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的當下,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遠離了傳統農耕生活,為“喚醒土地記憶,共筑社區共同體”,實現傳統文化傳承與社區治理創新的深度融合。2025年6月7日上午,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西華街道富家社區關工委聯合成都夢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社區農耕園及小會議室開展了“農耕田園體驗日”研學活動,通過沉浸式農耕實踐、自然科普與文化體驗,為大家開啟了一堂生動的“田間課堂”。
在宣傳環節,工作人員以農耕文化體驗作為切入點,運用參與式需求評估的方法,引導居民圍繞“我心中的農耕記憶”展開討論,發現60%的老年居民對傳統耕作技術有強烈的傳承意愿,而青少年和兒童也表示希望通過參與農耕增進代際互動。
在農耕園內,熱心居民曾大爺采用“理論講解+實地觀察+互動問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系統講解蔬菜生長周期、土壤改良技術等專業知識。特別針對社區農耕園的實際情況,重點介紹了葉菜類與茄果類蔬菜的輪作方法。這種“做中學”的教育模式,不僅提升了居民的農業知識水平,同時培養了青少年的科學探究精神。
DIY環節,居民們以扇面為打底,用花朵對扇面進行裝飾,大家邊制作邊講解不同的花朵的生長周期、養護技巧。孩子們則根據自己的喜好對扇面進行裝飾。色彩斑斕的團扇作品制作過程成為了代際對話的載體。農耕園裝飾環節,大家組裝好仿真玉米、大蒜模型在園區圍欄處進行布置。有的將仿真玉米串成“豐收門簾”,有的將大蒜分串懸掛,現場洋溢著歡聲笑語,農耕園也更加美觀。
此次活動通過“需求收集+居民動員+實踐體驗”的立體模式,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參與積極性,通過代際共學的方式激活了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讓社區農耕文化從“單向輸出”向“雙向互動”轉變。未來,社區將深化研學教育模式,開發更多實踐課程,讓活動更加豐富多彩,為居民們搭建“知行合一”的成長平臺。
圖/文:鄧鴻
編審/發布:陳孝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