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阿布扎比皇宮的金色穹頂下,美國總統特朗普與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并肩而立。特朗普手中高舉一份價值150億美元的協議,宣布英偉達將在未來三年向阿聯酋每年出口50萬顆最先進的AI芯片。
這一幕不過是特朗普中東之行的縮影。四天行程中,沙特承諾四年投入6000億美元,阿聯酋豪擲1.4萬億美元,卡塔爾追加2000億美元,全部瞄準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與芯片產業,石油美元如潮水般涌向AI領域。
與此同時,在沙特達曼的沙漠深處,中國AI企業DeepSeek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建立的達曼數據中心正在調試新一代AI模型;華為和GBS已與沙特合作建設更加快速、綠色、可靠的全閃存數據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特朗普帶著馬斯克、黃仁勛、薩摩奧特曼等AI天團高調出行中東的同一天,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發布政策,禁止在世界任何地方,包括中國,使用華為的昇騰芯片。
一場看不見的AI硝煙仿佛正在中東燃起。
但是,中東為什么要瘋狂擁抱AI?而在這尚未成型的AI迷霧里,中美兩國又在爭什么呢?
中東迫切擁抱AI的一個最關鍵因素是自身的焦慮。
眾所周知,中東多國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單一的經濟結構在全球能源轉型和油價波動的背景下面臨巨大挑戰。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非石油產業成為這些國家的當務之急。
AI技術,以其強大的賦能作用,被中東各國視為后石油時代的新出路。
以沙特2030愿景和阿聯酋“2031國家人工智能戰略”為代表的國家級規劃,都將AI置于核心地位。阿聯酋的目標是到2031年讓AI占其非石油GDP的20%。
最為激進的阿聯酋將AI作為12年基礎教育的必修課,并給1024萬全體國民買了月20美元的ChatGPT plus服務,一年支出就高達24億美元。
除了焦慮,中東本身也是發展AI的沃土。
一方面,海灣國家擁有龐大的主權財富基金和充裕的國家財政收入,能夠為AI提供持續、大規模的資金支持。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數據平臺Global SwF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中東和北非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達5.4萬億美元,占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41.2%。全球十大主權基金中,中東國家獨占六席。
另一方面,AI的訓練和運行是典型的高耗能產業。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全球數據中心用電量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30年,服務于AI的能源消耗將增長四倍。而中東地區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能為AI提供低廉穩定的能源保障,最高可支持10萬塊以上芯片數據中心的建設。
這樣的背景下,中東興起一股瘋狂的AI建設熱潮。
2017年,阿聯酋率先設立全球首個AI部長職位,并于2021年推出《2031年阿聯酋人工智能戰略》;2023年,阿聯酋通過G42集團部署“Condor Galaxy”全球AI超算網絡,總算力達36 ExaFLOPS;2025年初,沙特阿拉伯在Neom未來新城規劃建設獲資50億美元的AI數據中心園區。該中心規劃算力達1.5吉瓦,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電,預計將于 2028 年投入運營。
但是,就在AI投資建設在中東進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時,美國坐不住了。
特朗普一紙禁令封鎖了華為昇騰芯片,中東AI戰場上彌漫起大國博弈的硝煙。
《孫子兵法·地形篇》有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中東,這片連接東西、扼守能源咽喉的土地,憑借雄厚的資本、豐富的能源及地緣樞紐地位,正迅速崛起為全球AI版圖上的兵家必爭之地。
就在特朗普專機降落利雅得前24小時,白宮緊急廢除了拜登政府制定的《人工智能擴散出口管制框架》。這一政策曾將沙特、阿聯酋等120國列入“第二級別”管控名單,嚴格限制高端芯片出口。
政策急轉彎背后,是美國對中國AI發展的忌憚。
昇騰芯片已可以媲美英偉達顯卡,且價格更低。華為昇騰910C與自研MindSpore的組合成為能夠與“英偉達H100+PyTorch”抗衡的中國標準。
一旦中東轉向中國芯片替代方案,美國就再難跨入這片戰略市場。
這也就是為什么美國總統特朗普緊急聯動英偉達、AMD、Google等AI天團前往中東,簽署了兩地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商業協議。
美國的企圖其實很明顯,就是從芯片到云再到AI協同全面封鎖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AI企業,鞏固自己的科技霸主地位。
當地時間5月13日,特朗普政府迅速撤銷了AI芯片出口限制,允許向沙特和阿聯酋大規模供應英偉達GB300等高端芯片,并推動本土科技公司與中東國家達成數十億美元的合作協議。
其中,英偉達將向沙特人工智能公司Humain供應1.8萬顆Blackwell芯片;AMD與Humain簽署了價值10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協議;高通、思科、IBM等科技巨頭宣布在中東進行800億美元的聯合投資。
此外,美國與阿聯酋宣布在阿布扎比共建全球最大AI數據中心園區。該園區占地25.9平方公里、容量高達5GW,預計支持250萬顆英偉達B200芯片的算力需求。特朗普旨在從算力層拿下中東這盤棋的野心昭然若揭。
但是美國忽略了一個點,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科技企業在中東的深耕,比美國走得更早、更遠。
早在2022年,商湯科技就與沙特人工智能公司(SCAI)展開合作,為沙特智慧城市建設提供AI解決方案。2024年,華為在利雅得開設云數據中心,并與沙特數據人工智能管理局啟動ICT和AI人才培養計劃。此前,華為已通過ICT學院等項目累計為中東中亞培養超過30萬數字化人才。
進入2025年,中國企業加速布局。騰訊云投資1.5億美元建設中東數據中心,聯想與沙特主權基金PIF旗下Alat達成20億美元服務器制造協議,DeepSeek大模型更成為首個在沙特達曼數據中心規模部署的中文AI模型。
同年5月,華為發布面向中東中亞的“星河智能網絡”解決方案,而小馬智行與迪拜交管局達成Robotaxi落地協議,將在2026年推進全無人商業化運營。
不難看出,在中東地區交匯的兩股力量透露出鮮明的差異化色彩。
美國以AI外交深度綁定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中東盟友,輸出技術標準,利用出口管制等手段精準遏制中國AI力量;中國依托既有市場基礎,在云計算、數字基建和特定AI應用領域深耕,尋求合作共贏。
但面對中美兩國的示好,中東并沒有一邊站,而是企圖尋求一種多方獲利、都不得罪的平衡術。
中東深知,選邊站隊并非長久之計,靈活對沖的同時加速構建本土AI能力,才是崛起的根本路徑。
為了擺脫對外部技術的過度依賴,阿聯酋的阿布扎比技術創新研究院推出了針對阿拉伯語的Falcon系列大模型,沙特成立了Humain等國家級AI公司。
但盡管中東想左右逢源,現實卻不太美好。G42在接受微軟投資的同時,被要求剝離其在中國的投資;美國的芯片封鎖令也讓其與華為的合作面臨危機。還沒有成熟AI基礎設施和頂尖人才的中東不得不尋求外部力量。
而在中美博弈下,未來中東這片土地上可能會呈現以下幾種AI景致。
平衡木上的繁榮:中東國家成功在中美等大國之間維持精妙的平衡,既引進美國的先進技術和資本,也吸納中國在應用場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投資。通過多方合作,中東成為融合創新、減緩技術陣營化的試驗田。
新中心的崛起:憑借雄厚資本、充沛能源以及成功的自主創新戰略,克服人才技術瓶頸的中東成為改變中美主導全球AI格局的新力量。
代理人戰場的困境:若中東國家未能有效把握自主權,過度卷入大國科技競爭的旋渦,其AI發展就會深受外部地緣政治因素的掣肘。中東可能淪為大國AI技術傾銷市場或戰略博弈的代理人戰場。
無論最終走向何方,中東在這場AI棋局中的落子,都將深刻影響全球AI技術的發展動向。
但它能否跳出大國競爭的傳統窠臼,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惠及區域人民、為全球AI發展貢獻力量的道路,不僅考驗著中東國家的遠見,也考驗著所有參與者的智慧與胸懷。
這盤棋的最終結局,或許不在于誰能將死對方,而在于能否共同弈出一盤促進人類科技文明進步的好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