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隨著夏天的到來,一生愛美的中國女人們又開啟了一年一度的防曬大業。近日央視《財經調查》節目曝光了部分防曬衣不符合國家標準,根本無法阻擋紫外線的問題。“不防曬的防曬衣”迅速引起網友廣泛的討論。
對于消費者來說,為了避免買到三無防曬衣,大品牌自然是首要選擇。防曬衣灰產鏈條的整頓,受益的肯定是頭部企業,例如大名鼎鼎的蕉下。本月初,蕉下正式進軍泰國,開出了首家門店,進一步發展東南亞市場。
女性經濟的覺醒,熱浪滾滾的高溫,讓防曬賽道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商機,蕉下的商業版圖也越做越大。不過當賽道變得擁擠,蕉下的防曬生意盡管蒸蒸日上,但想要繼續保持優勢并非易事。
爆紅之后是焦慮
自古中國有句老話“一白遮百丑”,以白為美向來是女子的終身追求。2012年還在香港理工大學讀書的馬龍毅然輟學,拉上了老鄉林澤一起創業。2013年蕉下品牌在杭州創立,專注女性“硬防曬”市場。
首款產品雙層小黑傘一經發售便成了爆款單品,當年銷量超過10萬把。僅憑這一款產品,蕉下在防曬領域成功出圈。2018年618期間,蕉下在天貓平臺的銷售額一舉超過老牌企業天堂傘,拿下傘具品類冠軍。
要知道天堂傘在中國傘業市場連續十幾年穩居頭把交椅,蕉下僅用了5年時間就把老大哥拉下了寶座,可見其成長速度有多快。在防曬傘領域取得重大成功后,蕉下乘勝追擊又推出了防曬衣、防曬口罩、太陽鏡等一系列產品,細化防曬業態。
隨著蕉下成為職場白領女性標配,資本也拋來了橄欖枝。2015年收獲紅杉資本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2016年以后又相繼贏得基石、蜂巧、華興三家VC機構的青睞。
完成股權融資后,2022年4月蕉下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開始沖擊資本市場,外界終于一窺蕉下的真實情況。2019—2021年,營收由3.85億元增長至24.07億元,復合增速高達150.04%
然而如此迅猛的增速并沒有打動港股市場,半年后招股書失效,同年10月蕉下再次更新招股書,結果還是以失效告終,自此資本之路便沒有了下文。
蕉下的折戟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從時間上看,2022年港股市場受大環境影響投資趨于謹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二級市場并不太看好蕉下的防曬故事。
近些年防曬市場確實火爆異常,僅防曬服飾賽道就有望達到千億規模。據灼識咨詢數據,按零售額計,2021年蕉下在防曬服飾賽道以5%的市占率位居國內第一。
可以看出蕉下已經跑出了規模,但是服飾這類硬防曬產品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市場不透明非常混亂。而且隨著賽道熱度的攀升,優衣庫、安踏、波司登、京東京造、網易嚴選等一大批企業相繼入局,蕉下的防曬生意將會越來越難做。
換而言之,雖然營收實現了三位數增長,但蕉下并沒有展現出足夠強的護城河,你能做的遮陽傘、防曬衣,別的品牌也能推出同類型的產品,甚至價格還會更低。產品沒有技術壁壘,自然沒有投資的價值。況且資本市場最看重盈利,蕉下吸金神速,但造血能力確實不強。
重營銷下錢難賺
產品能被消費者接受喜歡,說明品牌構建相當成功。蕉下的爆火,一方面精準洞察到了物理防曬市場的需求,提前搶占了先機;另一方面在于會種草、懂營銷,拿捏住了年輕人的“流量密碼”。
早在2014年,蕉下就選擇和知名影星楊冪合作,為banana小黑傘宣傳。借用楊冪的高人氣,蕉下逐漸被許多粉絲熟知。嘗到明星營銷的甜頭后,又請來迪麗熱巴、周杰倫、陳喬恩、唐嫣、陳偉霆等一眾當紅明星為其站臺。
除此之外,和數百名時尚達人合作,在微博、小紅書、知乎、抖音等新媒體上種草,鋪天蓋地的廣告讓蕉下快速出圈,銷量與日俱增,但相應的重營銷也拖累了盈利能力。
據招股書數據,2019—2021年蕉下的綜合毛利率由50%提升至59.1%,近六成的毛利率已然非常不錯。然而報告期內營收總計近36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累計卻只有1.95億元,凈利率不足6%。
這是什么概念呢?像李寧、探路者等服裝企業的凈利率大都在10%~15%,安踏稍微好一些,能達到20%以上。當然蕉下除了防曬服飾還有其他產品,這樣對比有失偏頗。
那么再看一下哪些行業凈利率低于6%呢?我們所熟悉的建筑陶瓷、汽車制造、大型商超都是。這些行業要么屬于傳統賽道競爭激烈,要么人力成本占比高。作為一個走輕資產的時尚品牌,蕉下顯然并不在此列。
造成凈利率如此低的原因,就在于蕉下超高的營銷費用。2019—2021年其分銷及銷售費用分別為1.25億元、3.23億元和11.04億元,占收入比例從32.4%上升至45.9%。
不難發現,蕉下的發展模式其實和完美日記、花西子等“網紅”化妝品牌非常類似,有點科技含量但并不高,全靠明星達人種草營銷。在此模式下,即使營收猛如虎,利潤卻像只病貓。而且隨著規模不斷擴大,重營銷反倒可能成為發展的枷鎖。
首先,蕉下走的是時尚精致路線,給外界營造的是高質高價的形象。然而據招股書披露,蕉下并沒有自主工廠,產品由代工廠生產。當銷量激增,很難保證品控問題。
例如有網友就曾抱怨購買的79元防曬口罩洗了幾次就不能用了;近200塊的小黑傘也不如宣傳的那樣好,質量參差不齊。廣告宣傳的科技防曬、生活美學,消費者并沒有完全體驗到。
其次,當市場變得擁擠,明星種草已經體現不出蕉下的差異性。例如當同樣以營銷出圈的內褲品牌蕉內開始推出防曬服飾,消費者對蕉下和蕉內傻傻分不清楚時,就已說明蕉下的重營銷白忙活了一場。
逐利迷失大方向
去年8月,蕉下被爆撤掉了整個品牌部,公關員工全部走人,甚至連負責品牌、市場搭建的CMO果小也離職了。外界一致認為此次裁員可能受IPO失利影響。
對于此事,蕉下給出的解釋為屬于正常內部架構調整,對營銷、公關崗位整合,會更有利于業務前端發展,改善用戶體驗。和網傳的業績波動、IPO折戟沒有任何關系,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這個解釋聽起來很合理,不過也表明蕉下的品牌營銷和產品銷量之間肯定出現了問題。事實上,近兩年消費市場低迷,定位中高端的蕉下日子可能并不好過,當重營銷帶不動銷量,裁員降本實現利潤最大化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所以能看到,這一兩年蕉下沒有了此前狂轟濫炸式的營銷,反倒走起了精準路線,轉為內容輸出。例如2023年攜手周杰倫推出了《驚蟄令》《所有的太陽》《簡單愛》品牌三部曲。2024年聯合艾瑞咨詢發布了《中國防曬衣行業標準白皮書》,率先公布防曬衣六維標準和可量化參數。
這一系列改變,都是為了迎合“輕量化”的市場戰略。在IPO期間,蕉下喊出的并不是“防曬服飾第一股”,而是立志做“城市戶外第一股”。原因很簡單,受氣候影響防曬生意有明顯的季節性,戶外生意則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加上彼時露營、徒步、飛盤等戶外運動迅速走紅,蕉下的“輕量化戶外”概念孕育而生。以往蕉下的營銷都是販賣防曬焦慮,如今變得高級,鼓勵年輕人走出去。
畢竟戶外出行的人多了,蕉下的防曬周邊才能講出好故事。不過值得擔憂的是,輕量化雖然讓蕉下實現了品牌和產業升級,但是有多少消費者會買單呢?
如今戶外活動種類越來越多,像垂釣、野餐、踏青這類休閑活動,蕉下的防曬衣、防曬帽、面罩等產品有用武之地。而像攀巖、登山、長跑等體育運動,受眾主要為男性群體,本身講究的是輕裝上陣,沒有束縛,追求陽光帶來的自然色,蕉下的產品便有些無能為力了。
在營銷上刻意去強化“輕量”,在產品上擴大品類推行全場景,蕉下顯然是奔著增加收入豐厚利潤去的,但是輕量化的戰略和戶外運動用戶的需求是有些錯位的。全身包裹去戶外,那么樂趣是什么呢?
當然專注休閑戶外也大有可為,只是蕉下的輕量化好像和伯希和、駱駝、牧高笛等品牌沒有太大區別。僅靠換了個概念,蕉下還無法解決產業焦慮。
結語
新消費時代,會營銷無疑是企業發展的加分項。借用明星流量快速打開市場,蕉下的品牌形象立起來了。但是再好的營銷,沒有好的產品支撐也無濟于事,這是當下很多網紅品牌的通病。
從市場角度,防曬生意只會更加火爆,不過想要把這門生意做好卻殊不容易。現在的蕉下像一只紙老虎,外面威風凜凜,但經不住對手的夾擊。想要變得表里如一,蕉下還需真心傾聽用戶需求,做出好產品,才能破繭成蝶,被資本市場看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