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 掘金號
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日本的移居政策,將進入變革期。
前不久才頒布了“全方位管理外國人”的提案。昨日,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又放出了重磅消息:
計劃提高面向外國人企業經營者申請簽證(即經營·管理簽證)的500萬日元資金條件。
日本政府可能突然反應過來,怎么會有那么多明明不符合“老板”“投資者”“創業者”…… 能力和資質的非目標人群大量涌入呢?根源或許在于,對比起其他國家,日本的投資經營簽證太廉價了。
甚至在報道中,毫不避諱地點名了中國人。
不管從哪一年開始算,得益于種種便利,地理上的、文化上的,中國人向來都是定居日本最大的外國人群體,沒有之一。
從十數年前通過技能實習簽、留學簽和工作簽赴日,到如今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就連經營管理簽證的持有,也要數中國人最多。
據統計,截至2024年6月,有超過2萬多名中國人拿到了日本經營管理簽證,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尤其最近兩年,人數激增,中國人的申請比例可以達到7成。
畢竟,從經營管理簽證新設至今已經第10年,注冊費用一直保持在500萬日元沒變,換算成人民幣約為25萬元。
那對于大部分中產以上的家庭來說,這樣的資金要求幾乎是“無門檻”,也不需要語言、年齡、學歷和工作經驗的條件,只要有事業計劃書過關,便可帶著家人移居日本,享受教育和醫療的便利。
似乎沒有比這性價比還高的移民途徑了。
但沒想到,中國移民看似富有,真正想通過投資創業在日本穩打穩扎的人卻寥寥。
現如今,在日本各地濫用經營管理簽證設立公司拿身份的亂象,層出不窮,而且基本都是中國人犯事。東京、大阪、京都等地都是重災區。
比如去年年底,京都有3名中國籍團伙鉆盡空子,共計成立了37家空殼公司,為的便是操縱各個公司賬戶相互轉賬,構成有流水業績的經營假象;
今年5月,大阪一棟寫字樓聚集了49家被登記在冊由中國人設立的公司,可整棟樓終日都不見人影,是否有在實際經營業務也不可知,引起了廣泛熱議。
現下在大阪,超過41%的“民宿公司”都是中國人開的。但多少人是真的在“創業經營”,多少人只是打著經營的幌子,圖個身份帶著家人來享受日本一系列的醫療、教育的優待,卻連流水都是造假的。
日本政府能不急嗎?
正如自民黨的參議員都在國會上說:“不能讓經營管理簽證成為輕松移民日本的捷徑,并且對當地治安和生活環境造成一定不良影響。”
所以說,為什么今年起,日本入管局對經營管理簽證的審核,不管是初次申請還是在留資格續簽,都越發仔細嚴格,審核時間也拉得更長,也和這種一查一個準的非法經營有很大關系。
既然日本不能攔著人來,因為確實需要人來盤活經濟活力。那就唯有拔高資金門檻,像隔壁韓國類似的創業簽證門檻是3億韓元,差不多是3千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48萬元),幾乎是日本的6倍!
日本預計會在今年下半年內開啟討論具體細則,最快明、后兩年的新財年可修訂新規并落地執行。
如果說比較合理的推測,之后關于日本經營、投資、創業這一類的簽證,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呢?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去年有則新聞說:從2025年1月起,日本將無需設立營業場所要求的“創業簽證”適用范圍,擴大至全國,該簽證主要是面向符合日本所需的各項尖端技術領域的海外人才。
而再往前,普通經營管理簽證之上,也有高度人才經管簽證,區別在于高才有打分機制。
由此可見,日本未來對海外人員、人才的招攬制度可能會變為:
一、對于符合條件的,比如年齡、語言能力、學歷背景的,同樣只需較低的資金門檻(比如,高才經管簽的500萬日元)便可申請身份;
二、甚至條件更優質的,完全是符合未來高尖技術領域人才資質的,日本政府也會大開綠燈,包容其“免費創業”和長達兩年的居留。
三、當然也可以技術能力不夠,金幣來湊。比如真正的投資人也有適用的特定高度人才簽證和正在討論中的特區投資者簽證,但少則幾千萬乃至過億日元花費起步。
四、至于“漏洞百出”的普通經營管理簽證,確實該變了。
最為現實有效的做法,真就只能是拔高申請簽證的資金門檻標準了。再也不能不卡花費(發達國家中幾乎最低)、不卡年齡、又不卡背景等“低門檻”,吸引來更多游走在灰色地帶的外國人了。
其實看得出來,日本政府在簽證制度上,早已是步步為營。只是現實的社會亂象,又加快了這一收緊門檻的進程。但長遠來看,是好事,大浪淘金。
別說日本人,就連在日華人只要是循規蹈矩的,都為各種在日本犯事的中國人,一直背負著罵名和讓渡了不少權益。
如果對于那些仍在國內,但有配置身份需求,也打算踏實經營事業移居日本的國人來說,確實需要加快籌備了。
畢竟不知道哪一天,前方的路真就被前人給堵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