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鼎文幼兒園,學習跨越教室的邊界,走進廣闊天地。
6月11日,鼎文幼兒園的孩子們帶著探索的熱情,踏入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開啟了一場融合自然、科學、藝術與文化的深度研學之旅。西溪濕地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畫,都成為了孩子們的真實教材。
濕地探秘· 啟迪科學認知
踏入西溪濕地博物館,孩子們仿佛步入了生態知識的奇妙課堂。光影技術還原的濕地演變歷程,讓他們直觀理解了這片水域的前世今生與生態價值。
形形色色的魚類、藻類、鳥類、昆蟲標本與模型,瞬間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無盡的提問。老師們帶領著孩子們穿梭于不同的生態主題展區,探討濕地的過濾凈化作用、生物間的共生關系。“原來濕地是地球的‘腎臟’啊!”一位小朋友聽完老師的講解后由衷感嘆。
親自動手操作互動裝置,模擬濕地水文循環過程,孩子們在親手實踐中深化了對“生態系統”這個抽象概念的理解,環保的種子悄然在心底萌芽。
濕地尋蹤· 守護生命多樣
踏入蓮花灘,孩子們即刻化身為自然觀察家。他們立刻投入到專注的觀察中,或屏息凝神望向遠方樹梢的鳥巢,或驚喜地指向掠過水面的白鷺、水雉與野鴨。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水雉——這種被稱為“凌波仙子”的美麗水鳥,以其輕盈的體態和長長的腳趾行走于睡蓮、菱角等浮葉植物之上而聞名。它是濕地健康的指示物種之一,也是珍稀鳥類。能夠在西溪濕地觀察到水雉的優雅身姿,讓師生們尤為驚喜,也更直觀地感受到這片棲息地獨特的生態價值及其保護的重要性。
老師們適時地引導孩子們辨識不同鳥類的特征,講解它們的遷徙習性與在濕地生態鏈中的角色。
“不同的鳥兒住在不同的地方,吃不同的東西,它們都是濕地大家庭的重要成員!”孩子們紛紛分享自己的發現。這次觀鳥實踐,讓“生物多樣性”不再是一個課本詞匯,而是鮮活的生命畫卷。孩子們理解了每一種生物存在的意義,自然而然地升起對生命的敬畏與守護之心。
藝術漫步· 浸潤心靈之美
行程最后一站是蔡志忠美術館,孩子們從自然的壯闊步入了藝術的靈性世界。
館內陳列的蔡志忠先生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無論是溫情的中國經典故事演繹,還是充滿東方禪意的人物線描,深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老師們穿梭于畫作之間,引導孩子們感受線條的力量、墨色的韻味與畫中流淌的故事和情感。“畫里的人在笑呢!”“這條線像在跳舞!”
孩子們用童真的語言描述著藝術帶來的直觀感受,老師則在中英雙語中補充創作的背景與藝術特點解讀。沉浸在這藝術的氛圍中,孩子們不僅開闊了審美視野,更感受到藝術表達的無限樂趣與可能性,那份由內而生的創造力被悄悄點燃。
行走于濕地博物館,孩子們叩響了科學認知的大門,體悟生態平衡的珍貴;靜立于蓮花灘畔,他們見證了生命的律動,懂得了守護多樣性的真諦;漫步在蔡志忠美術館,藝術的光芒照進了他們稚嫩的心靈,啟迪了審美與創造的萌芽。
這場研學活動,是鼎文幼兒園教育理念的生動實踐。它將廣博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前沿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讓孩子們在真實、多元的世界課堂里,用雙眼觀察、用雙手觸摸、用雙語思維探索,滋養了科學精神、環保意識、人文情懷與藝術修養。西溪的綠意與藝術的芬芳,已化作成長的養分,伴隨鼎文幼兒園的孩子們走向更廣闊的遠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