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日本陸上自衛隊在靜岡縣東富士機動區舉行了富士火力演習,這是日本規模最大的實彈訓練之一,約有2000人參與。這次演習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首次通過網絡進行了現場直播,另一個是演習重點展示了升級版12型地對艦導彈系統(12SSM),包括新型導彈發射車的首次公開亮相。
12型地對艦導彈是日本最先進的戰術導彈,射程達1000公里,具有隱身特性,能夠從敵方火力覆蓋范圍外打擊海上艦船和基地。日本此時發射這種遠程導彈,雖然宣稱是為了應對日益增多的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海上活動,增強島嶼防御和反擊能力。但是這種遠程導彈已經超出了本土防御的范圍,超出了日本戰后軍事力量發展的限制,日本這一系列動作折射出其在軍事擴張上的激進姿態,表面上打著“自衛”旗號,實則威脅地區和平穩定,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其實日本此次行動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23財年就開始量產這種導彈系統,計劃在本財年內部署到七個導彈團,覆蓋北海道到沖繩縣的戰略區域。這一部署意圖構成多層防御圈,直接針對我海軍在東海和西太平洋的合法活動。
這次演習中使用的彈藥量驚人,約76.6噸,價值約600萬美元,遠超往年水平,反映出日本在安全預算上的持續膨脹。更引人注意的是,日本自衛隊為解決長期兵員短缺問題,特邀約3800名初中、高中學生及其家長觀演,并通過線上直播擴大影響。這種向青少年兜售軍事理念的做法,凸顯了日本推動軍國主義思想的潛在危險,試圖通過公眾輿論包裝其攻擊性武器升級。
日本展示遠程導彈系統本質上是其軍事戰略轉型的縮影。日本陸上自衛隊正從傳統防御力量轉變為擁有“反擊能力”的進攻性武裝,升級版12SSM導彈就體現了這一轉變。導彈系統采用機動發射車,能快速部署到沿海或島嶼陣地,實戰演練中演示了發射動作,此前已在新島進行過實彈測試。日本官方明確將此歸因于“中國威脅”,但這不過是借機推動軍備競賽的借口。中國一貫主張和平解決爭端,堅持防御性國防政策,日本此舉反而加劇東亞緊張局勢,破壞中日互信。
回顧整個事件,日本富士火力演習的時機和內容都暴露其戰略意圖的雙重性。演習地點靠近富士山,模擬了攔截“入侵島嶼”的場景,同時展示兩棲快速部署旅和V-22魚鷹運輸機等裝備,看似強化防御,實則聚焦遠程打擊。日本聲稱導彈具備隱身能力,不易被雷達發現,意在提升突襲力,這與其和平憲法的精神背道而馳。
總之,日本此次軍演以展示遠程導彈為核心,表面上是年度訓練,實質是向國內外宣示其進攻性軍事能力。我們堅信,維護地區安全的關鍵在于尊重主權和共同發展,而非武力威懾。日本若持續走這條路,不僅損害中日關系,更將動搖亞太穩定基石,日方若要想破壞地區的長治久安,只能是自取滅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