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說到,廣西憑著東門桉樹示范林項目,已經全面掌握了品種選育、苗木生產、速豐栽培等核心技術,按照很多人理解,廣西馬上就能大干快上,即刻賺錢。
事實,并非如此。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從來不會一蹴而就的,更何況是漂洋過海而來的桉樹,認識它、接受它同樣也需要過程。
雖然我國土地遼闊,但資源并不豐富,特別是森林資源短缺,且由于長期過度采伐,引發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1998年長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災引起高層重視,迅速啟動了包括東北林區在內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天保工程”的實施,調減了天然林采伐,使得木材產量不斷減少,而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崛起,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尖銳的供求關系、巨大的需求缺口,國家不得不花費巨量的外匯從國外進口木材,木材供給問題已由一般的經濟問題,逐步演變為資源的戰略問題,隨著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對國家木材安全構成了威脅。
這個時候,國家啟動了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
廣西有著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充足的土地資源,并在速生豐產林種植方面具有成熟的技術和成功的經驗,理所當然名列其中,廣西林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2002年4月,廣西出臺了《關于加快我區速生豐產林發展的意見》,利用良好的雨熱條件,鼓勵發展速生豐產林。
《意見》提出,計劃在5年之內,通過荒山荒地造林、跡地更新、低產林改造、退耕還林等方式新造速生豐產林1000萬畝,樹種主要選擇了速生桉、速生相思、良種松,以及紅椎、西南樺、任豆樹、柚木、擬赤楊等。
解讀這個《意見》,我們發現廣西并無發展桉樹單一樹種之意,并非某些人想像的那樣,而是多個樹種并舉,但實踐發現馬占相思不耐寒、松樹周期長,而桉樹適應性更強、成林成材更快、木材用途更廣,桉樹“脫穎而出”,很快就成為造林的首選樹種。
事實上,廣西桉樹的起步并不順利。
那個時候,很多人對桉樹認識和認知不多,對這一國外引進的的樹種感到無所適從,沒有看到其市場潛力、發展前景,更何況曾有過引種濕地松、加勒比松的教訓,普遍持著懷疑、觀望態度,甚至批評、批判,還強烈抵制。
就在局面難以打開的當口,先知先覺的區直13家國有林場挺身而出,充當了打頭陣、當先鋒、做示范的角色。
他們不僅有著人才、技術、管理優勢,而且還有著巨大的資金、渠道優勢,不僅在場內種植桉樹100多萬畝,還在各地組建了造林部、營林公司,以承包或租賃集體林地等形式,在場外輻射造林300多萬畝,成效斐然,妥妥地站在桉樹金字塔的塔尖。
2003年6月,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支持發展非公有制林業,而廣西也先后曾經出臺了桉樹和相思苗木免費、減半征收育林基金、優先安排采伐指標、造林補貼、造林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
在鼓勵政策的引領和賺錢效應的吸引之下,醒悟過來的農民紛紛上山種樹,天生敏銳的個體老板、私營企業,本性逐利的外資企業也積極投入其中,甚至就連公職人員一度也披掛上陣……
廣西種植桉樹獲得了空前成功,從2000年的約250萬畝起步,到了2010年,種植面積達到了1850萬畝,第一次超過廣東省,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譜寫了屬于廣西桉樹的“黃金10年”!
何謂“黃金10年”?
2002年至2012年,廣西桉樹的整個行業都在不斷向上增長,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能獲益,都能賺到錢。我真的見到過他們怎么大把大把地掙錢的,有的才剛剛種下樹苗,不到半年就有人上門求購,有的不愿意自己費心費力管理,也有人代管,坐享分紅……
因為那些年租賃林地談判簡單容易,租金還便宜,每畝僅有5塊、8塊,最高也不超過10元,而且用工成本低、肥料價格也不高,“投入1塊錢掙3塊錢”,這樣的暴利哪個行業有?難怪成就了很多人“種桉樹發大財”的美夢。
這段堪稱奇跡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用“瘋狂”來形容,難怪有人形容“廣西桉樹走過的路都不長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