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癲癇患者擔心 “運動會不會誘發發作”,其實選對方法,運動反而是 “天然抗癇藥”!科學研究發現,規律運動能增強大腦對異常放電的抑制力,不少患者堅持半年后,發作頻率降低了 50% 以上。今天就教你 5 種適合癲癇患者的運動,安全又有效 ——
一、散步:從 “邁開腿” 開始的基礎訓練
? 為什么適合癲癇患者?
- 強度低:像 “飯后遛彎” 一樣輕松,90% 的患者都能做。
- 穩神經:每天走一走,能改善大腦血液循環,就像給神經 “做按摩”。
怎么做到位?
- 時間:每天 30-60 分鐘,建議飯后 1 小時走(別空腹或吃太飽走)。
- 速度:慢慢走,每秒 1-2 步(配速 60-80 步 / 分鐘),走到微微喘氣但能說話的程度。
- 注意:選平路走,別去坑洼或臺階多的地方,發作頻繁時每次走 20 分鐘就行。
二、瑜伽:邊拉伸邊 “安撫” 神經的好方法
? 特別適合這類患者:
- 容易焦慮、緊張(情緒波動易誘發發作)。
- 發作后身體僵硬、酸痛。
推薦這樣練:
- 選對類型:陰瑜伽、哈他瑜伽(基礎款),別做倒立、后彎這些 “高難度動作”。
- 頻率時間:每周 4-5 次,每次 20-30 分鐘,重點練貓牛式、嬰兒式(能放松后背和頸椎)。
- 呼吸法:用腹式呼吸(吸氣時肚子鼓起來,呼氣時癟下去),每天練 5 分鐘,能提高腦供氧。
- 禁忌:剛發作完 24 小時內別練,避免過度扭轉身體。
三、太極拳:老祖宗留下的 “穩心運動”
? 神奇效果看這里:
- 動作慢而連貫,能調節神經興奮性,很多患者練后感覺 “脾氣變好了”。
- 提升身體協調性,減少發作時摔倒的風險。
新手入門指南:
- 從簡化版開始:先學 24 式簡化太極拳,網上有教學視頻,跟著練就行。
- 時間頻率:每周 3-5 次,每次 30-45 分鐘,早上或傍晚練最好。
- 關鍵要點:呼吸自然,別憋氣;膝蓋不好的人,蹲起動作幅度小一點。
四、游泳:水里的 “全身放松操”
? 適合這些情況:
- 體重較大(水的浮力能減輕關節壓力)。
- 想增強心肺功能(游泳比跑步更 “溫柔”)。
安全第一的注意事項:
- 必須有人陪:不管會不會游泳,都要帶 2 個以上陪同人員,別獨自去野外水域。
- 控制時間:每周 2-3 次,每次不超過 40 分鐘,選蛙泳或自由泳的基礎動作。
- 暫停條件:如果一個月發作超過 1 次,先別游泳,等病情穩定了再試。
五、慢跑:進階版 “大腦充電運動”
? 適合病情穩定的患者:
- 已經堅持散步 3 個月以上,想提升運動強度。
- 希望改善記憶力、注意力(慢跑能促進大腦 “營養因子” 分泌)。
怎么跑才科學?
- 速度:別跑太快,1 公里用 8-10 分鐘(配速 5-6 公里 / 小時),相當于 “比散步快一點”。
- 時間頻率:每周 3-4 次,每次 20-30 分鐘,早上或傍晚跑(避開中午高溫時段)。
- 停下信號:如果跑的時候頭暈、心慌,立刻停下來休息,發作后 48 小時內不建議跑。
最后提醒:運動再好,這 3 件事不能忘!
- 不能代替吃藥:運動是 “輔助手段”,抗癲癇藥該吃還得吃,不能自己停藥。
- 循序漸進:剛開始運動時,時間和強度都減半,讓身體慢慢適應。
- 及時溝通:如果運動后發作變頻繁,或者一直很累,馬上告訴醫生,調整運動方案。
運動就像給癲癇患者的身體 “上保險”,選對方法堅持練,既能減少發作,又能提高生活質量。從今天開始,試試散步或瑜伽,1 個月后你會發現,身體真的不一樣了!
你平時喜歡哪種運動?有沒有試過適合癲癇患者的鍛煉方法?評論區分享你的經驗吧~
溫馨提示:本文僅作健康科普,不替代任何醫療建議。
本文章摘自公眾號——癲憂解惑站,未經允許不得擅自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