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就有不少網友稱,如果我們什么都依賴從美國進口的話,真到了美國斷供那一天,我們還拿什么和美國博弈?這次要說的是氦氣,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氦氣我們更多的是依賴進口。當然很多人不解,在宇宙里氦氣多得很,但在地球上,這玩意兒還真是個稀罕物。氦氣這玩意兒比稀土還金貴,就目前來說,全球已探明的氦氣量加起來也只有519億立方米而已,而且分布非常不均衡。分布最多的是美國,光美國一國就占據了236億立方米,差不多是全球已探明的氦氣總儲量的40%,所以美國還有個別稱,叫“氦老大”。那么我國的氦氣儲量有多少呢?據悉,我國現已探明的氦氣儲量約有12億立方米,只占總儲量的2%。雖然我國的鄂爾多斯、塔里木這些地方發現了有儲存氦氣的地層,但氦氣濃度很低,只有不到0.1%,根本沒有大量開采的價值。
而且尷尬的是,我國氦氣儲量不高,但卻是氦氣消費大國,每年吃掉的氦氣量超過2000萬立方米,這么一看,我國的氦氣儲量還真不夠塞牙縫的。所以為了滿足需要,只能從國外進口大量氦氣。這也是為什么之前我們說氦氣大量進口就像是一座大山壓在我們身上一樣。對這種與生俱來的資源優勢,不是靠后天努力就能彌補的,這一點美國算是躺贏在起跑線上。很多人會說,氦氣有什么用途,不就是吹氣球時的保護氣體嘛!大錯特錯!在現代科技領域中,氦氣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而且根本找不到能夠代替它的東西。就拿醫療器械來說吧,高大上的核磁共振儀(MRI)可是診斷癌癥、腦部疾病等重病的利器吧?
這些輔助檢查的一起,核心依靠的是磁體,它得靠著液氦泡在零下269攝氏度的超低溫環境里才能維持“超導”狀態,否則就沒法正常干活。一臺高端MRI,開停機啟動和日常維護,需要消耗掉幾千升的液氦!全球每年光是維護這些醫療“神器”,消耗掉的液氦就能匯聚成河流。要是沒有這玩意兒,全國成千上萬的核磁共振機都沒法正常工作。這對很多病人和醫生來說,恐怕都是噩耗。不僅如此,高端科技產業涉及到的半導體,也離不開氦氣。光刻、蝕刻這些核心工序,需要用到氦氣去冷卻這些核心部件。此外在我國的航天領域,氦氣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比如火箭飛上天,需要氦氣給燃料增壓,空間站里,需要氦氣給一些精密儀器降溫。所以氦氣這玩意兒在國家安全和科技自立上的分量有多重,不用多說大家也都能明白。
如果說稀土是工業的萬能土壤,那氦氣就是科技領域的“黃金氣體”,現代科技的“隱形脊梁”。那如此重要的東西,我們是不是就得一直等著被別人卡脖子呢?當然不會,我國科學家們早就意識到依賴進口的缺陷,所以中國科學院研制出了“鈷基量子磁性制冷材料”。這東西屬于顛覆傳統的路線,目標是徹底跟液氦“脫鉤”!它能在接近絕對零度(-253℃)的超低溫下實現“無氦超導”。雖然聽上去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就目前實驗數據表明,它至少能替代掉70%以上核磁共振設備現在用的液氦!不得不說,這技術實在是太牛了。雖然我們沒能有美國那樣的先天優勢,但后天的努力我們真的做到了彌補不足。雖然目前還處在研究階段,但方向已經非常明確了,未來我們做超導低溫,根本不用愁沒氦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