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的湘西》(第2版)15.烹飪的補課
15.烹飪的補課
初到中原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懷揣著對新生活的憧憬與不安,開啟了邊工作學習、邊摸索生活技能的旅程。
區政府辦公室的同事們熱情似火,在他們毫無保留的悉心教導下,我從生疏到熟練,慢慢解鎖一道道美味佳肴的密碼,學會了做番茄炒雞蛋,茄子燒肉,油煎鱖魚等,也學會了做各種羹湯。
記得學習做菜的日子,每一次嘗試都充滿挑戰與驚喜。番茄炒雞蛋的酸甜碰撞,蛋液在鍋中舒展成云朵般的模樣。茄子燒肉的醇厚綿密,吸飽湯汁的茄子軟糯得讓味覺陶醉。油煎鱖魚的金黃酥脆,在油鍋里滋滋作響,仿佛奏響歡快的樂章。
在一次次翻炒與調味中,我不僅學會了烹飪這些美味,還掌握了各類羹湯的制作精髓。
湘西家鄉,山清水秀,溪多河多,數不清的大小魚兒在清澈的溪水中游弋,它們是大自然慷慨的饋贈。外鄉人總是羨慕我們得天獨厚的資源,戲說即便鍋已架在火上,現去河里撈條魚來烹飪也絲毫不耽誤美味的誕生。
我特別喜歡游泳,雖然有點纖瘦,橫渡大江卻不在話下,自小對魚情有獨鐘,然而在湘西,鮮少下廚,很少自己做飯,做魚是到了中原才學會的。
對烹飪的熱愛促使我將心得訴諸筆端,于是一篇名為《我的拿手菜》的散文登上了報紙。文章詳細記錄了煎魚的全過程,看似是分享烹飪技巧,實則是將那段學習成長的時光娓娓道來,現學現“秀” :
踏入熙熙攘攘的市場,琳瑯滿目的食材間,挑選一條一斤左右的魚。鯉魚肥美、草魚鮮嫩,看你的喜好,來決定購買了。
若家中沒有調料,就要順便買一些了。辛辣生姜、清香小蔥、艷麗的紅辣椒,都是不可或缺的。
把魚洗干凈,利刃劃開魚腹。清洗干凈魚的腹腔,黑膜務必去除干凈,那是腥味的源頭。在魚的兩側刈上花刀,這樣可以容易讓調料更好地滲入魚肉,增添風味。
在魚身內外均勻地抹上一層咸鹽,置于盤中,搭配上姜絲、拍扁的蒜瓣、干辣椒絲以及蔥段。
下鍋啦。切記不可直接下魚,先將花椒、辣椒等香料以及魚盤中的所有配料倒入熱油之中。火不能太大,小火慢炸,喚醒它們,讓香氣一點點釋放,要時刻留意,紅辣椒不能炸黑了,那就不好了。注意配料炸到六成黃,散發出濃郁的香氣,用漏勺將它們撈出,后續再登場。
煎魚。這個環節至關重要,油溫只需六成熱,讓它滑進鍋中。翻魚時要全神貫注,手法輕柔,不小心弄斷魚身,更不能弄碎,那就破壞了這道美味的完整性。
煎至魚身兩面微黃,往鍋里加一小碗水。飯店里用高湯,家中沒有,就加水吧。加入黃酒和醬油,再放入先前炸好的配料,添加一大勺豆瓣醬或是黃醬,鍋中色彩瞬間豐富起來。
好了,煮。記住,無需放鹽,即使你特別渴望咸味,特想放鹽,也是少許少許,一定要少。點綴而已,切莫貪多。
手持湯勺,不停地將鍋中的湯汁澆在魚身上,讓每一寸魚肉都能均勻受熱,吸收湯汁的精華滋味。
待魚肉熟透,盛出裝盤。鍋里還有一些湯汁,加入適量的糖和醋,調配一碗水淀粉,開大火迅速攪拌。湯汁逐漸變得濃稠,如絲綢般順滑,便起鍋將其澆在魚身上,湯汁的量要恰到好處,不多不少,為這道菜畫上完美的句號。
最后,撒上細碎的小蔥末,翠綠的蔥花為金黃的魚身增添一抹清新,色香味俱全的紅燒魚大功告成。
端上餐桌,見哥說好吃,兒子任由之也說好吃,我很有成就感。當然,我不甘于做一個主婦,要在工作上做出一個不平凡的自己。
在工作中,我始終懷揣著熱忱與執著,不斷挑戰自我。撰寫的論文榮獲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組織的青少年讀書活動,以創新的形式和較大的影響力,獲得國家總書店的嘉獎,為家鄉湘西電視臺組織的“中原掠影”系列節目廣受好評,中原的省電視臺對我的工作進行專題報道,更多人看到了我的努力與成果,所居住的社區更是給予高度認可,授予我“慈愛”榮譽……
看著見哥在文學領域碩果累累,出版了很多著作,兒子年紀輕輕便在異國他鄉嶄露頭角,成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歐亞總部的中層經理,我也很欣慰。
《娟娟的湘西》
上集 難忘故地
中集 湘西掠影
下集 古寨史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