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梓新
我勸說了朋友俞冰夏,來三明治開一門"存在主義"的閱讀寫作工作坊。當然,這個題目是她提出的。因為她是一個讀書很多的譯者和小說作者,對哲學和文學都有深入研究的80后,一個在我眼中有點另類的上海人。
我們在十幾年前曾經在一本奇怪的雜志作為同事,辦公室的場景曾經有些荒誕。俞冰夏說,理解這些荒誕是認識"存在主義"的基礎。在我看來,存在主義倡導的自我主體性、"他人即地獄"、解決孤獨感的問題,懺悔,和警惕被試圖擺脫牢籠的自由所重新控制,都是當代人切身相關的問題。
俞冰夏寫了幾段話,給即將報名這個工作坊的朋友:
"生活令人顫栗。人一旦停下來思考,會發現上帝倘若發笑還算是值得慶幸的好事,說明第一,有某種類似上帝的東西存在;第二,這種東西在乎人類,且是那種不分青紅皂白,不搞歧視的在乎。事實上,尼采說上帝死了也不免興師動眾,過去各種形式的靈魂救贖組織總讓人下跪,然而所有人下跪的姿勢倘若一樣,下跪便失去其實用意義。作為歐洲真正徹底進入后宗教時代之后出現的主要思潮,存在主義的基本立場是,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個人的奇跡也是個人的深淵,我們,且只有我們自己能全權為自己負責,哪怕主宰自己的命運與任人宰割一樣聽起來像瘋人的昏庸話。但薩特'存在先于本質'的基礎是——我們別無選擇。
人字面意義先存在,之后才有了各種各樣的昏庸話。當然,比起把自己用昏庸話生腌一遍,直接面對存在可能要艱難得多。
本次工作坊當中,一部分我會盡我的能力用文學作品幫助大家理解一些存在主義的概念。我會談談薩特、加繆、陀思妥耶夫斯基、波拉尼奧、大衛·福斯特·華萊士,也會談談當代影視作品或者你為什么總是大半夜睡不著覺刷手機。很多哲學概念聽起來仿佛深奧,事實上與生活(存在)全部息息相關。另一部分,我想嘗試和大家一起探索'懺悔'式樣的寫作,因為如果說文學還保留一些表現真實的任務,對人內在混沌的表現不是可以避免的。"
從這段話也可以看出俞冰夏工作坊的特點——她不是一位傳統的老師,她有自己的思維體系和表達方式。她也有自己所堅持的,比如翻譯了八年,100萬字的大衛·福斯特·華萊士作品《無盡的玩笑》,一本書差不多等于十本書的體量,不是常人可以辦到。大概因為,華萊士也是一個致力于把哲學和文學結合在一起的作家。
俞冰夏為這個工作坊做了詳細的提綱,也讓我打破了我對她一貫的印象。印象里,她是文藝的、反叛的,甚至有點憤怒的,她不想遵循任何的常規,甚至認為人生也不需要和解,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合理的,是一種應該被接受的存在。從這里,或許你可以開始理解"存在主義"。
點擊下方小程序報名!
俞冰夏
從事文學工作,譯有《無盡的玩笑》《悠游小說林》等多部作品,發表小說若干,播客“石在有冰”創始人, 2666圖書館創始人,曾在上海多家媒體供職。
課 程 大 綱
第一課|什么是存在主義
- 精神困擾為何常被忽視或誤解?
- 存在主義的開端:直面絕望與虛無
- 為什么它是對現代心靈最真實的回應
人類思考存在意義常被視為“自尋煩惱”,但精神困擾真實存在。樸素唯物主義傾向將情緒問題病理化、藥物化,而??率嚼碚搫t試圖將一切煩惱歸因于社會結構,卻難以真正緩解個體痛苦。薩特的存在主義認為,人類注定要面對絕望和生活的荒謬。不正視這種荒謬,忽視內心真實渴望與外在行為的沖突,往往導致悲劇。存在主義不是雞湯或靈修,而是一種從最消極出發、鼓勵人直面困境的哲學: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種強大。如薩特所說,個體應承擔并肯定自己選擇的后果。
閱讀材料:
讓-保羅·薩特《存在主義是人道主義》
讓-保羅·薩特《存在與虛無》第一章
阿爾貝·加繆 《人類的危機》
第2課|角落里的所有人:孤獨才是普遍經驗
- 俄國文學中的“地下人”與“多余人”
- 存在主義如何成為“孤獨者的哲學”?
- 你不被看見,但你不是唯一的黑暗中人
在薩特和加繆提出現代存在主義之前,陀思妥耶夫斯基已通過小說揭示人類的存在危機。每個人都像活在自我“地下室”中,獨自面對生命的荒誕。存在主義強調內在世界的復雜與孤獨,這種無法被他人完全理解的內心,是其核心關懷。《地下室手記》之所以引發共鳴,正因它道出了普遍的孤獨體驗。俄國文學中的“多余的人”形象,如《當代英雄》里的畢巧林,反映出受過教育卻找不到位置的現代人困境,魯迅也延續了這種傳統,揭示社會秩序中的荒謬。存在主義正是少數敢于正視這種孤獨與虛無的哲學。
閱讀材料:
費奧多·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記》
費奧多·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米哈伊爾·萊蒙托夫 《當代英雄》
魯迅《彷徨》
第3課|荒誕與迷茫:為什么“想活下去”是一件偉大的事
- 加繆的“西西弗”不是失敗者
- 精神荒原中找不到方向,怎么辦?
- 不再靠信仰、體制或成功學——開始靠你自己
加繆認為,人生的荒謬源于人對意義的渴望與世界的冷漠之間的矛盾。宗教和傳統曾試圖回應這種困惑,但在人們逐漸失去信仰后,這些方式變得無效,甚至帶來壓抑與傷害。存在主義作家如薩特、大江健三郎、加繆等,通過文學展現個體在荒誕世界中的掙扎?!秹Α贰冻韵隳c的方法》《墮落》等作品描繪了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人類在困境中的自我放逐與抗爭。加繆強調,真正的罪是逃避對生命的理解,而不是探求知識;唯有面對荒誕,才能真正獲得自由。
閱讀材料:
讓-保羅·薩特《墻》
大江健三郎《吃香腸的方法》
阿爾貝·加繆 《墮落》
阿爾貝·加繆 《西西弗的神話》
第4課|絕望與求生
- 托爾斯泰的“精神自救實驗”
- 波拉尼奧筆下現代人的痛苦眾生相
- 活著是一種怎樣的掙扎與尊嚴?
從奧古斯丁到托爾斯泰,懺悔錄是一種剝去敘事技巧、直面靈魂困境的寫作方式。托爾斯泰在《懺悔錄》中經歷了上流生活、隱居、宗教信仰等多種“心靈治療”,卻始終在絕望中求生,最終走向一種近似存在主義的體悟。波拉尼奧的《2666》則描繪了群體性的求生掙扎:知識分子、受害者、加害者、作家在荒蕪的現實中苦苦尋找意義。或許,面對無解的荒謬,人類留下的掙扎本身,就是存在的全部價值。
閱讀材料:
列夫·托爾斯泰 《懺悔錄》
羅貝托·波拉尼奧 《2666》
第5課|自由的牢籠:今天我們還自由嗎?
- 你真的在做“自己的選擇”嗎?
- 信息時代的自我編程與精神癱瘓
- 當代后人類敘事與存在主義的末路
我們在追問自由是否可能、是否只是荒誕中的獎賞,還是一種沉重責任。掙脫外界的壓迫后,或許不過是進入了自我的牢籠。當今社會,在資本邏輯下,人們用數據、濾鏡、粉絲來證明自身存在,意義被過度包裝、摻雜,變得易碎?!稛o盡的玩笑》揭示的正是這種信息過載下的精神危機:自由是否真的解放了個體,還是帶來了更深的孤獨?而如今流行的“后人類主義”則似乎在放棄個體意識,轉向部落化、算法化的共識幻覺,形成對20世紀個體主義的反動?!稛o盡的玩笑》成了那個臨界點。
閱讀材料: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無盡的玩笑》
延展收聽:
講座形式
騰訊會議線上直播(有錄播回放)+講義讀解+每期寫作互動
課時安排
共5講,每講120分鐘。
6月22日-7月20日 每周日晚上19:30-21:30
報名福利
(1)報名即包郵贈送俞冰夏簽名版《無盡的玩笑》
(Infinite Jest中文版,大衛·福斯特·華萊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講座轉寫記錄+參考閱讀清單+延伸閱讀討論群
(3)優秀學員還將獲得由俞冰夏送出的神秘文創小禮物
點擊下方小程序報名!
注意事項
1、課程資料請勿外傳。如發現私自共享,將即刻取消課程資格;
2、課程正式開始后,恕不退費。如在課程開始前退出,需扣除全款的 20% 作為手續費。
虛構 Fiction
(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英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大師工作坊
(中/英文,敬請期待,2025/07)
(英文,報名中)
類型小說
(英文,已完結,2025/04)
非虛構 Non-Fiction
(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英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英文,進行中,2025/03)
劇本 ScriptWriting
(中/英,敬請期待,2025/09)
詩歌 Poetry
里所詩歌工作坊(中文,敬請期待,2025/08)
(中文,2023)
每日書 Daily Writing Community
6月 (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6月(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6月共寫班(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6月自由書寫班(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Daily Writing(英文,每季度開展)
線下活動 In-Person Events
寫作聚會(北京/上海,不定期舉行)
在地寫作
(2017,上海)
出版 Publishing
出版作品
文學經紀
合作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未讀、天津人民出版社、微信讀書……
新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