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法院6月9日公布一起典型案例,揭露銀行理財"飛單"黑幕。七旬獨居老人劉某輕信銀行員工推薦,將賣房款投入所謂"高息保本理財",最終血虧99萬元。法院終審認定涉事銀行管理失職,判賠39萬元。
資料圖片。
據(jù)中國消費者報報道,2018年,上海銀行浦三路支行員工陸某利用辦公室電腦,向劉某等20余名退休老人違規(guī)銷售非銀行代銷的私募基金。2019年基金爆雷后,受害人才發(fā)現(xiàn)所謂"保本理財"實為高風險私募產(chǎn)品。監(jiān)管部門調(diào)查顯示,陸某兩年間私售金額超3700萬元,90%受害者為老年人。
于是,受害者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認定銀行存在嚴重管理漏洞,縱容員工在辦公場所長期違規(guī)銷售,未對老年客戶盡到特別提醒義務,以及工作電腦竟成作案工具。
盡管陸某行為不屬職務行為,但銀行因"睜只眼閉只眼"被判承擔近四成責任。此前陸某已被終身禁業(yè),支行被罰50萬元。
針對"飛單"陷阱,法官支招防騙。首先是查編碼,凡是正規(guī)理財產(chǎn)品在"中國理財網(wǎng)"可驗真?zhèn)危黄浯问强促~戶,資金必須轉入銀行托管賬戶,個人賬戶必是騙局;最后是要保留證據(jù),堅持雙錄,保存聊天記錄等電子憑證。
315誠搜網(wǎng)提醒,老年人理財要牢記"三不":不信高息誘惑、不簽模糊合同、不向個人轉賬。遇到銀行員工辦公室私下推銷,請立即撥打12378銀保監(jiān)投訴熱線。
來源 | 315誠搜網(wǎng) 綜合中國消費者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