也向隆基綠能方面發去問詢郵件,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除此之外,隆基綠能還遭遇近十年來首虧。在2024年年報開篇的《致股東信》中,光伏巨頭更直言:“這成為公司上市以來最困難的一年”。
01
創始人“退位”
創始人李振國一口氣辭去多個職位,讓外界對隆基綠能萌生諸多猜想:公司“宮斗”、“扶女上位”……
5月26日晚間,隆基綠能發布公告稱,創始人李振國辭去公司董事、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職務。卸任總攬公司經營的職務后,李振國將回歸科研一線,出任隆基綠能研究院院長、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術官,帶領團隊聚焦光伏前沿技術攻關。
圖片來源:隆基綠能公告
李振國卸任后,隆基綠能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職務,將由董事長鐘寶申兼任。天眼查顯示,目前隆基綠能的法人代表仍顯示為李振國。
同日,另一則公告披露,隆基綠能董事會提名鐘寶申、李姝璇等人為新一屆非獨立董事候選人,任期自股東大會選舉通過之日起三年。
需要指出的是,李姝璇為李振國之女。這也被外界視為,隆基綠能將開啟“光二代”接班的新信號。
近年來,“光二代”頻繁走向臺前。
2025年1月初,天合光能發布公告,公司實控人高紀凡之女高海純當選為新一屆董事會聯席董事長,并兼任公司解決方案事業群總裁。
此外,晶澳科技掌門人靳保芳之女靳軍輝、靳軍淼,四川首富、通威股份創始人劉漢元之女劉舒琪,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創始人阮洪良之女阮澤云,英利集團創始人苗連生之女苗青等,均通過間接或直接的方式進入公司,并逐步代替父輩走向臺前。
如今,伴隨著李振國的退居幕后,以及女兒李姝璇進入公司董事會,難免不讓外界產生創始人“扶女上位”的聯想。
對于李姝璇未來是否要接棒公司一事,源媒匯向隆基綠能方向發去問詢郵件,截止發稿未獲回復。
不過,也有市場分析認為,李振國的辭職或許并沒有那么復雜,目前既不存在公司“內斗”,也沒有“扶女上位”的可能性。李振國卸任相關職位,或是為了參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做準備。
據阿爾法工場研究院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李振國更愿意成為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科學家的身份、從科研的角度,推動企業、行業的發展與進步,而不是作為一位企業家或者管理者。
從以往情況來看,為參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上市公司高管選擇辭任相關行政職務的行為并不鮮見,譬如科前生物原董事長陳煥春、蘇大維格原董事長陳林森等。
根據中國工程院2025年增選指南規定顯示,“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及企業負責人任職期間,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同時,參選院士的人員,“允許保留首席科學家、研發顧問等純技術職務(需在公告中明確)無管理權限”。
換言之,企業負責人想要參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須在上述二者之間作出取舍。而從前文李振國辭去隆基綠能相關行政職務,卻保留了公司研究院院長、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術官職務來看,也符合上述參選規定。
對此,有網友認為“當了院士,就有更多的話語權”。確實,在光伏行業尚處于供需失衡、開工率不足以及相關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的背景下,李振國若真能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不管是對企業還是行業而言,或許都更有益處。
02
“裁員”風波
相較創始人辭職,隆基綠能過去一年減員近50%,更能引發市場關注。
早在2023年年底,坊間便多次傳出隆基綠能“裁員30%”一事。對此,隆基綠能方面也多次對媒體回應稱,公司進行了相關崗位結構優化,網傳裁員30%信息不實,預計人員調整比例約為全體員工總數的5%。
雖然對于“裁員”一事,隆基綠能方面不斷進行否認,可紙終究包不住火。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隆基綠能在職員工總數從2023年的75066人驟降至37853人,減員37213人,同比減少約49.57%。
從裁員對象來看,基層生產人員是“重點對象”,較上年同期縮減25435人;其次是技術人員和職能人員,分別減少7324人、4764人;反觀銷售人員,不減反增。可見,相比擴產,眼下光伏企業更急于進行產能出清和降本增效。
在職員工大幅減少,也讓隆基綠能此前極力否認裁員慘遭打臉。
事實上,在光伏行業供需失衡以及海外市場遭遇貿易戰、關稅高壓下,出現裁員情況的并不止隆基綠能一家。
源媒匯統計發現,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頭部光伏企業,在過去一年里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員情況。
財報數據顯示,上述四家企業,較上年同期分別減員682人、13056人、12969人、23566人。對比可見,隆基綠能2024年的減員幅度是幾家頭部光伏企業之最。
除了頭部企業之外,一些中小光伏企業同樣出現人員縮減情況。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109家A股光伏企業,在職員工總數從2023年的78.26萬人降至63.87萬人,減員14.39萬人。
換言之,過去一年里,平均每天便有近400名光伏人離開崗位。
光伏企業,之所以會在2024年出現密集減員的情況,與行業過去幾年里無序擴張,導致產能過剩有直接關系。產能過剩,自然就會加速上演“價格內卷”,從而形成一個死循環。
為了緩解這樣的困局,2024年年底,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隆基綠能、天合光能等數十家光伏企業簽訂了自律公約,旨在控產防內卷等。
盡管行業情況不容樂觀,但仍有少有幾家光伏及產業鏈企業選擇了“逆勢擴招”。例如陽光電源、北方華創、德業股份、海泰新能,公司員工較上年同期分別增加3608人、4344人、2110人和525人。
可即便如此,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裁員潮或許才剛剛開始,更殘酷的行業淘汰正在加速到來。
03
近十年“首虧”
大幅裁員,確實讓隆基綠能在“降本”上,回了一波血。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隆基綠能應付職工薪酬從2023年末的23.68億元降至15.74億元,同比減少33.53%。除此之外,同期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也出現不同幅度下降。“降本”成效立竿見影,可這并不能挽救公司業績上的頹勢。
圖片來源:隆基綠能2024年年報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隆基綠能實現營收825.82億元,同比下降36.23%;歸母凈利潤為-86.18億元,同比下降180.15%,出現近十年來首次虧損。此外,公司同期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也同步增加。
對于業績大幅下滑情況,隆基綠能歸因于行業供需錯配、非理性低價競爭,致使行業各環節產品價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董事長鐘寶申在致股東信中反思,承認經營管理中存在諸多失策,包括新產品失利、美國市場受挫以及成本轉型滯后等。
進入2025年,隆基綠能業績失速的情況依舊不容樂觀。財報數據顯示,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36.52億元、歸母凈利潤-14.36億元,營收同比下滑22.75%、虧損有所收窄。
對于減虧情況,隆基綠能披露,一是加強庫存管理,存貨跌價損失減少;二是精兵簡政措施降低期間費用;三是部分處置并將中晶科技剩余股權轉至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增加投資收益。
盡管公司一季度虧損幅度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但仍處于較大幅度的虧損區間。
不過,業績遭遇下滑和虧損的情況,在眼下的光伏行業并不稀奇。
源媒匯統計發現,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天合光能、通威股份等頭部光伏企業,同樣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和虧損。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天合光能、通威股份分別實現營收802.82億元、919.94億元,歸母凈利潤為-34.43億元、-70.39億元;2025年一季度,上述兩家企業實現營收為143.35億元、159.33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3.2億元、-25.93億。
可見,業績承壓,是當下頭部光伏企業的普遍現狀。
除開前文分析提及的供需失衡、價格內卷等矛盾外,海外貿易壁壘升級,也是光伏企業發展的一大阻礙。例如,美國、歐盟等主要市場不斷出臺貿易保護政策,對中國光伏產品加征關稅、限制進口,導致中國光伏企業海外市場拓展困難,出口受阻。
在此形勢下,隆基綠能在新產品研發和市場策略上的失誤被放大。例如,HPBC1.0產品的研產銷脫節,導致公司庫存積壓和巨額存貨跌價損失。
盡管市場“情況不妙”,但并未能阻止隆基綠能轉型押注BC電池技術的決心。
BC電池技術是N型技術三大路線之一,另外兩個為TOPCon和HJT。其中,TOPCon技術是當前市場主流。
據集邦咨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4年年底,電池片產能約1417GW,N型電池片產能約1078GW,占比約76%,N型時代正式到來。其中TOPCon電池產能約941GW,占比約66.4%。
在這樣的情形下,隆基綠能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了小眾的BC技術路線。尚不論BC技術能否取代TOPCon技術成為主流,但接下來隆基綠能若不能挽住業績和股價上的頹勢,或將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
在2024年財報中,隆基綠能表示,公司最困難的一年已經過去。可如今看來,是否有些言之過早?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