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血型不僅關乎輸血安全,更是一張隱藏的“健康風險地圖”
近年多項研究揭示:A型血人群的中風風險顯著高于其他血型,而O型和B型血則在心血管疾病中展現出獨特優勢。
1
—The First—
血型是如何影響健康的?
血型,其實就是我們血液中的標志物(抗原)分類,就像給血液貼上了身份標簽,這些標簽可出現在紅細胞表面,也可存在于白細胞或血小板上。
目前已經發現了43種不同的血型,最常見的是ABO血型系統。其主要根據紅細胞表面有沒有“A”或“B”這兩種抗原標志物來分的。
只有A的是A型血;只有B的是B型血;兩種都有的是AB型血;兩種都沒有的就是O型血。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O型血的人最多,大約占三分之一(34.18%),其次是A型(28.72%)、B型(28.19%),AB型的人最少,只占不到一成(8.91%)。
近年來,有不少研究發現,血型可能通過影響凝血功能、炎癥水平或腸道菌群等途徑,間接關聯某些疾病風險,但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明確。
2
—The Second—
為什么A型血中風風險更高?
1
血栓形成傾向更強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對48項研究的薈萃分析(覆蓋1.7萬中風患者)發現:A型血人群在60歲前發生中風的風險比其他血型高16%,而O型血風險低12%。
其核心原因在于凝血系統的差異。
一是凝血因子水平更高,A型血攜帶的第八因子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濃度顯著提升,這些蛋白質促進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
二是血小板黏附率更高,A型血偏頭痛患者的血小板黏附率明顯超標,加速血栓形成。
2
血管損傷更明顯
浙江大學醫學院對12萬人的研究發現:A型血人群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率比O型血高22%,且斑塊更不穩定。
高血壓患者中,A型血者血管舒張功能普遍較差,內皮損傷加劇了腦部供血障礙。
3
生活方式疊加風險
A型血對不良生活習慣的“耐受力”更低
相同高脂飲食后,其血脂升幅和持續時間遠超其他血型。
若疊加吸煙、久坐等因素,中風風險將進一步放大。
3
—The Third—
O、B型血“天然抗血栓”
O型血凝血功能較弱,血小板聚集度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較低,深靜脈血栓風險比非O型血低31%。
同時,O型血人的大腦灰白質含量較高,不僅降低老年癡呆風險,還提升了腦血管的韌性,對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統腫瘤的耐受力較強。
而B型血是疾病風險最低的血型
多項研究將B型血列為“最健康血型”,癌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較低,而且免疫系統活力較強,對抗細菌能力十分突出。
4
—The Fourth—
A型血的人一定會中風?
血型如同基因賦予我們的“健康預警系統”,但了解風險≠注定患病。浙江大學研究強調:“A型血是風險因素之一,而非決定因素”。
真正主宰健康的,仍是日常防護。
一
控制基礎病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是中風的核心風險因素
除了按醫囑用藥,還要定期監測血壓、血糖。
每年體檢篩查頸動脈斑塊、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
二
飲食少肥甘,重清化
忌肥甘厚味,防痰濕內生;夏季需兼顧解暑與避寒。
避免生冷冰飲,防寒邪閉阻經脈。
限制高鹽飲食,每日鹽攝入<5g。
三
動靜結合,疏通氣機
久坐致氣血不暢,情志不舒則肝郁化火,均易誘發中風。
避開正午高溫,每日30分鐘運動,促進氣血流通,改善代謝,非常推薦八段錦和太極拳。
避免大怒、抑郁,可通過冥想或園藝活動靜心養性。
平時可按壓百會穴(頭頂正中)緩解緊張,配合合谷穴(手背虎口)疏肝理氣。
預防中風的關鍵在于“調和陰陽,流通氣血”。
通過飲食忌口、經絡疏導、情志調攝,將風險化解于未然。
若已出現“三高”或先兆癥狀,請找醫生問診,結合西醫體檢與中藥/針灸干預,實現“既病防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