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新聞網以《湘江畔的“青春夢工廠”:看大學生如何把創意“釀”成現實》為題聚焦報道南華大學創新創業故事,人民網、新湖南、紅網等權威媒體紛紛轉載報道。
報道通過核輻射探測機器人的精密調試、古籍中萃取出的抗真菌新藥雛形、國潮文創IP的絢麗綻放等3個創新創業故事,揭示了南華大學從資金“活水”、名師“領航”、校企“共振”三方面助力大學生以知識為曲、以實踐為缸,將奇思妙想“釀”成現實的密碼。
據悉,為助力更多學生實現“創業夢”,南華大學從多個維度精準施策,通過強化組織領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設立專項基金、打造孵化空間、激勵教師深度指導、提供學業彈性支持、完善榮譽體系等一系列務實舉措,構建了覆蓋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支撐網絡。
首先,該校5000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園可同時供50余個學生創業項目孵化。基地實行“拎包”入駐,為學生創客提供免費的場地,無償提供水、電、網絡及必要的辦公設備。
同時,基地還為學生免費提供工商注冊、稅務登記、銀行貸款、創業基金審批、政策咨詢、工商注冊等一站式服務。換句話說,就是構建了一個“教育賦能+平臺支撐+政策護航+社會協同”創新創業的生態體系和“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業項目遴選、孵化機制。
如今,該基地現入駐實體項目33家,創業學生400余人。而之所以能支撐如此多的學生創業項目落地生根,一方面在于基地設立了5000萬的創業基金,可以無償資助大學生創業;另一方面在于基地通過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深化“校-企-園”協同,強化項目全周期輔導,累計孵化創業團隊171家,孵化成功89家。
此外,南華大學正將全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升級,著力打造3000 平米共享實驗平臺,開放共享大型設備,打破地域與學校界限,輻射衡陽市及周邊城市大學生。再加上該校每年設立1000 萬元創新創業專項資金,可以精準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助力項目落地發展,全力打造具有示范效應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高地。
由此可見,當許多高校還在將 "創新創業" 作為口號時,南華大學已用 500平方米創業園的實體工位、5000 萬的扶持基金、33 個學生主導的運營項目證明:夢想需要土壤。如果諸位考生也有一個想付諸實踐的創意,這里的實驗室、導師團、孵化基地,正等待那個帶著腦洞而來的年輕身影。
關注“一千零一個志愿”,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最新最全的大學招生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