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6月10日報道,普京5月30日已批準了一項未來25年的俄羅斯海軍發展戰略,這一消息由其重要助手尼古拉·帕特魯舍夫10日向媒體透露的。帕特魯舍夫現任俄羅斯海事委員會主席,曾長期擔任聯邦安全局局長,是克里姆林宮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今年早些時候成立的委員會中負責制定海軍政策,帕特魯舍夫并未公開具體細節,強調需要以長遠眼光應對不斷變化的挑戰。
俄羅斯制定未來25年的海軍發展戰略,主要有三點考慮。
一是俄烏沖突使海軍損失嚴重,自開戰三年多,俄羅斯海軍被烏克蘭使用各種武器摧毀了28艘艦艇,包括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巡洋艦,烏克蘭持續的無人機和導彈襲擊迫使黑海艦隊大部分艦艇遠離戰場,撤回俄羅斯本土港口,失去了對黑海關鍵海域的絕對控制權,充分暴露了其實力的下降和脆弱性。
二是俄羅斯海軍與美國和中國海軍相比,實力差距已經越來越大。當前俄羅斯海軍規模位居全球第三,僅次于中國和美國,擁有79艘潛艇,包括14艘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以及222艘軍艦,主力艦隊部署在北部巴倫支海的北莫爾斯克基地。
然而,這些裝備大部分都是服役年限很長的老舊裝備,雖然有一些新裝備,但數量太少了。如22350型(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滿載5400噸,配備32單元“魯道特”防空垂發和16單元“鋯石”導彈垂發,采用隱身設計,是俄海軍較先進的護衛艦。它具備較強的防空、反艦和反潛能力,“鋯石”高超音速導彈使其擁有遠距離精確打擊能力,可突破敵方防空系統。但只有3艘,在建5艘。
“亞森-M”級(885M型)攻擊核潛艇,可發射“鋯石”導彈,水下排水量可達1.38萬噸,極限潛深800米,隱蔽性強。現役4艘,在建5艘。“北風之神-A”級(955A型)戰略核潛艇,現役5艘,在建2艘,配備16枚“布拉瓦”潛射導彈。該潛艇靜音性能有較大提升,導彈突防能力強,是俄羅斯海基核威懾的重要力量。
三是未來戰爭樣式發生根本變化,傳統海軍武器裝備越來越難以適應。從俄烏沖突看,無人機和高速無人艇對沿海地區海軍艦艇威脅越來越大,俄羅斯海軍大部分艦艇都是被這些新型武器裝備摧毀的。未來航母可能是一個裝有上萬架各種類型的無人機大平臺,可前出放出能夠飛行幾千公里的無人機 ,航母的作用會越來越大,但俄羅斯現在只有一艘老舊的庫爾斯克號航母,顯然不能與美國和中國相比。
俄羅斯海軍2025發展戰略是普京打造現代化海軍的設計圖,目標宏偉,但要實現離不開強大的經濟支撐,海軍是最花錢的軍種。為應對這一局面,普京已將國防開支提升至冷戰水平。2025年俄羅斯聯邦預算中,國防撥款高達1450億美元,占總支出的32%,遠高于往年水平。相比之下,美國海軍2025財年預算申請為2576億美元,遠超俄羅斯的投入,這進一步凸顯了俄羅斯的資源局限。
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采取的辦法是集中資源于最重要領域,例如加強核動力潛艇力量,保持在北極和黑海的局部主導權,而非在全球范圍分散有限資源。帕特魯舍夫作為海事委員會主席,強調戰略著眼于2050年,旨在確保俄羅斯在北極等關鍵區域的影響力,優先發展潛艇和北極能力是更務實的路徑。與此同時,聚焦于現代化裝備,如高超音速導彈,以彌補常規戰艦的不足。
總體來看,普京批準的這一戰略代表著俄羅斯在逆境中維持海軍強國地位的長期愿景。盡管面臨財政壓力和戰時損耗,該計劃旨在通過技術創新和預算傾斜來提升海上防御能力,但外部挑戰和內部資源約束或將限制其實際成效。未來25年,俄羅斯海軍的發展能否適應快速變化的威脅環境,仍需時間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