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圍繞重慶汽車論壇“公開聲討,點名炮轟”的口水戰(zhàn)還在發(fā)酵中。回到北京后,參加了一家日系車企的交流會,我問他們,日本車企之間出現過類似的相互攻擊嗎?一位日本高管回答說,在他40多年的職業(yè)生涯中,日本車企之間私底下的爭執(zhí)肯定有,但矛盾公開化重來沒有,否則日本車企早就完蛋了。
這話說的多少有些幸災樂禍,什么叫早就完蛋了,那豈不是認為中國汽車早晚完蛋?在一個信息如此發(fā)達的互聯網時代,有多少人在看中國汽車的笑話,誰正義誰邪惡沒人關心,他們只是幸災樂禍的歡呼,瞧一瞧看一看,中國人又自己干起來了。
看完這樣的大瓜,我終于理解當年中國摩托車敗走東南亞一點也不奇怪。惡性競爭,極致內卷,最終失去口碑,集體玩完,前車之鑒,就在昨日。這就好比我們看特朗普與馬斯克和加州州長加文·紐森的撕逼大戰(zhàn),他們誰對誰錯不重要,最好把美國徹底搞垮,世界就是我們的了。
圍繞比亞迪、吉利、長城之間的口水戰(zhàn),可以拍電影了。往前倒10年,2015年長城的年銷量是85萬輛,吉利是54萬輛,比亞迪是44萬輛。長城是大哥。轉過年來的2016年,長城再攀高峰,年銷售107萬輛,吉利是76萬輛,比亞迪繼續(xù)原地踏步。但是到了2017年,吉利彎道超車賣了124萬輛,長城賣了107萬輛,比亞迪依然原地踏步,到2018年,吉利高歌猛進到150萬輛,長城加入比亞迪開啟原地轉圈模式。
于是,2018年10月18日,長城汽車發(fā)布官方聲明,指責吉利存在“有組織、有預謀的黑公關行為”,并暗示其長期遭受惡意攻擊。雙方矛盾劍拔弩張持續(xù)發(fā)酵近一個月,在各路高人的斡旋下,2018年11月15日,廣州車展開幕前一日,事件出現戲劇性轉折。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與當時的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會面,發(fā)布《聯合聲明》,雙方握手言和。
可能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長城魏建軍和比亞迪王傳福成為車圈好基友,雙方互派團隊學習,一時親密無間。到了2021年,吉利、長城、比亞迪的年銷量分別為132萬輛、128萬輛、73萬輛。請注意,從這一年開始,比亞迪走出10年銷量原地轉圈,要扶搖直上了。2022年,三家的年銷量分別為143萬輛、106萬輛、186萬輛。那個最大數屬于比亞迪。于是,后面的橋段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到2024年吉利、長城、比亞迪的年銷量分別為:217萬輛、123萬輛、427萬輛。從2023年長城公開討伐比亞迪到最近重慶汽車論壇吉利下場,和長城一起雙打比亞迪。意料之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推薦大家看一本書叫做《彪悍南北朝之鐵血雙雄會》,書中通過五次戰(zhàn)役的遞進式描寫,將高歡與宇文泰兩人從盟友到死敵的轉變刻畫得淋漓盡致。完美詮釋了“朋友過得不好時很難過,甚至要援助,但朋友過得太好了,就必須討伐”。這是人性,上下五千年,其實一直都在重復上演。
有人說,過去的汽車行業(yè)是春秋時代,大哥的夢想就是讓諸侯們歃血為盟,實現稱霸的目的。現在,汽車行業(yè)進入戰(zhàn)國時代了,大哥的夢想不再是稱霸了,要么被大哥干掉,要么干掉大哥。比亞迪的夢想是不是要一統天下,這個它沒有公開宣揚,但瘋狂的銷量收割讓其他車企感受到了赳赳老秦的殺氣。
那些高喊“是時候決斷”的人,他們圍剿的絕不僅僅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是國家戰(zhàn)略,是基于我們的能源安全和產業(yè)升級做出的頂層設計,一切的成就都是舉國之力實現的,不是某一家車企能單兵突進的。比亞迪的瘋狂產能擴容,沒有地方政府鼎力支持是實現不了的。短短兩年時間,比亞迪在海外搞了5個工廠,巨型滾裝輪船從“開拓者(參數丨圖片)一號”開始一艘接一艘的下水,在最難啃的歐洲市場4月銷量超越特斯拉,這些成績沒有國家力量保駕護航,也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說當下的汽車行業(yè)是戰(zhàn)國時代,那么大哥肯定不是比亞迪,剛剛晉升一級央企的長安有大哥的樣兒,大哥的背后還有大哥,聽大哥的,要反內卷,反破壞,要上價值,搞建設,汽車行業(yè)亂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