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NBA總決賽,雷霆和步行者這對"青年軍"的對決看得人熱血沸騰——雷霆靠防守鐵桶陣,步行者用年輕火力網,兩支隊伍的輪換里全是20來歲的小伙子,跑起來帶風,防起來貼人。反觀勇士?他們今年季后賽的出局方式,像極了老房子著了小火:明明庫里還在巔峰硬扛,可身邊的"老伙計"們一個比一個掉鏈子,休賽期想補強?難,難到連馬爾卡寧這種級別的球員可能都追不成。
先說勇士今年季后賽的慘狀。庫里場均38.4分鐘的上場時間,次輪G1對森林狼只打13分鐘就傷退——37歲的人,硬是把自己當27歲用。數據很直觀:庫里季后賽進攻勝利貢獻值4.4,聯盟第2;總貢獻值3.9,聯盟第6。可隊友呢?巴特勒進攻貢獻值1.6(聯盟25),防守貢獻值-1.4(聯盟130);追夢格林進攻貢獻值-3.6(聯盟140),防守貢獻值2.5(聯盟第1)。
更扎心的是薪資結構。庫里下賽季5961萬(聯盟第一),巴特勒5413萬,格林2590萬——三個人加起來1.4億,占了全隊85%的薪資空間。剩下6個球員加起來才3000萬,連給馬爾卡寧開個中產都費勁。老板拉科布說"要圍繞三巨頭補強",可問題是,三巨頭都快成"百歲組合"了——下賽季在場上跑兩步都得喘,還能指望他們扛48分鐘?
近期勇士最熱鬧的,是勇士和爵士關于馬爾卡寧的交易。勇士想補內線,馬爾卡寧2米13的身高能投能搶,確實是個好目標。可爵士要價太狠:據名記Shams報道,勇士最早報價穆迪+多個首輪+次輪+選秀互換權,結果爵士直接加碼——要庫明加+波杰姆斯基+選秀權。這哪是交易?簡直是要拆勇士的未來。
勇士為啥死保波杰?這小伙子上賽季場均9.2分5.8籃板3.7助攻,雖然數據不炸,但傳球意識和大心臟是勇士現在最缺的。庫明加更不用說,場均16.1分4.8籃板2.2助攻,22歲的身體還在漲球。爵士要這倆,相當于讓勇士"用未來換現在",可勇士現在的"現在"都不咋地——三巨頭老化,薪資鎖死,換個馬爾卡寧就能爭冠?未必。
再說馬爾卡寧本人,上賽季因傷只打了47場,場均19分5.9籃板,命中率42.3%(生涯新低),三分34.6%(生涯第二低)。這數據配得上爵士要的籌碼嗎?說實話,他去年夏天沒續約時,勇士就追過,當時報價都比現在低;今年狀態下滑,爵士還死咬著高價不放,勇士直接掀桌:"要不起,不玩了。"
現在的勇士,就像個老裁縫——手里攥著庫里這塊"金線刺繡"的布料,可針線包早就空了。想補件新衣裳?要么拆了庫里(不可能),要么把波杰、庫明加這些"邊角料"全搭進去(舍不得)。看看雷霆和步行者的成功就知道:人家靠的是25歲左右的核心,8-9人輪換,年輕又能跑。勇士呢?巴特勒常規賽交易來到勇士確實打出過亮眼的表現,但季后賽關鍵時刻卻直接"隱身";格林進攻端像個木樁,防守端倒是硬,可一個人能防住誰?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勇士不是沒機會,只是得放下"王朝濾鏡"。三巨頭再強,也扛不住年齡和薪資的雙重壓力;馬爾卡寧再香,也填不上陣容老化的窟窿。與其硬追即戰力,不如學學雷霆培養年輕人——庫明加、波杰這些20來歲的苗子,現在可能不如馬爾卡寧好使,但3年后呢?當庫里打不動的時候,到時候這些年輕人正好接棒。
從2015年的"小球王朝",到2025年的"百歲三巨頭",勇士的故事從熱血變成了無奈。但籃球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勇士"會是誰,但你知道,勇士自己,肯定不想當那個"前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