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有時候并非因為能打硬仗,而是善于選擇戰場,能夠及時掉轉槍口,對準正確的方向。
有著“汽車狂人”之稱的李書福,其每一次轉身,都踩著時代的節拍,與浪潮同頻共振。
近日李書福又掉轉槍口,帶領吉利進入新戰場。
1. 凈利潤暴漲264%
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車在競爭白熱化的車市,殺了一個七進七出,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嘆的成績單。
具體來看,吉利汽車在銷量、營收、凈利潤三個核心指標方面,均實現了非常顯著的大幅增長。
一季度,吉利共售出70.4萬輛新車,同比勁增48%,這一增速在主流車企中,也是遙遙領先的存在。
這樣的成績,創下吉利汽車歷史單季度銷量新高,完成年度銷售目標271萬輛的26%。
營收方面,吉利汽車一季度高達725億元,同比增長25%。吉利爆發出強大的能量,保持了燃油車與新能源產品的持續向好。
亮眼的盈利能力,是吉利一季報最大的看點。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車歸母凈利潤高達56.7億元,同比暴漲264%。
即便剔除未實現的匯兌損益影響后,核心歸母凈利潤依然有34.8億元,同比大漲123%。
在價格戰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吉利的凈利增速,可謂車市獨一份。
2. 手術刀利刃向內
一季度成績之所以如此亮眼,李書福的殺手锏,藏在“一個吉利”的戰略轉向中。去年9月份,李書福親自發布《臺州宣言》,正式開啟吉利“整合元年”。
汽車品牌層面,幾何并入銀河,領克收歸極氪,極氪私有化并入吉利體系……
技術層面,吉利整合七大技術領域,包括SEA浩瀚架構(純電)、GEA智能架構(混動)、神盾金磚電池、千里浩瀚等等,
實現了技術資源的跨品牌共享。這樣的整合,有效解決了效率問題、資源競爭兩大痛點。
李書福親執手術刀,利刃向內割掉了吉利內部的病灶。
通過“一個吉利”的大整合,吉利在在產品戰略上形成共識,資源戰略上進一步聚焦協同。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項鏈一樣,吉利變得更美了。
汽車行業時代巨變的驚濤駭浪之中,李書福這個舵手,重新校準了吉利這艘巨輪的航向。
“一個吉利” 戰略便是那座堅固的燈塔,照亮了吉利前行的道路,讓吉利得以獲得穩健前行的強大勢能。
3. 李書福掉轉槍口
作為最早踐行全球化理念的汽車大佬,李書福早年帶領吉利在全球攻城略地。
2010年吉利上演“蛇吞象”奇跡,全資收購沃爾沃汽車;后來又拿下寶騰汽車、路特斯;
入股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英國阿斯頓·馬丁;在國內入主華菱星馬、力帆汽車……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的大環境中,李書福帶領吉利,成為擁有全球知名汽車品牌組合、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汽車集團之一。
作為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實施全球化并購的車企掌舵人,李書福最近一兩年卻突然轉向。
他不僅將目光向國內聚焦,把重心放在吉利體系內部的整合,而且還做出了吉利不再建設新汽車生產工廠的重大決定。
李書福調轉槍口,一方面折射出世界巨變——全球化時代已經結束,碎片化、本土化、區域化的全球經濟新格局正在形成;
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全球汽車工業面臨的結構性挑戰——全球汽車產能利用率將低至60%,中國汽車行業因轉型陣痛,內卷式價格戰導致產業結構急需優化。
李書福的掉轉槍口,絕非戰略退縮,而是戰略轉向。
他叫停新建工廠,并非意味著吉利就此放棄全球化,而是要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創造之路上。
速度和規模,并非汽車行業發展的唯一決定因素。全球汽車業的馬拉松競賽,已然進入耐力較量的關鍵賽段。
全球汽車工業陷入存量廝殺,吉利進行著從戰略擴張,轉向價值擴張的逆周期操作,這是造車老師傅商業智慧和戰略眼光的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