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網站發布了“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其中關于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數據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資料顯示,2024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突破135萬,達到135.68萬人(碩士生招收118.57萬人,博士生也達到了17.11萬人),總數較2023年的130萬人增加了5.68萬人,增速為4.23%。
1)
研究生擴招的背后,是國家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是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結果,是為國家戰略輸送“智力引擎”的重要舉措。但研究生人數的增多,也加劇了學歷的“內卷”。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用人單位對學歷的要求水漲船高。曾經,一份普通崗位的簡歷只需要本科學歷,如今卻收到了大批碩士甚至博士的投遞。這使得一些原本可以通過本科文憑找到理想工作的年輕人,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得不選擇繼續深造,即使他們對學術研究興趣不大。這種被迫的“向上求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成本和時間成本,給年輕人以及他們的家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而且,部分學生在學歷提升后,發現就業壓力并未根本緩解。
不過學歷“含金量”的稀釋并不是否定高等教育的價值,它更多是指學歷在就業市場中的“敲門磚”效應減弱。現在的社會,高學歷依然代表著更系統的專業知識、更強的學習能力和更開闊的視野。只是,當所有人都擁有這塊“敲門磚”時,競爭的焦點就從“有沒有”變成了“有多硬”,或者是“誰的門路更寬”。
2)
應該講,研究生招得多了,意味著更多的國民有機會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這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學歷的含金量也因此下降了,內卷更嚴重。面對學歷的“內卷”,以及持續擴招的教育趨勢,年輕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這種情況下,一技之長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未來的就業市場會更加看重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我們只有掌握了一技之長,才能在特定領域實現更精準的就業。
現在是“技能為王”的時代,無論學歷高低,都必須要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獨特的專業技能。另外,隨著產業融合發展,具備跨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將更受歡迎。例如,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工程師,既有專業背景又懂市場營銷的人才。
與此同時,終身學習也變得非常重要。當下知識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學歷只是階段性的學習成果。持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才是立足未來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要加強內涵建設,優化課程設置,保證教育質量不下降,甚至提升教學質量水平,要努力讓每一位畢業生真正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作為年輕人,面對學歷“內卷”,只能積極行動起來,深入思考自身優勢,規劃多元發展路徑,培養核心競爭力,保持終身學習的熱情。請記住,無論選擇繼續深造,還是選擇直接就業,最終決定未來高度的,都是所擁有的知識、技能、思維和品格,而不是一張單純的學歷文憑。
今日話題:你覺得現在研究生招得多不多?應不應該擴招?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