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其中明確提出有序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穩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簡單來說,這意味著以后考研的招生名額大概率會增加,同學們上岸的機會也就變多了。
而且,根據之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專家核查及評議結果公示》顯示,2024年全國新增了83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92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種種跡象都表明,研究生擴招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而考研上岸的可能性也有了較大程度的相對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說有擴招政策,但不少同學心理還是有所顧慮。考研人數逐年增多、國家線不斷上漲、高分考生扎堆,這些現象讓很多同學疑惑:研究生擴招真的會提高上岸幾率嗎?實際上,考研難度和考研人數、擴招數量的關系并沒有那么緊密。真正決定上岸難度的,是當年的試題難度,以及國家線、學校線的劃分,而這又與高校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關系。
就以近期多篇報道中提及的湖南科技大學為例,這所學校先后出現了1人保研名校、7人高分上岸,上岸率100%的地信系學生黨支部;從“卷王姐妹”到“學術戰友”,全員上岸“雙一流”的學霸寢室;同寢室友全員錄取為湖南科技大學學科教學(歷史)專業研究生的"全研寢室"……這樣亮眼的升學表現,折射出的則是湖南科技大學對本科教學質量的深度打磨和系統性支持。
而湖南科大之所以能培養出如此多成績優異的升學團體,其優勢可不止一兩點。首先,該校為學生提供的導師指導早已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 "階段性輔導",而是貫穿本科四年的 "全周期成長陪伴"。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例,學院為每個新生配備 "雙導師"—— 既有專業領域的學術導師,也有負責生涯規劃的企業導師,確保學生從大一起就清晰認知 "考研需要哪些能力儲備"。
其次,湖南科大還面向本科生開放科研資源。特別是該校化學化工學院曾依托 “理論有機化學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投入近200萬元設立本科生科研基金,允許大二以上學生自主申報課題。
在這種硬件支撐下,不少同學的升學競爭力得到了很大成都的提升。以已經保研至西安交通大學的吳京梅為例,她在校期間發表SCI論文3篇、獲得發明專利3項,同時獲得國家級、省級、校級等獎項十余項,兩次擔任大創項目負責人。而這些經歷最終直接體現在推免面試的 "科研能力" 評分中,成為了她保研西安交通大學的關鍵加分項。
當然,不僅僅是這些優秀的升學個例能夠反映湖南科大的升學質量,從宏觀數據來看,該校2024屆畢業生中,本科生升學率達到了22.93%,較2023年提升了近7個百分點。這也印證了該校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的提升的確使學生在考研面試和科研潛力評估中更具競爭力。畢竟導師在選拔研究生時,除了學校水平、專業排名和英語水平,學生的科研、競賽、實習經歷也占有很大比重。
而且,僅從湖南科大2023年的具體升學數據來看,當時該校畢業生升入“雙一流”建設高校共有756人,占國內升學人數的54.27%。其中,化學化工學院更以37.9%的整體升學率刷新紀錄,較之前提升近15個百分點,形成了獨特的“湖南科大口碑”。
此外,根據教育部的介紹,研究生擴招將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等國家急需領域,讓更多學生能錨定戰略新興領域深造。那么,站在研究生擴招的歷史機遇期,選擇一所升學保障體系完善的高校,無疑是為未來發展加裝“雙保險”。
而從目前湖南科技大學的升學數據和范例來看,該校科研資源向本科生全面傾斜,盡己所能提供的“硬核”學術訓練和“教學-科研-實踐”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確實讓本科生既能享受擴招的政策紅利,又在高質量本科教育中積累競爭優勢,形成“擴招提供機會,質量決定上限”的可持續發展格局。
關注“一千零一個志愿”,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最新最全的大學招生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