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冷藏車在邊境線上停了整整四天,車廂里整整齊齊碼著1212具烏軍士兵遺體。車外驕陽似火,車內寒氣森森——這是俄羅斯按協議向烏克蘭移交的首批士兵遺體,本應有烏方人員接收,但現場空無一人。僵持四天后,俄方索性打開車廂,邀請全球記者直面這令人窒息的一幕。
就在幾天前的6月2日,雙方在伊斯坦布爾談判中明明說好了:俄羅斯分批移交6000具烏軍遺體,烏克蘭接收。俄方甚至承諾“無償運送”,連冷凍費都自己扛了。誰知等真的把遺體運到指定地點,烏方卻玩起了消失。俄外交部氣得直跳腳:“我們交涉過,他們早拒絕了,說什么‘情況沒查明’!”
烏克蘭官方倒是喊冤:協議確實簽了,但壓根沒定具體日期,俄羅斯這是“單方面行動”。烏方反手還扣了頂帽子,指責俄方換俘名單與約定不符,是在“玩骯臟游戲”。
可記者們親眼所見,冷藏車里的士兵大多帶著身份牌,軍服、姓名、番號清晰可辨。即便少數難以辨認的,做DNA檢測也能驗明正身。“情況不明”這理由,實在站不住腳。
真正卡住烏克蘭喉嚨的,是錢。按該國法律,每接收一具陣亡士兵遺體,政府就得向家屬支付1500萬格里夫納(約260萬人民幣)撫恤金。眼前這6000具,意味著900億格里夫納的賬單——幾乎占到2025年烏國防預算的10%。
俄羅斯發言人扎哈羅娃趁機補刀:“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會拒絕安葬自己的戰士!”她直接給烏克蘭扣上“種族滅絕”的帽子。而荷蘭獨立記者索尼婭·范登恩德站在冷藏車前渾身發冷:“太可怕了,不把遺體帶回去就是犯罪!”社交媒體上,不少記者也喊話基輔:先收下做鑒定,是起碼的責任。
戰場上,俄羅斯作為進攻方,通常由他們控制戰場并收斂遺體。烏克蘭是防守方,一旦陣地失守,根本無力帶走戰友遺體。尤其近一年俄軍推進后,留在戰場上的烏軍遺體數量更為龐大。攢下6000具,不意外。
澤連斯基政府或許也有苦衷。如果士兵被列為“失蹤”,而非確認陣亡,就能暫緩支付撫恤金,拖到戰后再說。可一旦接收遺體,就必須立即掏錢。眼下烏克蘭軍費全靠西方輸血,260億人民幣的額外支出,足以讓國庫見底。
更讓基輔頭疼的是——一旦接下這批遺體,就等于變相承認烏軍傷亡遠高于官方數據。澤連斯基去年咬定烏軍僅陣亡3.1萬人,而美俄雙方估算分別高達7萬和40萬。這6000具來自庫爾斯克戰役的遺體若被接收,后續俄方再甩出上萬具,烏方宣傳將徹底崩盤。
三輛冷藏車像三塊燒紅的鐵,燙得烏克蘭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當士兵的犧牲被換算成財政賬本上的負資產,當冷藏車廂淪為國際政治的展柜,那些未能安息的亡魂,成了戰爭最刺眼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