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院里情懷之作扎堆。
有終章《碟8》,還有《星際寶貝》和《馴龍高手》 兩部真人版童年回憶連映。
除此之外,另一部 「爺青回」也吸引了魚叔的視線。
那就是時隔15年回歸的《功夫夢:融合之道》。
實不相瞞,魚叔原本拒絕試毒。
因為我還沒從去年《傳說》帶來的震撼里走出去。
「 AI還原27歲成龍 」的畫面在大銀幕看傷害值翻倍,不比直接挨大哥一拳輕多少。
但萬萬沒想到,我還是走進了電影院。
一是因為該片雖然在內地無人問津,但在海外票房還不錯。
上映一周全球票房7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億元。
其中,內地票房剛過400萬人民幣。
二是因為內地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吐槽聲里,提到了另一部電影:
「真人版《雄獅少年2》」
這倆片能有啥關系?難道是抄襲融梗?
如果是同樣的故事,那么論口碑,這一次內娛無疑吊打好萊塢。
到底啥情況,來瞅瞅——
《功夫夢:融合之道 》
Karate Kid: Legends
影片開場沒多久,魚叔就明白了網上為啥這么說。
所謂的 「真人版《雄獅少年2》」,首先因為二者題材都是功夫電影。
其次就是,兩部電影大到故事線,小到情節,相似度都很高。
都是有個人困境的男主角,遇到了堅強積極的女主角。
得知女孩家被反派盯上,經濟狀況堪憂資不抵債。
于是男主角不僅用功夫暫時替女孩家解決了騷擾危機。
還準備參加一場武術比賽,與不講武德的反派拳腳對抗。
既獲得獎金以解女孩家燃眉之急,也為自己贏得尊重。
男主角的個人困境,也因這場比賽獲得緩解。
甚至,兩位男主角在最終對戰里的制勝方法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融合之道。
《雄獅少年2》里,阿娟在擂臺上將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結合。
《功夫夢2》里,男主李峰(王班 飾)為贏得比賽 同時練習功夫與空手道。
上場前,李峰系上一條印有樹木圖騰的頭帶。
寓意功夫與空手道 「 同宗同源,同氣連枝 」。
阿娟的擂臺上,意念中也出現了一棵雙生樹。
上海玉蘭如雪落下,廣州的木棉怒火盛放。
還有,男主角贏得比賽后都有伸手示好,也都被對方借此反擊。
除了愛情線之外的 各種橋段,基本一一對應。
不過,要說抄襲借鑒,那確實不至于。
因為《雄獅少年2》本身也是在類型片敘事模板之上致敬了一大批經典功夫片,其中就有 成龍的一系列代表作。
比如學拳先練挨打的教學理念,就明顯來自《醉拳》。
說白了,不是《功夫夢2》像《雄獅少年2》,而是他們都像成龍功夫片。
那么問題來了,同樣是功夫片版 「拼好飯」。
就口碑而言,《雄獅》的致敬,怎么比成龍自己致敬自己的效果還好?
是71歲的大哥打不動了?還是觀眾不夠愛了?
其實一切都沒變,只是《功夫夢》差了一口氣。
全練筋骨皮了,內里一片虛。
《功夫夢1》中氣的教學。繁體「氣」,誰敢說是「屎」我會翻臉!
說來玄乎,放在電影里其實就是一個相關的問題:
為何而戰。
只要理由足夠充分,再俗套的出拳依舊可以熱血可以燃。
《功夫夢:融合之道》給了主角李峰四個戰斗的理由:家庭、尊嚴、傳統、傳承。
可惜, 愣是一個都沒站住腳。
李峰與哥哥同樣熱愛武術,在舅舅韓師傅(成龍 飾) 的武校學武。
哥哥在一場武術賽事奪冠后,被報復致死。
目睹一切的李峰,從此陷入巨大創傷。
傷心的母親想讓僅剩的兒子遠離功夫,從北京搬家到紐約。
顯然,李峰要為了走出陰影,修復家庭而出拳。
到了紐約之后,李峰結識了善意的好友米婭。
兩人暗生情愫,卻遭到了米婭前男友的霸凌與報復。
對方是五次街頭空手道大賽的冠軍,并將在不久后繼續衛冕。
如此,李峰為了尊嚴與愛人,也必須出手。
其他感覺也無需多介紹,AI型劇本大家看了太多次。
個人與環境困境之外,李峰很快也與米婭產生誤會。
眼見對方家的披薩店被追債人奪走,并將米婭父親打成重傷而束手無策。
緊接著韓師傅空降紐約,拯救徒弟。
還帶來了另一位重量級導師,初代《功夫夢》主角丹尼爾(拉爾夫·馬基奧 飾)。
雙師合力教學,打造新的功夫小子。
但,這些理由看似充分,在電影里卻偷懶到只用臺詞呈現。
人物內心的變化與成長,完全看不到。
比如李峰參加比賽贏得家人諒解,靠的是韓師傅的嘴炮。
愛情的建立和重歸于好,也毫無邏輯。
米婭與李峰的交情,明明只是店主女兒與顧客,以及只見過一面的同學。
突然就趕進度一樣開始約會,感情升溫,出現矛盾了。
最重要的是,李峰對于功夫的感情刻畫也基本沒有。
他自小熱愛功夫,但因陰影和母親的禁令無法出手。
按理說,出手也會有所遲疑。
但片子里,李峰到處在打架,沒覺得有什么糾結。
孤注一擲參加比賽,也看不出他重拾功夫熱愛的表現。
訓練過程又是起床困難,又是抱怨,又是談戀愛。
沒看到為何而戰,只有愛戰不戰。
如此,單靠降級的腿腳展示,和情懷漸滅的陣容,自然無法支撐口碑。
何況你腿腳都還亂糟糟的,看完都不知道融合難點所在。
作為對比,《雄獅》還真就贏在這些地方。
一樣是 家庭、尊嚴、傳統、傳承的困境配置。
阿娟背負的是父親的天價醫藥費、與小雨之間懸殊的出身經歷、一蹶不振的狗頭師父、還有一個怎么看都不可能戰勝的對手。
甚至,一度打垮阿娟和拳館的不是單純的比賽,而是比賽外的東西。
階級不公、資本操作、生活重擔......簡直無力還手。
絕望到所有人都說,這原本就是一場贏不了的比賽。
既然如此,那又為何而戰呢?
為一口氣。
必敗之人,不一定是技低一籌的人,卻一定是沒有心氣的人。
所以最后一戰的擂臺上,阿娟并不為贏。
而是打爛對方的石灰拳套,讓世界看到這不公的本質。
在人物一次次的肘擊動作里,嘈雜消弭,道心歸位,雄獅覺醒。
氣順,出拳自然神。
哪怕不跟《雄獅》相比,《功夫夢》在成龍作品序列里也顯得心氣全無。
客串級別的出場時間,沒有任何縱深空間的表演,淺嘗輒止的功夫展示,都決定了這部電影終究又是一部「詐騙大片」。
比起《醉拳》系列 「 形醉意不醉 」的術,和守護個人與民族尊嚴的道;
《警察故事》系列,個人與體系、小人物與特權之間博弈的暗藏主題;
《A計劃》中涉及的殖民背景,和不公對待......
都是在驚險功夫部分和搞笑部分外,讓人感覺到 「心氣」所在的作品。
不說這些巔峰之作,哪怕是15年的《功夫夢1》,故事不變只是地點人物鏡像。
也算在「為何而戰」這一點上,把故事講明白了。
韓師傅和小帕克是為了戰勝他們各自的恐懼才結成師徒,相伴治愈。
命運會分配給你強大的對手,可能是一個人,一段經歷,一種疾病......
如果不想繼續被恐懼折磨,就要出拳。
在那之前,一次次的功夫訓練不過是心性的磨煉與平靜的時間。
對比這些,成龍如今的作品,似乎已經讓人看不懂其為何而戰了。
2010年《功夫夢》成為票房黑馬,約2.8億元投資,斬獲全球超25億人民幣票房。
自此之后,大哥幾乎年年爛片,只有2017年一部《英倫對決》尚可。
十五年來的作品平均大約只有5分。
喊其退休的聲音也不在少數。
功夫片的沒落確有其因,但成龍本人是不是還愿意再戰也是一個問題。
《功夫夢2》相關采訪里似乎出現了一個答案。
他說,現在這個世界最需要的是愛心,不是武力。
功夫要變,要多樣,要融合。
要向世界證明,你們有的我都有,中國文化才是后來之師。
但他沒說,下一步呢?
什么才是中國文化呢?
其實還是那三個字:一口氣。
李小龍在1971年的采訪 里,其實同樣提到了融合的問題。
水能變成任何形狀而無折損,所以君子不器。
招式不拘泥派別,所以萬物可截拳都能為我所用。
然而,控制、改變、融合、靜置,武術乃至一切體術的根本,都是為了自我表達。
即一個人的身體,是TA的政治。
如果沒有可表達的東西,精神文化空虛一片,功夫便就只剩下花拳繡腿。
無道可傳,所謂的融合也只能淪為形式的拼貼。
好萊塢的空心功夫片,到底還算不算功夫片的傳承,魚叔一時說不清。
但難忍感慨的是——
真正的傳說從不湮滅,但有的《傳說》要不就算了。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助理編輯:白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