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剛離地,機頭猛地一沉。
機長拼命向后拉操縱桿,試圖把飛機拽起來。
但一切太遲了——這架載著242人的波音787像塊巨石砸向居民區,50噸燃油瞬間炸成火球,濃煙直沖云霄。
這是2025年6月12日發生在印度艾哈邁達巴德機場的真實一幕,波音787投入運營14年的“零致命事故”神話就此終結。
致命50秒:從起飛到墜毀
印度航空AI171航班原計劃飛往倫敦,卻成了死亡之旅。
當地時間13:38,飛機在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機場滑跑升空。
誰都沒料到,爬升不到190米高度時,飛機突然像斷了線的風箏往下掉。
飛行員最后時刻發出“Mayday”求救信號,塔臺還沒反應過來,飛機已經撞進機場旁的醫學院宿舍樓。
由于洲際飛行加滿了燃油,爆炸威力驚人,火海瞬間吞噬多棟建筑。
機上246人(含2名嬰兒)全部遇難,還有地面人員傷亡。
前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維賈伊·魯帕尼也在乘客名單中,他本該坐在商務艙2D座位。
黑匣子里的秘密
調查人員很快找到了黑匣子,初步數據顯示:起落系統異常,飛機根本沒正常升空。
現場視頻更令人困惑——飛機墜毀時起落架竟還耷拉著,連該收都沒來得及收。
飛行數據平臺記錄顯示,飛機最后時刻速度僅330公里/小時,高度不過180米。
這種狀態下,稍有閃失就是滅頂之災。
更蹊蹺的是,地面目擊者拍到的畫面里,飛機襟翼(機翼后緣可動部分)處于完全收起狀態。
要知道,正常起飛時襟翼必須展開才能提供足夠升力,否則就像騎自行車不蹬踏板,再使勁也白搭。
誰該背鍋?
業內專家唐駁虎分析,“老司機帶菜鳥”的機組配置可能埋下禍根:
- 機長有8200小時飛行經驗,副駕駛僅1100小時
- 很可能機長喊“收輪”,副駕卻誤操作成“收襟翼”
- 襟翼一收,飛機升力驟減,再拉機頭也無力回天
當然,印度航空的“黑歷史”也讓機械故障成為可能。
該航司長期被曝“拆零件補飛機”,連仿制零件合格率都不到60%。
加上事發時地表溫度超45℃,跑道寬度僅國際標準一半,發動機效率直降15%——天災人禍全趕一塊了。
波音的噩夢
資本市場反應比調查更快。
空難消息一出,波音股價盤前暴跌超8%,市值蒸發80億美元。
這對連續虧損6年的波音簡直是雪上加霜。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信任崩塌。
787本是波音對抗空客的王牌,主打“復合材料機身”和“超低故障率”。
如今首摔就死242人,全球航空公司心里都得打鼓——中國南航已暫停接收787新機。
這場悲劇撕開了航空業光鮮表皮下的暗瘡:波音全球42家供應商的“拼裝模式”,印度“拆東補西”的維護傳統,以及永遠在壓縮成本的培訓體系。當黑匣子最終解密時,我們或許會看到一串環環相扣的錯誤鏈條。但242條生命提醒我們:在萬米高空,任何一個小失誤都可能讓最先進的飛機變成人間地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