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只是在我們在譴責蛇忘恩負義時,更應反思的是,農夫的盲目善意。
是啊,我們都應該要明白,善良從來不是無條件的自我犧牲,而是一場智慧與溫度并存的修行。正如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好:““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當。”
總之,就是我們可以善良,但是不能夠無底線的善良,如果善良無底線了,那么善良也就一文不值了。
就好像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中最溫暖的光芒,它就如春日的微風一樣,能夠拂去世間的冷漠、如冬日的暖陽,驅散心靈的陰霾。
只是我們要清楚的明白,善良如果失去了底線做支撐,那就好像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僅難以長久滋養他人,還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所以,我們可以善良,但不能沒有底線,唯有帶著鋒芒的善良,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堅守本心,也才能夠傳遞真正的溫暖與力量。
就好像是東野圭吾筆下的《解憂雜貨店》浪矢爺爺,雖然他熱心解答陌生人的煩惱,但他始終堅持不替對方做決定,而是引導求助者傾聽內心的聲音。
這種有原則的善良,不僅僅給予了他人溫暖,也又避免了自己過度干涉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風險。
確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老好人” 現象也屢見不鮮,在不同場景中也在不同程度的不斷上演。就比如在工作中,有的人因不懂拒絕,逐漸成為同事眼中的 “有求必應貼”。
同事一句 “我最近太忙了”,便默默接過對方手頭的報表、策劃案,熬夜加班修改,甚至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只是,對于這樣的幫助,可能在最開始的時候還能夠得到一句“謝謝”,等時間一長就會把這0些事情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長此以往,得到的只能夠是對方的肆無忌憚,因為這些看似是善良的舉動,實則是放棄底線的妥協。而沒有底線的你,就會成為他人利用的弱點。
就好心理學中的有這樣一個術語叫作 “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 它就在告訴我們:當一個人一次次降低底線,他人的要求便會像潮水般不斷上漲,直到將自己淹沒。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其實也屢見不鮮。有的人就是因為過度善良,對于他人的不合理請求說不了“不”,最終消耗自己的精力與時間,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委屈自己去滿足別人。
這些沒有底線的善良,不僅讓自己陷入困境,也縱容了他人的不良行為,也使善良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事實也是如此,只有守住原則和底線,善良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因此,當我們面對不合理的要求時,我們就要學會說“不”。
正如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好:“活得要有尊嚴,愛得要有骨氣,做人要有原則,做事要有底線。唯有如此,才能稱之為人,才能去愛別人,才能去做自己。”
所以說,有底線的善良,不僅僅是一種智慧,也是對自我的尊重與保護。事實也在告訴我們,只有有底線的善良,才能用恰當的方式去幫助他人、維護自己的權益。
總之,在我們的人生中,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不妨先問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這是否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是否違背了我的原則?
如果既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又違背了自己的原則,對于這樣的事情,我們就應該直截了當的選擇不做。
當然,我們也要清楚,善良是人生的底色,而原則和底線則是這底色上的筋骨。我們可以善良,但不能沒有底線。愿我們都能做一個有底線的善良人 。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