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楚欽接下德國豪車品牌代言,消息一出,熱搜直接炸了,網友們一邊羨慕“國乒頂流的商業價值,一邊又開始算賬,這一波七位數大單,最后能落到王楚欽自己手里多少,這事兒還真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錢是賺了,但中間水太深,懂球的都知道,國乒這幾年在商業分成這塊變化可不小,2019年前那套“舉國體制下,個人獎金和代言一半都得上交乒協,說白了,張繼科、馬龍那代人,哪怕拿世界冠軍,商業收入也得交“團隊費,但2019年改革一出,個人代言的錢終于能自己管了,集體代言還是要分,但像王楚欽這種單飛簽約,協會不再伸手要分成,表面看起來球員終于自由了,實際上,新政背后到底是誰在吃紅利,誰又在承擔新風險,這里面有的是門道。
問題來了,王楚欽這次代言,業內說價格沖到七位數,咱按最低線一百萬算單,聽著挺多,可真要落袋為安,還得過幾道“關,首先經紀人團隊得分一杯羹,行業慣例10%—20%,王楚欽的經紀團隊這幾年動作不小,幫他談合同、維護形象、搞公關,能吃到高端品牌資源,背后服務費可不是白給的,按20%算,直接少二十萬,剩下的錢還有更狠的,稅務部門在后頭等著,勞務報酬單筆超5萬直接上40%稅率,這一刀下去,基本上又砍掉三四十萬,別忘了還有法務、宣傳、交通、雜項,零零碎碎加起來,能剩下來的,業內普遍觀點是賬面金額的50%—60%,也就是一百萬的代言,王楚欽到手大概也就五六十萬,很多球迷覺得意外,辛苦一年,自己努力打出來的成績,最后還要被各路人馬分一圈,這現象其實不止體育圈,娛樂圈、電競圈都一樣,明星賺得多,背后的分賬更復雜。
但換個角度看,能拿到五十多萬現金,對比以前那個“半壁江山歸協會的年代,已經是質的飛躍,張繼科巔峰時期接廣告,外界都羨慕,實際上真拿到手的錢還得分配給團隊、協會、稅務,最后到自己口袋里的比例不見得比王楚欽高,協會松綁之后,球員主動權變多了,馬龍、王楚欽這種頂流,可以自己挑品牌、談條件,商業賽道越走越寬,這也是國乒新生代能夠“擺爛少、動力更足的關鍵原因之一,市場化這事兒,搞不好會出幺蛾子,搞好了就是共贏,球員能多掙錢,協會也能從更高的曝光度、更多的青少年關注里受益,畢竟頂流的影響力帶動的是整個項目的熱度。
說回王楚欽,這次豪車代言不是隨隨便便砸錢,品牌方打的算盤很精明,巴黎奧運會混雙金牌、男團冠軍、2025多哈世乒賽男單首冠,這成績擺在這,誰能不心動,別看國乒冠軍拿到手軟,真能像王楚欽這樣“C位出道的沒幾個,品牌看重的是“冠軍品質加“流量號召,從社交媒體數據看,王楚欽粉絲過千萬,年度熱搜上千次,莎頭組合混雙話題播放量50億,這種跨圈層影響力,放在當下的體育圈絕對是頂配,品牌要的就是這種即能打、又能帶貨,還能和網友“對噴互動的形象,代言費高,背后是粉絲經濟和輿論場的雙重加持。
當然也有人說,國乒球員商業化是不是會影響競技狀態,畢竟掙錢多了,難免有些人“心散,但現實是,現在的市場規則已經變了,頂級運動員不再是“鐵飯碗,自己職業規劃、商業合作、形象管理都得自己把關,王楚欽這一代人,既要在球場上拼成績,也要在市場上拼資源,沒點經紀人團隊撐腰,根本玩不轉,想想馬龍,巔峰期商業代言不斷,競技狀態卻沒掉鏈子,王楚欽這次拿下豪車品牌,某種程度上也是他職業生涯新階段的標志,商業價值和競技成績雙豐收,這才是國際化球星的正確打開方式。
但問題也不是沒有,商業代言多了,外部誘惑肯定增加,球員自身抗壓能力、團隊把控能力都要跟上,歷史上不乏有人在高光時刻迷失方向,王楚欽現在看起來還算穩,社交媒體互動不多不少,商業活動適可而止,關鍵比賽場上依舊能頂住壓力,巴黎奧運會的表現已經證明了他的心態,未來要走多遠,除了成績說話,還要看他能不能守住底線,別讓商業利益左右了球場表現。
王楚欽這波豪車代言,賬面數字驚人,實際到手縮水一半,既是現實,也是進步,國乒新規讓球員有了更多話語權,但也把更多責任扔給了他們自己,這場商業與競技的博弈,才剛剛開始,未來王楚欽能不能像馬龍那樣,走出屬于自己的王者之路,還得看他在多重身份之間如何切換,球迷們當然希望看到國乒新生代既能賺錢又能贏球,但這條路,從來都不容易,愿他別讓支持者失望,繼續在賽場和商業舞臺上都能“點贊回懟,打出屬于中國乒乓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