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瑩 吳思婷
一堵寫滿刺目紅字辱罵語的圍墻,將血脈相連的王家兄弟隔絕了整整四年;一段圍繞母親五萬元存款去向和父親三千元立碑款保管的猜疑,讓花甲之年的手足至親形同陌路。近日,岳陽樓區康王鄉精準運用“群英斷是非”工作法,統籌協調多方力量,高效化解了這場沉積四年的兄弟家庭遺產糾紛。兄弟二人拆除的不只是圍墻,更是橫亙在心底的“心墻”。
猜忌激化,家宅外的“心墻”筑起
矛盾的種子源于家庭財產的紛爭。“母親臨終前明明說那五萬塊在你手里!”弟弟多年來對此深信不疑,認定哥哥私吞了母親遺產。面對質問,哥哥則斬釘截鐵地否認:“絕無此事!”
更讓弟弟難以釋懷的是,父親去世時留下的三千元立碑款,交由哥哥保管后,卻遲遲不見墓碑豎立。日積月累的猜忌與怨氣不斷發酵,弟弟最終采取了極端做法:在兄弟共有的祖宅外砌起一道圍墻,并用醒目的紅漆刷滿侮辱性文字,將家庭矛盾徹底公開化。此舉導致哥哥身心俱疲,無奈求助鄉綜治中心。
多元聯動,“群英”出鞘破困局
鄉綜治中心作為基層矛盾化解的“指揮樞紐”,迅速啟動響應機制,精準調度力量。
以“群英”疏導筑牢情感基礎。中心第一時間分析矛盾焦點,精準調度白湖新村“群英”力量,由村內老黨員、德高望重的鄉賢組成的“群英”調解團火速介入。“群英”們充分發揮地熟、人熟、情況熟的優勢和威望,從“一筆寫不出兩個‘王’字”的血脈親情切入,采取“背靠背”方式,分頭傾聽兄弟倆積壓多年的委屈與訴求,進行深入情感疏導,有效穩定了雙方激烈情緒,為后續依法化解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
以司法專業明晰法律邊界。針對“五萬元之謎”,司法所工作人員立足專業,釋法析理:“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您提及的母親口頭遺言,缺乏書面憑證或其他有效證人證言予以佐證,在法律上難以支持您的訴求。”專業法律意見為調解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以換位思考推動互諒互讓。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巧妙運用“換位思考法”化解僵局。“請您設想,若現在是您哥哥站在這里,堅稱母親生前私下給了您五萬元并要求歸還,您會作何感想?您又能如何證明自己從未收過這筆錢?”這一引導,有力促進了當事人回歸理性。
案結事了,法理情交融化干戈
經過“群英斷是非”工作框架下的多輪疏導,雙方終達成共識。弟弟尊重法律事實,放棄對五萬元存款的追究,承諾限期拆除圍墻、清除侮辱性文字;對于父親留下的三千元立碑款,調解員明確指出哥哥長期未履約確有不妥,哥哥就墓碑款保管未履約一事致歉,雙方協商將三千元平均分配,用于后續共同緬懷父母。至此,這起糾纏四年的家庭糾紛,在“群英斷是非”工作法的柔性疏導與剛性法律支撐下,實現“事心雙解”。
從“對簿圍墻”到“握手言和”,此案的成功化解是康王鄉深化運用“群英斷是非”工作法的生動實踐。通過鄉綜治中心統籌指揮,以多元調解力量織就一張張充滿智慧與溫度的“和合之網”,為維護社會最小單元——家庭的和諧穩定,書寫下溫暖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