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53
“單親媽媽”、“獨自帶自閉癥孩子11年”、“二婚二離”、“中年職場危機”,這是媽媽思凡給自己的標簽。
這些標簽背后,是孩子爸爸甩鍋放棄撫養權,兒子上特校中專被勸退,自己的父親新冠期間突然離世,二婚的前夫聯合小三公然挑釁攻擊,中年失業被迫內退……
這一手的“爛牌”并沒擊垮 思凡。如今,她帶著已經年滿18歲的 自閉癥兒子庚子, 在夜市擺攤,在自媒體平臺做直播,愣是闖 出一條生路。
“經歷人生磨難,社會毒打后,抖落肩上的塵土,向曾經脆弱過的自己說一聲感謝,命運的齒輪從此發生改變,而你恰恰是自己人生方向的掌舵手?!?/p>
口述| 思凡媽媽
整理| 衛衛
編輯| Zoey
擺攤,看見另一種人生
今年5月11日,母親節,思凡是在夜市的攤位上度過的。
那晚人多,生意不錯。庚子幫著出完攤,就跑到旁邊的小公園看節目。晚上9點多,庚子跑回來,遞給思凡一朵在公園附近摘的小黃菊,作為禮物。
思凡把花插在衣領上,一直到深夜收攤。
“我很喜歡小黃菊,”思凡說,“它普通,不華貴,但無論環境多惡劣,它都能盛開。黃色特別有生命力,溫暖又有力量,既平凡又不凡。”
庚子
收攤后,思凡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個小視頻,視頻里,她揚起手,小黃菊依舊插在衣領上,很開心地宣告“今天的貨全部賣完,祝姐妹們節日快樂”。
這是思凡和庚子現在日常生活的縮影。
每天晚上,思凡會帶著庚子一起前往濟南的一個公園夜市,庚子負責搬東西,思凡負責用手機記錄出攤的過程,到了公園后,再找一個合適的位置。
母親節這天,他們擺攤賣的是菠蘿,挨著一個烤生蠔的攤位,“吃生蠔的客人剛好可以過來買點現切水果解膩?!?/p>
那天思凡母子的地攤生意比往常好,帶出來的菠蘿全部賣完,收攤得也比較早。
讓她更開心的是兒子還記得那天是母親節,送了她最喜歡的小黃菊。
這朵小黃菊,被思凡帶回家后,插到花瓶里又盛開了幾天。
當生活將你拋入谷底
如小黃菊般堅韌的背后,是思凡接連遭遇的困境。
思凡是山東濟南人,獨自帶娃11年,兒子庚子今年18歲,3歲半確診自閉癥,6歲父母離異,撫養權歸媽媽,爸爸再婚甚少相見。
為了更好地照顧兒子并學習干預知識,幫助孩子融入社會自理自立,原本是國企會計的思凡參加了中精協父母領航教練技術的培訓,去機構當特教老師、家庭康復師;在家長互助組織當志愿者;到醫院當白血病兒童陪護師,為同樣面臨困境的家庭送去希望。
思凡參加線下培訓
在她的努力下,庚子7歲上普小,但因為被排擠,和同學發生肢體沖突被勸退,輟學了2年。思凡又幫他找私塾安置,三年級轉入特校,一直陪讀到五年級,才慢慢撤出。
在特校完成9年義務教育后,庚子因為動手能力強被學校推薦上特校中專,當時班上就兩個同學被錄取,可惜運氣不好,中專老師不太了解自閉癥,覺得庚子不好管,上了一個月又被勸退,從此輟學在家。
屋漏偏逢連夜雨。除了兒子輟學,最近5年,生活的其他重錘也接連砸向思凡。
先是2020年疫情期間,父親毫無征兆突然離世,那時候她又要上班又要陪讀還要照顧母親,所有事都是她一個人在扛,感覺有很多座大山同時壓在她身上。
2021年,思凡的工作也因為企業效益問題被迫內退,收入驟減。在人生低谷期,思凡想到了再婚,她希望在生育年齡要個老二,將來可以陪伴庚子。
抱著這種想法,思凡在認識二婚前夫不久后就閃婚了。這場婚姻維持了2年,最終以男方出軌背叛告終。
自救,從一個手機開始
離婚后,思凡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重新振作。2024年8月,思凡開始自媒體輕創業,定位是生活類視頻博主,關注女性成長。
一臺日常使用的手機,兩個支架,一個補光燈,沒有團隊,思凡靠著自學逐漸上手,文案自己寫,視頻自己剪,而庚子是她的攝影師和拍攝對象。
“我沒有刻意教他,就告訴他手機立起來,不要仰拍,拍幾秒我的鏡頭,他能夠捕捉到,有他的審美觀察和思考。無論我走路跑步還是蕩秋千,他都很配合,而且他拍的時候我是最放松的狀態,沒有思想包袱,很安逸、松弛?!?/p>
庚子在擺攤
她最初的想法,是為自閉癥群體發聲,倡導一種不妥協、不“躺平”的自救精神。
“很多大齡自閉癥患者家長不想去改變,甚至躺平,孩子也不去社交,沒有朋友,這種混吃等死的狀態,讓我覺得惋惜和痛心。”
思凡認為做自媒體可以讓自己和孩子成長起來,避免和社會脫節,煥發孩子年輕生命的精神面貌。同時,她也希望低成本創業賺點生活費。
開播以來,她每天堅持更新,跟著大主播的視頻,學習文案和剪輯。
為了更精準地觸達受眾,她將賬號定位從自閉癥賽道,慢慢調整為單親媽媽賽道,講述自己帶著殘障孩子努力生活的故事。
因為要帶貨,思凡每周會開4場直播,每場2-3小時,不過一場直播也只是賺點生活費,大概幾十塊錢。
但沒有工作,孩子也不上學,怎么讓他適應社會呢?思凡不斷思考出路。
當時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要清倉衣服,她就拿來去市場擺地攤,發現衣服銷路不好,消費降級后,大家更傾向于買和飯桌有關的東西。思凡就改成賣現切水果,投入成本少,掙個手工費。
現在,思凡每天下午5點出攤,擺到晚上8、9點,擺攤的桌子是借來的,賣不完的水果,她會以成本價賣給旁邊的攤主幫忙推銷掉,每天能賺幾十塊錢。
生活即教學,有時一天只賣兩個,有時又能賣大半箱,但這個過程真實地鍛煉了庚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自利也利他,善意雙向流動
思凡發現,擺攤為兒子提供了在家里無法模擬的“情景教學”。庚子會幫著出攤、收攤,學會了觀察別人的需求,時間管理能力也增強了。交易的過程,還培養了他的金錢概念。
擺攤也讓思凡收獲了很多善意,旁邊的老板看到孩子餓了,會“投喂”給庚子提拉米蘇這些很貴的食物。
思凡說,“我們去接觸社會,用各種方式和社會發生鏈接,會發現越來越正向,越來越溫暖。有時候我擺攤做直播,濟南同城的朋友會找到我,給我和孩子送吃的,何德何能讓這些朋友像家人一樣愛我。”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在收獲善意的同時,思凡也很樂意幫助和她一樣曾經困在情感漩渦里的女性。有的粉絲專門到家里,思凡就無償教她們剪視頻、做直播、擺地攤。
“當感到委屈無助時,想想自己已經擁有的,要知足。”思凡經常這樣開解自己,“起碼我通過努力,給自己買了一套房,幫爸媽換了一套房,現在有房租有退休金,做自媒體、擺攤能掙點零花錢,還能幫助到別人,我挺OK的?!?/p>
思凡與庚子的合照
她覺得,是兒子激發了她巨大的潛能。“如果沒有他,我可能一直在企業里,不會有這么多社會角色。從情感上,他讓我感受到母親的責任,讓我的人生完整。”
當被問到如何“愛自己”時,思凡的回答很實在:
愛是一種能力,首先要懂得接受別人的愛,再付出愛,這是一個雙向的流動,這個能力源于你要感知別人是不是在投入時間和精力關注你,你再投入時間和精力關注別人。
愛自己,就需要和自己的內在互動。我今天出攤累了,想吃頓好的,我和我的內在對話,她發出信號——需要犒勞自己。
那么我就會花時間買食材,在烹飪的過程中加入一些意念:我當下很滿足,我當下很放松,我當下很安逸,我接納自己,這頓飯就受到滋養。
再比方說,我今天做短視頻感覺到很累,需要美美地睡一覺,我會接受當下的自己,不管我的母親怎么樣,我的孩子怎么樣,我要先給自己時間,關愛自己的身體和內在,這也是一種雙向的流動。
通過滿足自己,我可以呈現一個更好的生命狀態,我就可以更好地支持我的母親和孩子。
思凡給現在的生活打85分。她認為,解決當下遇到的困難,反而激發了她人性中的潛能,所以她從不抱怨,也不回避問題:
“離異、親人離世、孩子的困難、遇到的打擊和謾罵,我現在都能坦然接受,因為我的心量在不斷擴充、放大。遇到問題,我就想怎么解決它,不會回避,也不會被它擊退。來什么,我就接什么。”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版權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經許可,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發布。本號長期征集線索/稿件,一經采用,稿費從優。提供線索/投稿請聯系:contents@dmhxm.com。
點擊撥打大小米服務熱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