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休賽期向來不缺話題,尤其是在新轉播合同帶來的“金元時代背景下,球星們的薪資一波高過一波,這讓不少爭冠球隊都開始頭疼怎么花錢、怎么補強、怎么不被工資帽拖死,這幾天,金州勇士和全明星前鋒馬爾卡寧的“緋聞交易就成了球迷熱議的焦點,只不過這出大戲還沒走到高潮就戛然而止——勇士正式退出談判,馬爾卡寧大合同直接成了全聯盟的“燙手山芋,你說巧不巧,行情火熱,結果卻沒人敢真接盤。
勇士最近這些年,操作思路其實挺明白的,雖然庫里、追夢、克萊的鐵三角已經走到暮年,但管理層始終心存幻想,想再搏一次,拼一拼最后的冠軍窗口,所以外界一有流言說馬爾卡寧可能被擺上貨架,勇士的名字總會第一時間被點到,畢竟這位芬蘭全明星鋒線,無論數據還是氣質,放在這個勇士體系里都不掉鏈子,本賽季打了47場,19分5.9板,效率也在線,三項命中率能排到聯盟中游偏上,怎么看都是塊香餑餑,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問題來了——高薪球星,真的能隨便塞進陣容里嗎。
要知道,馬爾卡寧的新合同才剛走第一年,后面還有4年,總價1.95億美金,放在以前,這種級別的合同可遇不可求,現在卻成了勇士總經理鄧利維的“避雷針,尤其是今年勇士剛剛把巴特勒招進來,和庫里、追夢湊了個三巨頭,薪資空間瞬間就被壓得死死的,三個人加起來吃掉了球隊80%的工資帽,如果再強行塞進馬爾卡寧,這支球隊立馬突破“第二土豪線,后續連簽個底薪老將都得掰著手指頭算錢,打個比方,這就像一桌好菜,已經擺滿了硬菜,再來一道山珍海味,反而沒人消化得了。
其實,勇士提前退出談判也不算突然,畢竟聯盟這兩年吃薪資飽和虧的不止一家,太陽、凱爾特人哪個不是為了組豪陣拼到快散架,尤其是太陽那邊,布克、杜蘭特、比爾的組合同樣讓他們進退兩難,未來幾年很難再有操作空間,勇士這波“及時止損,至少沒有在高風險的合同面前頭鐵到底,雖然讓球迷失望,但也算是理智的選擇。
回到馬爾卡寧本人,說實話,他的實力沒人質疑,場上表現也挑不出毛病,問題是爵士管理層根本沒打算認真補強,擺爛的心思寫在臉上,馬爾卡寧想要贏球,想沖季后賽甚至總冠軍,這種環境下幾乎沒戲,之前安吉和他之間的矛盾早就不是秘密,現在爵士又要價不低,既不想白送走人,又舍不得做大手筆補強,搞得馬爾卡寧成了兩頭不討好的“局中人,球迷看得心焦,他自己估計更郁悶。
聯盟變化其實也給了類似馬爾卡寧這樣的球星不少新壓力,轉播合同一簽就是11年、760億美元,錢是多了,合同也大了,但隨之而來的,是球隊“吃不消的壓力,像勇士、太陽這樣一不小心就突破工資帽的隊伍,未來幾年都得在豪陣和陣痛之間找平衡,沒人愿意再為了一個球星冒險梭哈所有籌碼,畢竟一旦陣容失衡,連選秀權都成了奢侈品,擺爛也不保險。
這波操作下來,馬爾卡寧的處境其實挺尷尬,留在爵士沒前途,想去爭冠隊又沒人舍得吃下他的合同,哪怕他數據再漂亮,合同擺在那兒,誰都得掂量掂量,本來以為有勇士兜底,結果人家說不玩了,一下子就成了燙手的山芋,球迷調侃“勇士這波真是點贊回懟,不買單就是最大的態度。
從大環境來看,勇士這次“見好就收算是給聯盟其他球隊敲了個警鐘,大合同時代,各家都得精打細算,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拍腦袋就梭哈,尤其在聯盟整體變革、球隊運營成本飛漲的節骨眼上,誰都怕成為下一個“被合同綁架的倒霉蛋,馬爾卡寧只是第一個被推上風口浪尖的例子,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的故事上演。
說到底,勇士放棄馬爾卡寧,不只是一次普通的轉會談判終止,更像是大合同時代球隊自我保護機制的啟動,球迷當然希望看到巨星抱團、爭冠熱鬧,但現實有時候冷冰冰的,工資帽、奢侈稅、陣容深度,每一條都在限制球隊的操作空間,誰也不想為了短期刺激埋下長期隱患。
接下來,馬爾卡寧的去留還會繼續發酵,勇士球迷雖然失望,但至少球隊還留有余地,沒把未來全搭進去,爵士這邊如果再不調整策略,恐怕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家全明星繼續在重建泥潭里掙扎,這樣的局面,也是NBA新時代下各方博弈的縮影,不只是勇士,不只是馬爾卡寧,下一個成為“燙手山芋的,會是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