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告訴我們,歷史的發展不會因為個人意志而轉移,凡是大事件,該來的總會來。意思就是,歷史浩浩蕩蕩,個人力量雖有作用,但過于渺小。
但是,反觀中國近代史,卻發現一個反常的現象,那就是毛主席。很多人疑問,如果沒有毛澤東,歷史真的也會發展成今天這樣嗎?
對此,有兩個觀點,一是,歷史的發展浩浩蕩蕩,即使沒有毛澤東同志,也會有其他杰出的共產黨人繼續領導中國人民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這是歷史的必然。
但是也有人認為,毛主席是“天降奇才”,他是公認的軍事天才,如果沒有毛主席,或許接下來的中國會面臨非常艱難的道路。
就連鄧小平同志也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
如果沒有毛澤東這個人,中國人民或許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至于要摸索多久?沒人說得清楚,要知道歐洲史上最黑暗的教會統治中世紀時期,持續了長達1000年之久。
那么我們不妨假設,如果沒有毛主席和共產黨,中國在清朝滅亡后,可能會面臨什么樣的情況:
第一:軍閥割據,長期混亂局面
清朝滅亡后,按照孫中山先生的初衷,是要進入新時代,但是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開始大變樣,成了北洋軍閥及各地實力派軍閥割據的局面。
《覺醒年代》中,李大釗和陳獨秀就曾有過一次深入的對話,陳獨秀說,“中國靠換人換政府是行不通的,必須要改變這種模式,走一條新的路。”李大釗問他,何為新路?陳獨秀也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在蔣介石成為民國總統前,軍閥混戰持續了十年之久,此時的中國已經形成了類似歐洲中世紀或近代早期德意志地區“碎片化”狀態。即便當時中央政府存在,但力量極其微弱,此時的中國面臨解體的風險。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在持續遭遇地方自治,社會秩序持續動蕩的局面時,就面臨很大的危機,甚至民生凋敝,國家危難。
第二:帝國主義勢力的殖民化
中國從鴉片戰爭開始,已經深受帝國主義的侵擾,清朝處處被動挨打,簽訂的一系列條約,把當時的中國嚴重透支,即便是1919年關于青島的問題,德國仍然把青島給了日本,這才有巴黎和會和五四運動。
所以,面對這樣一個分裂、虛弱的中國,各帝國主義列強或許會更肆無忌憚地擴大其勢力范圍和影響力,更加悲劇的是,當時外國資本將完全控制中國的鐵路、礦山、金融、海關、主要工業等經濟命脈。中國本土民族資本在缺乏國家保護下,只能在夾縫中艱難生存,無法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就像陳獨秀說的,中國政府,每年,向西方各國借的外債,占國庫收入一半以上。一個沒有生產力的國家,只能靠,以國家鐵路為抵押,借債來維持政權。這樣的國家有什么希望?
第三:日本的野心和中國的災難
日本侵略中國,實際上是蓄謀已久,從扶持溥儀建立偽滿洲國開始,這個陰謀就已經開始。日本一個彈丸小國,為什么敢侵略中國,實際上,面對這個分裂、缺乏有效抵抗力量的中國,對日本軍國主義而言是“天賜良機”。
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日本人的野心從未停止。1938年,在上海淪陷后不久,日本攻陷了南京,蔣介石讓唐生智死守南京,結果釀成悲劇。當時中國人都在傳言,馬上要亡國了,可以說人心渙散,加上日本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導致人心惶惶。
此時,蔣介石面對這樣一個危局,也是有心無力,此時中華民族面臨被奴役、文化被摧毀、種族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亡國滅種危機。即使未被完全吞并,大片國土也將長期淪陷,人民生活在殖民統治的水深火熱之中。
但好在當時有毛主席,毛主席在陜北的窯洞閉門九天,創作了《論持久戰》,一經發表轟動全國。毛主席這本書當時有多大的作用,已經不言而喻。可以說給全國人民打了一針雞血,就是告訴大家,中國絕對不會亡,而且中國人民一定會取得勝利,只不過這是一場持久戰。國民黨軍人看到這本書,也是士氣大增。
難以想象,如果沒有毛主席這本書,當時后面會發生什么,不堪設想。
第四:土地革命的魔力
解放戰爭時期,陳誠給蔣介石報告說,毛主席在東北大搞土地政策,和當地的農民關系很好,蔣介石聽到后一笑了之,他說:“他毛潤之在井岡山時期就喜歡搞土地政策,和農民打得火熱,沒什么出息。”也就是蔣介石最不看重毛主席的地方,恰恰是毛主席做的最正確的地方。
毛澤東出生在農村,恰恰知道中國農民需要什么,知道中國的根本問題是什么,那就是要和農民搞好關系,得到群眾的支持,人民的軍隊才有取勝的基礎。
中國在長久以來,廣大農民連續遭受沉重的地租、高利貸剝削,被束縛在土地上,無法成為現代化進程的積極力量。好在有毛主席,帶著人民的軍隊,斗地主,農民起義、工人罷工等等,讓中國的問題從根本上得到了解決。
第五:一個思想
用官方的話來說,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如毛澤東思想)作為凝聚共識的思想武器,各種思潮(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法西斯主義、地方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等)在混亂中角逐,無法形成統一的、進步的、能引領民族復興的意識形態。
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有凝聚力,這個凝聚力的來源就是一個文化思想,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帶頭人,沒有一個思想,很難往前走。
所以,如果沒有毛主席,中國接下來的路或許會很難走,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面臨的內外交困的結構性危機下,要擺脫“亡國滅種”的危險,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客觀上需要一個非常優秀的帶頭人。
當然,按照唯物史觀,如果沒有毛澤東這個人,或許真的有“王澤東”等人出現,但歷史證明,毛澤東的歷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關鍵人物,比如“四渡赤水”“三大戰役”,他的軍事指揮天賦讓中內外專家望塵莫及,這也是事實。
還是鄧小平晚年那句話,如果沒有毛澤東這個人,中國人民或許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
至于要摸索多久?沒人說得清楚,要知道歐洲史上最黑暗的教會統治中世紀時期,持續了長達1000年之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