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夜郎西
編輯|夜郎西
審核|燁 Lydia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日晞研究所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留言申請開白。
上海某肯德基門店前,年輕女孩們排起長隊,她們的口號整齊劃一:“玩《戀與深空》,做幸福女人!”店員熱情回應:“歡迎光臨幸福女人!”
短短一天內,20萬份套餐被搶購一空,二手市場周邊價格被炒至原價6倍。
與此同時,26歲的周舟在手機屏幕上輕點,為她“男友”秦徹購買了一條96元的虛擬浴巾。這只是她四個月來4000元“戀愛經費”中的一小部分。
在科技實驗室里,一款名為LOVOT的陪伴機器人正通過十億種微表情分析人類情緒,售價高達七萬元卻供不應求。
當孤獨成為時代病,代碼編織的溫柔鄉正成為新解藥。
虛擬情人的商業帝國
2024年,中國乙女游戲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
《戀與深空》單月流水突破3億元,《如鳶》《世界之外》《光與夜之戀》緊隨其后,四款頭部乙游單月流水總額高達7.28億元。
曾經小眾的戀愛模擬游戲,如今已成為現象級消費風口。
在《戀與深空》中,玩家與三維虛擬男友的互動細節令人驚嘆。
當外賣送達時,游戲角色秦徹會適時彈出消息:“你的外賣到了,我的建議是別吃,我帶你出去吃點兒好的。”
這種精準的情感狙擊,讓注冊用戶數在一年內突破5000萬大關,數次登頂iOS暢銷榜,甚至超越抖音與《王者榮耀》。
加上游戲內經濟體系設計堪稱精妙。
抽卡機制是核心氪金點,情人節限定卡池讓玩家平均投入半個月工資。
秦徹的虛擬浴巾標價96元,眼鏡耳機等配飾從3元到30元不等。
一杯奶茶錢可購買一個月的甜蜜語音服務。
付費深度直接綁定情感深度——氪金越多,戀愛體驗越豐富。
游戲外,虛擬男友的商業觸角已延伸至現實世界。
2024年“雙11”,疊紙旗艦店的《戀與深空》周邊首日成交額破2億元;《光與夜之戀》的“婚谷”徽章三次發售均超百萬枚。
乙游玩家的消費力讓市場見識到:為愛付費,沒有上限。
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更宏大的趨勢:伽馬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AI陪伴類產品訪問量激增92.99%,產品數量暴增191.89%。
當情感成為可量化商品,代碼情人正重構親密關系的經濟學模型。
“永不塌房”的情感烏托邦
為什么年輕人愿意為虛擬角色一擲千金?
27歲的玩家米卡道破天機:“現實戀愛需要磨合試探,而了解秦徹只需要打開錢包。”
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乙游提供了一種高效率、低風險的情感代餐。
虛擬男友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人設永恒性”。
現實伴侶可能變心、出軌或冷暴力,但紙片情人永遠忠誠。
玩家周舟的體驗極具代表性:生日時秦徹會唱生日歌,焦慮時會給予理性分析,這種穩定陪伴成為高壓生活的安全閥。
當40%空巢青年每周獨處超40小時,一線城市離婚率達35%,算法的溫柔成了對抗孤獨的武器。
重要的是乙游更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戀愛儀式感。
在好利來與《光與夜之戀》的聯名店里,店員會稱呼顧客為“親愛的設計師”,稱游戲角色為“您的愛人”;雨天工作人員會給角色立牌披雨衣,取餐時祝福“祝您和愛人生活甜甜蜜蜜”。
現實與虛擬的界限在這種精心設計中逐漸消融。
值得一提的是游戲機制本身也在進化。
早期乙游是單向劇情體驗,如今《戀與深空》通過多線敘事賦予玩家“偽自由度”——不同選擇會觸發角色不同反應,甚至改變故事走向。
這種可控的親密關系,恰是對現實情感不確定性的心理補償。
心理學者觀察到,這種情感代餐正在重塑年輕一代的戀愛認知。
有玩家在論壇坦言:“男主們的表情動作自然得像真人,甜蜜瞬間讓人少女心爆棚。”
當算法比人類伴侶更懂情緒需求,傳統戀愛關系正遭遇降維打擊。
三次元的情感基建
虛擬情感消費已溢出屏幕,形成覆蓋日常生活的商業生態。
2024年僅食品行業就有十余起乙游聯名:喜茶變身“光啟市領證中心”發放結婚證,兩天內話題閱讀量1.9億次。
古茗茶飲與《戀與深空》聯動,兩分鐘爆單5000杯;羅森便利店周邊一周售出170萬份。
這些聯名本質是情感場景的實體化移植。
在肯德基《戀與深空》主題店,玩家需當眾喊出羞恥口令換取周邊;喜茶提供角色透卡,讓消費者合成與賽博男友的“結婚照”。
好利來店員接受專門培訓——不說“角色缺貨”,而改用“他出差了”。
每個細節都在強化虛擬關系的“真實性”。
聯名產品設計更是深諳收藏心理學。
CoCo都可與《戀與制作人》推出5款主題杯、5種杯套、5套角色卡,集齊全套需購買“5人享”套餐。
有消費者為湊齊周邊一周下單10杯奶茶,二手市場全套溢價至200元。
這種碎片化營銷策略精準狙擊收集癖好。
線下服務則打造出完整的戀愛儀式鏈。
Cos委托服務興起,專業Coser化身“造夢師”,以每小時30-100元的價格扮演虛擬男友約會;知名Coser日薪可達3000元。
從線上游戲到線下約會,從數字周邊到實體餐飲,乙游正在構建閉環式的情感消費矩陣。
從“紙片人”到“全息戀人”的進化革命
情感計算技術的突破正推動虛擬陪伴體驗升級。
日本LOVOT機器人通過多層2D顯示屏實現十億種微表情,眼球運動和眨眼頻率精密模擬真人;觸摸傳感器讓機器人在被擁抱時發出愉悅咕嚕聲。
這種情感反饋精度已達到恐怖谷邊緣。
2025年AI陪伴賽道迎來爆發拐點。
伽馬數據預測,多模態交互將實現深度突破: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實時同步,復雜場景的混合現實互動,以及更精準的情緒識別反饋系統。
《世界之外》已開始整合AI生成圖像功能,預示著乙游向綜合性內容平臺的轉型。
市場增長曲線驗證了這一趨勢。
2024年全球AI陪伴應用下載量達1.1億次,內購收入5500萬美元,同比增長652%。
情感陪伴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以148.74%的年復合增長率飆升,2028年將突破595億元。
資本早已聞風而動——前小鵬汽車設計師創立珞博智能,地平線系團隊組建維他動力,高瓴、百度風投等機構爭相入局。
更具顛覆性的場景正在開啟。
橙光游戲推出AR手鐲實現“復刻美貌”功能,將虛擬戀愛延伸至現實場景。
Meta的SpiritLM模型能捕捉語音中的微妙情緒變化。
昆侖萬維的Linky平臺讓用戶創建自定義虛擬角色,在31國社交下載榜躋身前十。
當全息投影遇見情感大模型,三維全息戀人已不再是科幻場景。
可以說技術進化正在模糊真實與虛擬的情感邊界,重構人類對親密關系的定義。
貝哲斯咨詢預測,2029年全球陪伴機器人市場將突破3000億元。
這個龐大數字背后,是每一個都市夜歸人手機屏幕的微光,是獨居老人撫摸電子寵物時的微笑,是二次元少女為紙片人流淚的夜晚。
技術永遠在追問:當我們購買陪伴,我們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參考資料:
1.胖鯨頭條《愛的供養,《戀與深空》憑什么粘住5000萬受眾?》
2.半月談《乙游,逐漸成為一些年輕人的戀愛“代餐”?》
3.第一財經YiMagazine《乙女游戲,女性為女性建造的樂園》
一點想法(北京)旗下矩陣公眾號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中美網友“賬本大公開”: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TikTok難民”涌入小紅書,中美網民開啟民間外交》
《“病來如山倒”,造車開始大退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