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加裝工程是推動城市更新的民生工程,對于破解老舊小區的“垂直困境”起到了關鍵作用。加裝電梯后,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生活質量也更上一層樓。然而,在便利居民的同時,新的治理難題也悄然浮現。
低層住戶拒繳費,法治專員來支招
某小區的電梯加裝工程完成已有兩年,近期,電梯維保公司通知需進行首次年度保養,并將相關費用分攤方案告知居民。這引起了二樓、三樓部分低樓層住戶的強烈不滿,他們聲稱電梯加裝時未出資,自身也不依賴電梯出行,不應承擔后續維護保養費用。居民們情緒激動,現場陷入僵局。面對這一情況,居委邀請社區法治專員駐點提供法律咨詢,厘清法律責任歸屬,并提出合理解決方案。
層層遞進釋法理,專業分析穩人心
法治專員接到任務后,立即實地走訪,向居民了解情況。經前期研究,法治專員結合法律與實際情況,從法理切入分析: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三條,業主對建筑物共有部分享有權利并承擔義務,且不得以放棄權利為由拒絕履行義務。電梯作為共有部分,其安裝、維修等費用應由全體業主分擔,低樓層住戶即使使用率低,也不能免除義務。
2.《住宅電梯使用管理辦法》等規定明確,電梯維保費用可由使用人共同承擔。若加裝前已有分攤約定,按協議執行;若無,可協商或按實際使用情況約定比例。
3.已使用電梯的住戶不得以“未出資”為由拒繳費用,否則可能構成不當得利或濫用共有權,需承擔民事責任。
法治專員情理兼備的分析使居民情緒逐漸穩定,大家愿意協商解決。
對癥下藥提建議,積極推進顯成效
法治專員結合爭議焦點,提出建議:
1.由居委組織協調會議,按“樓層+使用頻率”制定分攤方案;
2.補簽《電梯維保責任分攤協議》,明確費用項目、比例及違約責任;
3.對拒繳但持續使用電梯的住戶,物業可保留證據并通過法律途徑追繳。
最終,居民達成一致,同意共同分擔費用并簽署協議,矛盾得以化解。
樓層雖分高低,鄰里不分上下。破解電梯維保繳費難問題,需要法理情的交響共鳴。社區法治專員以其專業素養,直達社區矛盾第一線,推動糾紛在基層就得到妥善解決,避免上行升級,充分發揮了“前端預防”作用,為社區的和諧穩定提供了法治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