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曜影醫療發布了一款AI家庭醫生產品。基于大語言模型技術,該AI家庭醫生可24小時為用戶提供智能圖文對話、多輪交互以及個性化的健康建議,功能涵蓋智能問診、健康狀況評估、藥物咨詢及體檢報告解讀等多個方面。
曜影醫療2016年成立,始終堅持“全科+專科”的服務模式,已組建了數百人的醫療團隊,形成了9家門診和1家醫院的長三角連鎖布局,為各年齡段人群提供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通過AI家庭醫生產品,與線下醫療團隊的無縫銜接,曜影醫療實現了“AI智能體+真人醫生”的雙軌服務。這使得曜影醫療的AI家庭醫生,有別于市面上純粹的“AI+醫療”產品。
曜影醫療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心血管內科主任史浩穎表示,“醫療服務的本質是信任與責任。我們始終堅持‘值得信賴’(trustworthy)的原則,將AI技術與醫生專業判斷有機結合,為患者提供既高效又安全的醫療服務體驗。這種平衡正是曜影醫療AI家庭醫生智能體的獨特價值所在。”
瞄準家庭健康管理痛點,AI技術賦能醫療服務升級
曜影醫療的客戶群主要是商業保險和自費人群,超過50%的客戶來自商業保險渠道。成立9年,曜影醫療服務了患者超百萬人次。在與這些患者接觸的過程中,史浩穎發現,大家都渴望擁有一位值得信賴、水平卓越的家庭醫生,能隨時照顧全家人的健康。“真正的健康管理應該是‘預防+診療’的結合,而非等到生病才就醫。”史浩穎說道。
但現實中,每個家庭很難配置到優秀的家庭醫生。難點包括可及性受限、資源分配不均、信任度缺失等。
史浩穎解釋,一方面優質醫療資源的獲取存在明顯差異。另一方面醫生也無法24小時在線,提供支持。此外,傳統的電子醫生,缺乏對患者個體信息的了解,患者也很難對其建立信任關系。
大模型的發展,為家庭醫生的發展提供了新可能。2024年,曜影醫療團隊看到了AI的發展,覺得這是未來的趨勢。一位兒科醫生對史浩穎說,“未來不跟上AI步伐,可能會被淘汰。”
在學習和探索中,曜影醫療團隊發現,AI技術不僅能降本增效,還能創新模式,打造AI家庭醫生。“曜影醫療的價值在于將醫療專業與優質服務相結合。而AI的加入,將通過更豐富的信息和數據,進一步賦能我們的醫療服務。”史浩穎說道。
打造AI家庭醫生要解決兩個關鍵點,一是保證其具備較專業的醫療知識,能給出有效建議。二是能系統掌控多項患者數據,形成個人和家庭健康檔案。
其中面臨的巨大挑戰是,如何確保AI足夠可靠?
“哪怕10個建議中有9個正確,僅有1個錯誤,也是不允許的——健康問題沒有試錯的余地。”史浩穎團隊思考,能否復制全科主任、兒科主任的專業能力,將曜影醫療優質的醫療資源更廣泛地分享出去。
"AI+真人醫生"雙軌模式,筑牢醫療服務可靠性防線
如何克服AI幻覺,是行業的一大挑戰。尤其是涉及到患者健康的醫療行業,更不容有失。
為此,曜影醫療選擇與上海市人工智能實驗室合作,充分發揮各方優勢,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提供算法支持,而曜影醫療自身的醫療團隊則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深度參與業務邏輯設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領軍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成宇教授表示,曜影醫療AI家庭醫生在降低AI幻覺率方面,主要采取兩項技術措施:一是通過意圖識別,提前分析解決與用戶不相關或有噪音的問題;二是將病人最相關信息與模型回答結合,以此有效降低幻覺率。未來將結合更多多模態數據、病人個性化數據進行二次開發,降低幻覺。
曜影醫療積累的結構化醫療數據資源,也成為公司打造AI家庭醫生的一大優勢。
曜影醫療從成立起堅持“全科+專科”的模式,構建了一支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眼科、骨科、口腔科等多個專科,以及全科醫生在內的綜合性醫療服務團隊。在家庭健康服務中,全科和兒科醫生則是真正“守門人”。從預防到治療,從體檢到診療,曜影醫療組建了一支由160多位全職醫生和200多位兼職專家組成的強大團隊。
此外,曜影醫療有包括病史記錄、影像檢查、實驗室、院外可穿戴設備檢測等數據,形成了院內病史+穿戴設備+體檢報告的結構化數據庫。這些數據,能訓練AI對用戶進行專業、個性化的服務。
最關鍵的是,為了保障AI家庭醫生的可靠性,曜影醫療實行“AI+真人醫生”雙軌服務模式,AI只提供初步判斷,最終決策權掌握在專業醫生手中。而當AI判斷需線下會診時,曜影醫療也能自動匹配專科醫生和急診團隊,做到線上線下醫療服務無縫銜接。
“假設健康問題是張試卷,AI現在是75分,未來將往80分努力,現階段剩下的25分,我們的解決方案是真人醫生。”曜影醫療數字研發部負責人陳峰說道。
由強大的真人醫生團隊把控AI的回答,更具可靠性。上海曜影醫院門診部主任嚴軼文表示,她會利用工作間隙,隨時檢查AI家庭醫生與患者的交流情況,如果有需要補充的,迅速補充。不少患者向她反饋,根本看不出是AI在作答。
多場景賦能:從效率提升到醫療生態重構
通過AI復制高水平醫生的診療思路,AI家庭醫生有望將優質醫療經驗覆蓋更多人群,緩解醫療資源不均衡的問題,為患者和醫生帶來便利。
用戶層面,通過AI家庭醫生,用戶可以隨時獲取專業的醫療建議。當深夜孩子突發不適、老人凌晨身體抱恙,AI都能在1分鐘內基于患者健康檔案,提供個性化解答。
“用戶不用總是直接聯系醫生,可以先咨詢AI家庭醫生獲取初步建議。AI家庭醫生背后支持的,是整個急診團隊、護士團隊和醫療助理在內的完整醫療體系,能確保用戶隨時獲得專業、高效的健康服務。”史浩穎說道。
AI家庭醫生能處理常規咨詢、整理病史資料,讓醫生從重復、繁雜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復雜病例診斷、治療方案制定等核心工作中。嚴軼文醫生表示,原來寫一個詳細病史要花5分鐘,現在通過AI,1分鐘就解決了。病人沒有變少,但是醫生有了更多空閑時間。
史浩穎認為,AI家庭醫生也能減輕社區醫生的負擔。依托AI家庭醫生提供的數據,一位社區醫生能管理1000位病人。
“AI家庭醫生是一個入口,真正的醫療之后會和更多專科結合,我們未來會把全科+專科的體系,融入到智能體中。”史浩穎總結。下一步,曜影醫療將探索如何將被動式的AI家庭醫生,轉換為主動式的AI智能體,主動向患者做出警示。目前,曜影醫療也逐步將AI接入慢病管理系統中。
長期來看,AI在醫療領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曜影醫療計劃沿著三條路徑拓展。
一是拓展服務領域,從全科醫療逐步延伸至各個專科領域,打造全科與專科無縫協作的智能醫療生態。
二是數字療法突破。史浩穎相信,AI醫療的終極形態是“DigitalTherapeutics”(數字療法),AI醫療不會止步于提供健康建議,而將深入治療領域,實現個性化精準治療方案的智能生成與監測。目前,曜影醫療仍在探索中。
三是將AI與臨床深度整合,形成“人機協作”的新型醫療模式,將醫療服務效能提升到新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