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者和雷霆這輪總決賽,真是場場有料,但說到G3這場,最大的看點不是球星對決,也不是哪家主場氣氛炸裂,而是卡萊爾末節那波“4人輪換直接把比賽玩明白了,雷霆教練組臨場反應慢半拍,結果讓步行者硬生生從落后到翻盤,這種場面球迷看著都得直呼服氣,甚至忍不住想說一句,這教練組操作,真不是所有隊都配擁有的。
三節打完步行者還落后5分,進攻端其實已經有點卡,防守又一直沒法徹底限制雷霆的外線投射,正常來說,這種場面大多數教練要么盲目信任主力,要么一頓亂換人,結果卡萊爾反其道而行,直接把馬瑟林和麥康納推到臺前,兩個前三節表現活躍、手感正熱的點,開局就給雷霆來一記下馬威,馬瑟林單挑杰威打成2+1,氣勢直接拉滿,緊接著麥康納一記強突,步行者連得五分,雷霆那邊明顯有點懵,氛圍變了。
其實這套組合的精髓就在于節奏變化,馬瑟林和麥康納都是速度型,突破殺傷力強,雷霆外線本來就怕被點名,卡萊爾這一換,等于提前摁下快進鍵,步行者連著幾波沖擊把雷霆防線撕開,內外線都顧不過來,內姆哈德補籃,麥康納搶斷直接上籃,這種球屬于士氣球,換句話說就是“這局我還能搶先手,雷霆手忙腳亂,步行者反超在情理之中。
問題來了,領先以后是不是就能安穩收官?當然不是,雷霆畢竟不是擺爛隊,亞歷山大和霍姆格倫后勁還是有的,這時候卡萊爾再一次出奇兵,把特納和托平換上場,攻防兩端直接升級,特納先給哈利伯頓掩護,后者三分命中,特納又硬吃霍姆格倫上籃,關鍵是防守端,特納和托平輪番送大帽,霍姆格倫幾次沖筐都被摁下,雷霆想要追分的念頭剛冒頭就被掐滅,場上氣氛從“雷霆還有戲徹底轉成“步行者穩了。
很多人以為步行者贏在哈利伯頓的22+9+11,確實,這數據夠看,但更核心的其實是教練組對比賽節奏的把控,步行者并不是單靠一到兩個點爆發,而是全隊輪轉拉滿,攻擊點和防守資源分配得非常精準,馬瑟林和麥康納負責追分沖刺,特納和托平主攻防守反擊,這種分工讓雷霆完全找不到應對節奏,主帥戴格諾特這場確實有點“擺爛,沒能及時調整陣容,導致末節崩盤。
說白了,步行者的勝利不是靠一時的熱血沖鋒,而是靠理智的臨場判斷和細致的輪換安排,這種贏法,看起來沒那么燃,但對于懂球的球迷來說,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拆局,卡萊爾的調度手法就是一把手術刀,每一個人上場都有明確任務,沒有無意義的消耗,也沒有刻意的情緒輸出,這種穩扎穩打的操作,才是總決賽級別的較量。
當然,雷霆這場也不是沒機會,亞歷山大終場前一度試圖靠個人能力續命,霍姆格倫也有幾次內線強吃,但無奈步行者的防線在關鍵時刻總有人站出來,特納連續兩次封蓋霍姆格倫,托平補扣+大帽,內史密斯三分,西亞卡姆防守端也有高光,步行者不像某些球隊那樣打順風球嗨,遇到逆風局照樣能穩住陣腳,這點也是步行者能在總決賽搶到主動權的關鍵。
有球迷調侃,這支步行者就是“東部版OKC,年輕、有沖勁,但又不像雷霆那樣波動大,關鍵球階段更信賴團隊和細節,這場球又一次證明了,籃球不是只靠天賦和情緒,還得靠腦子和體系,步行者的優勢就在于團隊性和教練組的實時反應能力,這玩意兒不是光靠喊幾句口號就能有的。
最后說一點,步行者這輪系列賽已經2-1領先,雖然系列賽還沒結束,但這場勝利的意義不止于一場逆轉,更在于向外界證明,他們不是靠運氣走到這一步,而是真刀真槍把對手拆解開來,下一場如果雷霆再不調整,步行者完全有可能一鼓作氣拿下賽點,當然,季后賽向來充滿變數,但至少從這一場來看,卡萊爾和步行者的這套“4人妙用戰術組合,確實值得點贊,也讓所有質疑者閉嘴。
總之,這場步行者逆轉雷霆的比賽,表面上看是球員拼勁和逆襲,實則是教練組臨場應變和團隊協作的勝利,步行者用一場高質量的末節表現,給所有人上了一課——關鍵時刻,還是要靠細節和輪換,雷霆這次只能服氣,畢竟對手的準備和應變,確實高出一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