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過味動力乳酸菌飲料嗎?
這款來自A股上市公司均瑤健康的經典飲品,累計銷售50億瓶,如今卻越來越賣不動了,公司的業績一落千丈,2024年驚現上市以來首虧。
但是,近期隨著港股新消費的風吹到A股,均瑤健康“咸魚翻身”,一路暴漲,甚至連續拉出四個漲停板,活脫脫一只妖股現世。
好巧不巧,暴漲之際,監管的敲打來了。
6月6日,上交所對均瑤健康及相關責任人下達紀律處分決定書。
6月7日,均瑤健康公告稱收到湖北證監局警示函。
兩份“罰單”,都指向同一個違規事實:
2025年4月30日,公司披露2024年年報,歸母凈利潤約-2912萬元,扣非歸母凈利潤約-5800 萬元。按照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年度凈利潤為負值,應當在會計年度結束后1個月內及時、準確地披露業績預告,以明確市場預期,但均瑤健康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業績預虧公告。
也就是說,均瑤健康在沒做任何預告的情況下,直接在4月30日拋出了一份上市五年來首虧的成績單,這完全是把散戶蒙在鼓里玩。
作為相關責任人,均瑤健康及公司董事長王均豪、總經理俞巍、財務總監崔鵬、董事會秘書郭沁均被上交所通報批評,被湖北證監局出具警示函,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處罰雖輕,但公司糟糕的業績和信披違規劣跡昭然若揭。
然而,均瑤健康在端午節前走出連續4個漲停板,時至今日,均瑤健康再次盤中拉出漲停板,報收12.05元/股,市值沖至72億元,相較此番暴漲起點已接近翻倍。
爆炒期間,公司董監高紛紛伸出“明晃晃的鐮刀”。
據東方財富網信息顯示,公司副總經理向衛兵分別于5月27日和30日減持2.2萬股、2萬股,減持均價為7.69元每股、9.7元每股;
董事蔣海龍于5月28日減持3萬股,減持均價為8.46元每股;
董事朱曉明于5月30日以9.46元每股減持了15萬股;
監事陳艷秋分別于6月6日、6月4日、5月30日減持5700股、3萬股和1萬股,減持均價分別為11.05元每股、10.38元每股和10.2元每股;
監事朱鵬飛分別于5月30日和5月27日減持2萬股和2.57萬股,減持均價為9.9元每股和7.69元每股。
合計套現約354萬元。
魔鬼藏在更多細節里。
2020年8月,溫州首富王均瑤三兄弟創立的均瑤健康,頭頂“常溫乳酸菌第一股”光環登陸A股。
沒想到上市即巔峰。
2020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從8.52億元增至14.58億元,凈利潤卻一路雪崩,分別為2.14億、1.47億、0.77億、0.58億、-0.29億。
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1090.71萬元,又是暴跌58.29%。
一方面,乳酸菌大單品“味動力”銷量節節敗退。
就在今年初,來自日本的低溫乳酸菌品牌養樂多宣布關閉上海工廠,折射出行業競爭加劇的殘酷事實。均瑤健康亦在2024年年報里提到,公司面對消費市場持續疲軟,競品不斷增多,成本壓力增大,消費者更加注重性價比等挑戰。盡管公司持續增加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但業績頹勢難改。
2020年,均瑤健康的乳酸菌飲品收入達到7.7億元,庫存僅有0.1噸;到了2024年,公司已把味動力乳酸菌飲品系列產品和AD鈣奶合并到益生菌飲品,合計收入只有5.95億元,庫存量3275.73噸,較上年激增157.87%。
另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第二曲線未成氣候。
乳酸菌是屬于益生菌的一種,2021年,均瑤健康順勢喊出“二次創業”的口號,欲借助益生菌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為此,公司還曾豪擲2.79億元參與對均瑤潤盈的破產重整進程中,后者是全球益生菌產業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益生菌領域的研發、生產、銷售。
公司還對均瑤潤盈設定了經營目標,2023年至2025年,各期營收目標為:1.33億元、2.67億元、5.31億元,各期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0.3億元、0.76億元和1.8億元。
而2024年,均瑤潤盈產生的凈利潤只有75萬元,跟2023年一樣,嚴重不及預期。此外,均瑤健康的飲用水和供應鏈業務目前也未能成氣候,收購的泛緣供應鏈還在拖累業績。
然而,與業績虧損相悖,公司高管的薪資不降反升。2024年,均瑤健康副總經理雷洪澤薪酬323.56萬元,董事長王均豪薪酬312.66萬元,分別相較2023年分別加薪13.1萬元、7.81萬元。
整個董監高團隊2024年薪酬合計1692.73萬元,相較上一年增長125.84萬元,增幅超8%。
與此同時,均瑤健康分紅亦十分豪爽。2024年度分紅預案,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08元(含稅),合計擬派發4686.6萬元。相比較2022年的4300萬元、2023年的4262萬元還要高,為三年來現金分紅最高額。
這其中,超過67%的分紅將進入王均金、王均豪兄弟二人及其控制的均瑤集團囊中。
系列魔幻操作背后,大股東的高質押率值得關注。
均瑤健康四個字,取自溫州商人王均瑤名字。
王均瑤、王均金與王均豪是兄弟關系,出自一個普通的漁民家庭,其中王均瑤是大哥,王均金是二哥,王均豪是三弟?。雖家境困難,他們的父親卻從小就教他們“兄弟團結一條心,稻草變黃金”。
1991年,王家三兄弟從包機業務開始創業,發揮其長袖善舞特長,逐步打造了千億產業帝國,涵蓋航空、消費、金融、百貨、地產等多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1月,王均瑤因病英年早逝,二弟王均金、三弟王均豪從習慣隱身于大哥光環之后的左臂右膀,漸漸走到前臺成為新的掌舵者。
王均豪憶及大哥去世的那段時間,曾經感到特別困惑,創業的激情仿佛一夜之間消失了,當時甚至想把集團收縮到僅剩上海這棟樓。
不過,他記得偉人列寧曾說過一句話,紀念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過去未完成的,現在正在做的,以及將來要做的事做得更好。
王均金說,均瑤集團要做百年企業,完成三兄弟一輩子的共同夢想。
目前均瑤集團旗下擁有吉祥航空(603885.SH) 、愛建集團(600643.SH)、大東方(600327.SH)和均瑤健康(605388.SH) 四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均瑤系 。
2024年,均瑤集團位列2024年中國服務業企業第198名,2024長三角民營服務業企業100強第28名。
不過,在擴張過程中,他們使用了杠桿,這為均瑤系持續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從2024年四家公司業績來看,除了吉祥航空外,均瑤系另外三家公司經營均承壓。
2022年底,均瑤集團的資產負債率為71.364%;期末,公司貨幣資金57.58億元,有息負債433.99億元,當年的財務費用高達29.89億元。
截至2025一季度末,均瑤集團持有吉祥航空、愛建集團、均瑤健康的股權比例分別為46.42%、30.34%、32.75%,目前,股權質押率分別為79.61%、78.84%、78.73%。
高比例質押股權,目的是為均瑤集團的債務提供履約擔保。
面對經營業績、財務運營雙承壓,兄弟倆能不能帶著均瑤系挺過這關,成為真正的百年老店,備受市場關注。
來源:深藍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