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247字,閱讀需約13分鐘)
洛杉磯沖突根源——非法移民
最近的洛杉磯沖突,相信大家都有耳聞。具體的沖突鬧成啥樣,咱們前幾天都說過了,今天主要聊一聊沖突的根源在哪里。
其實吧,沖突的根源,我們也介紹過,就是移民問題,具體來說是非法移民。聯邦那邊覺得非法移民不好,應該趕走,而且采取嚴厲措施杜絕;加州呢,覺得移民挺好的,不僅歡迎,而且拿出了各種各樣的庇護舉措。
聯邦那邊見州里沒有動作,于是直接采取行動,到州里抓人。州里的人看不下去,阻撓聯邦的抓人行動,雙方就鬧起來了。
所以說,根源就在非法移民。
移民從哪來?
說起來,這個國家本來就是由移民建立的。歐洲人發現了美洲大陸,然后來這里開發。他們如何壓迫這里的土著,咱們就不談了,這些故事里充滿了血腥與殺戮,也不是今天的主題。
但有一個理論說得好,在一項利益面前,沒有瓜分的人,總是呼吁公平。等到他們瓜分到利益后,就開始追求不公了。就比如一輛公交車,就算擠滿了人,你也想讓里面再挪一挪,以便上車;等你上車后,巴不得公交車馬上關門,后面的人別再擠上來占空間、拖時間了。
別不好意思承認,絕大部分人都是這個心理。
占據了美洲大陸之后,這里的新居民就變成老居民了,開始排斥更新的居民。但這里畢竟地廣人稀,機會非常多,因此始終吸引著人們從世界各地涌入。
在歷史上,這片土地上一共出現過4次移民潮:
- 第一波浪潮(17-18世紀): 始于殖民地時期,延續至建國初期。此階段的移民主體是來自英格蘭的白人,以及大量的黑人奴隸。
- 第二波浪潮(1830-1860): 主要源于北歐和西歐國家,其中有1/3來自愛爾蘭。
- 第三波浪潮(1880-1924): 移民來源地轉向中東歐和南歐。這一浪潮因1924年《移民法》的實施而告終,該法案確立了配額制度,導致移民數量急劇下降。
- 第四波浪潮(1965年至今): 1965年《移民和國籍法》的通過開啟了當代移民新紀元。與此前截然不同的是,移民的主要來源地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歐洲主導轉向了美洲和亞洲。
什么是非法移民?
優質的移民,他們仍然是歡迎的,畢竟這些人能創造效益,讓這個國家更加強大。對于貧困的移民,他們就戴有色眼鏡了。比如某些發達國家的人要移民,可能不用排隊就能拿到綠卡;要是換了發展中國家的人來移民,那就排隊去吧,有的能排到40年以后。
不給你綠卡,就叫你非法移民。當然,就像上面說的,他們國家的人追到根上全是移民,所以為了避免傷及自己,也有人管這些移民叫“無證明文件的移民”。
這顯然是一種嚴重的歧視,畢竟大家只是勞動分工不同,人與人之間沒有生理上的區別。但在這個國家,歧視問題早就司空見慣了。
該國最早針對特定族群的限制性移民法案,說來也巧,恰恰是針對我國的《排華法案》。也許你不很了解這段歷史,但如果看過春節檔電影《唐探1900》,應該也有些印象了。
到了1924年,時任總統柯立芝干脆完全禁止亞洲人來這里,對歐洲也實施配額制度。但沒有一項制度能夠永遠有效,隨著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交通越來越便利,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新的非法移民又出現了。
最叫他們頭疼的,是那些從邊境偷渡來的非法移民。其本土與兩個國家直接接壤,分別是加拿大和墨西哥。人家加拿大是發達國家,沒必要非法偷渡。所以,唯一需要擔憂的,是從墨西哥來的非法移民。
從加利福尼亞州的圣迭戈開始,向東南蜿蜒,跨過本州及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得克薩斯4州的邊境線,有著長度約3169公里的邊境線。
當然,橫跨這些邊境線的并非只有墨西哥人,還有很多人只是路過墨西哥。據2023年的數據,這些非法移民原籍國依次是墨西哥、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印度、菲律賓、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巴西,他們占據了非法移民總量的80%左右。
因此,也有專家認為,始于上世紀90年代的拉美裔移民潮,是第五波移民高潮。
為了防止非法移民走這條線路,2006年,時任總統小布什甚至簽署了《安全圍墻法案》,也就是修建著名的邊境墻,通過“物理防御”應對非法移民問題。
根據當時的規劃,這道墻的長度為1126公里(另外兩千多公里是格蘭德河的天然分界線),目前仍然在修建。川川曾表示,會在第二個任期內完成全部工程。
非法移民現狀
別看這些年他們打擊非法移民的力度很大,實則這個問題反而愈演愈烈,屢創新高。有統計數據表明,2023年的時候,該國境內的非法移民數量已經高達1260萬,占總人口的3.8%。
你以為非法移民僅僅通過海陸偷渡就來了,其實不然,他們的手段多種多樣。除了這種基本操作之外,他們還有諸如合法入境后逾期滯留、使用偽造虛假文件,甚至假結婚等技巧。
作為最靠近美墨邊境的幾個州,得克薩斯、佛羅里達和加利福尼亞也就成了非法移民的就近駐足地,“濃度”相當高。另外像紐約州這樣的地方,也吸引了大量的非法移民。
在51個州中,非法移民數量前10的州,聚集了全美超70%的非法移民。也就是說,他們呈現出一定的聚集效應,在當地互相照應,甚至形成了一股力量。
說到這里,你就明白為啥這次沖突中,這幾個州鬧得最歡騰了。第一是但凡其中一個人被捕,都有可能有他的“老鄉”挺身而出,對抗聯邦,于是產生沖突;第二是他們這股力量不可忽視,當地也有一定的庇護措施,為他們撐腰。
那么,為什么聯邦和州對非法移民有這樣截然相反的態度呢?
非法移民的負面意義
- 非法移民普遍學歷低,收入低,只能從事最簡單的工作,搶占了本土人的大量工作機會,增加失業風險。關鍵是,他們賺了錢未必都在這花,不少錢還要寄回原籍國,典型的“吃里扒外”;
- 聯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的資金,用來處理非法移民的醫療、教育、治安等問題,還有其他大量公共資源被占用,太浪費錢;
- 數量不斷增長的非法移民,給他們帶來的治安挑戰越來越大;
- 非法移民會加劇文化沖突,尤其他們的聚集效應,會將自己與社會隔離開來,產生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和社會排斥,儼然形成了自己的一個小天地;
- 最重要的是,總統是要選舉的,越來越多的非法移民,在選舉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顯著,導致總統以后越來越向他們傾斜以爭取選票。如果我們設想得更極端一點,未來沒準這就成為非法移民的國家了。
非法移民真有那么不堪嗎?
其實還真不是。
- 很多人指責非法移民素質低,犯罪率高。實際情況是,他們很擔心自己被官方注意到,從而遣返回國,所以生活中謹小慎微,定罪率反而低于合法移民,而合法移民又低于本土人。
- 來到這里的非法移民都是年輕的勞動力,有勞動力就能產生更多GDP,還能促進消費,也會繳稅(不過研究表明,他們帶來的正面效益可能不如負面影響大)。
- 非法移民文化水平低一點,從事的是低技能工作。而本土人更傾向于從事高收入工作,雙方在勞動力市場的矛盾沒有想象中那么尖銳。
非法移民問題難在哪?
首先,就像我們上面說的,這些移民起到的作用,正面負面都有,所以說這是一道主觀題,沒有標準答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正因為大家無法達成共識,才導致遲遲沒有人拿出果斷措施。
其次,該國遣返非法移民周期太長,不僅涉及聯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多個有關部門,而且非法移民被遣返前還可以通過聽證會等手段爭取留下的機會。根據2018年的數據,當年有近70萬非法移民等著聽證會,平均要等700天。2011-2020財年間,該國平均每年遣返被逮捕的人不足10萬。按照1260萬非法移民算,哪怕以后沒人來了,也要126年。
再次,在一個兩黨競爭的國家,各項政策反復搖擺是正常的。雙方針對移民的問題,態度也不一致。川川所在的共和黨對移民的態度一貫嚴厲,而對面的民主黨則樂得爭取移民的支持。兩黨莫衷一是,又不肯合作求同存異,再加上輪番上崗導致政策反復變動,很難長期執行。
另外,在各個州、市,對待非法移民的態度也不統一。有像得克薩斯州這樣追隨共和黨步伐,嚴格管控邊境的,也有像加州、紐約這樣為移民提供庇護,甚至為此和聯邦硬剛的。
總結
從縱向來說,該國的非法移民問題是幾百年來發展下來的產物;從橫向來說,這又是聯邦制導致的各地之間以及聯邦和州之間政策的不統一,從而無法形成合力。
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勢必要上下一心,兩黨合作。但這種事,兩百多年來都沒怎么實現過,更別提現在了。除非經歷什么重大事件,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轉折點。至于這次沖突到底夠不夠重大,咱們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